分享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蜗牛角上的王国 2020-03-31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编者按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要用怎样的一把尺子,才能丈量出一个“德”字的厚度?500年归德古城难以忘却的过客,张光直是一个,颜真卿也是一个。一件“绝作”成全了一座城在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再难超越的高度。

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代表一个高度。脱去“书圣”的外衣,他同样代表一个做人的高度。

自唐代一千多年以来,能够成为童蒙学书的正宗范本的,莫过于颜真卿。在唐代出现了中国古代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书法高潮。站在这个山峰之巅的,就是颜真卿。颜真卿是一位文人,是一位骨子里激荡着乾坤正气的官员。他为官清廉,达到家里无米下锅的境地。他为官不懂阿谀奉承,常被贬在外,却能在朝廷需要时挺身而出。“安史之乱”时他高举义旗,为平定祸乱立下头功;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朝廷派他前去劝降,面对李希烈的威逼引诱,他不为所动,两年后被李缢死。

颜真卿遗留给归德古城的《八关斋会报德记》石碑,以其晚年真迹被康有为赞为“绝作”。 这同样是一件“孤品”,它让一场盛会成为古城心头最为动情的一抹记忆,它成全了一座城令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难以望其项背的景观厚度和人文高度。

归德古城这座深藏于中原这个中华民族核心古文化圈内的一块璞玉,如同一部由五千年苍茫岁月一挥而就的浩繁卷帙,每一个人物,都折射一段中华民族的特定历史,他们是炎黄子孙的仰望,更是归德古城取之不竭的人脉资源和精神财富。

一个“德”字的厚度无法丈量,而每一位“德”归古城的仁者,自家人也好,过客也罢,他们义薄云天的作为将成为我们的借鉴,他们厚德载物的人品将成为我们的航标。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临文感愤 纵笔浩荡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归德古城是一座厚德载物的城,也是一座感恩戴德的城。颜真卿被邀来睢阳,正是源于一场声势浩大的感恩盛会。

旧唐书《田神功传》载,公元77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以重兵围攻睢阳,时升任为检校尚书右仆射的田神功抱病与叛军血战两天两夜,最终保住了睢阳城。

田神功因战累成疾,病了一个多月才好。睢阳人为报答他的恩德,遂向官府建议,举行八关斋会为其祈福。时任宋州刺史的徐向欣然同意,出俸钱30万,于当年农历五月初八日在开元寺,也就是现在的八关斋,设八关斋会,邀请1000余名僧人前往诵经念佛。随后,州县官吏长史等文官设1500人为一会;镇遏、团练、官健、副使等武官设500人为一会;地方士绅设5000人为一会。一时间,佛饭香供摆满郊野,经声佛事昼夜不息,善男信女八方云集。

“八关”也称“八戒”,为佛教用语,是指佛教男女信徒一昼夜中所必须遵守的八条戒律: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饰香及歌舞观听;七不眠坐高广华丽床座;八不食非时食。前七项为戒,后一项为斋,合在一起总称为“八戒斋”,或“八斋戒”、“八关斋戒”。施舍素食斋饭,招引更多僧人前来。一时间,佛饭香供摆满郊野,经声佛事昼夜不息,善男信女八方云集。

为记载这次活动,州郡长官从千里之外邀来了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请他撰文并亲笔书写,后刻成八棱石幢。这通石幢高3米,共8面,每面宽约51厘米,全文983字。因为碑文叫做《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后人渐渐把石碑称为“八关斋”碑。从书法艺术上看,此碑字体圆健浑厚,矫健奔放,势如万丈瀑布,一泻千里。

创作这幅“绝作”时,颜真卿已64岁,在体力、笔力都已深受局限的情况下,还能完成艺术的再次突破,一切源于心造吧。“安史之乱”给予颜真卿的,不止是国仇,不只是参与平定时立下的奇功,还有家恨,他的兄长和他的儿子都是被安史叛兵杀害的,可以说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同时感念田神功功比张巡、许远的勇武,感念睢阳百姓知恩图报的善举,这才满怀激情,临文感愤,纵笔浩荡,一气呵成。其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书堪称艺术绝作。同样,“八关斋”碑因颜真卿的名望和书法而盛名不衰。

颜真卿一生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平原太守、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御史大夫等职,封“鲁郡公”,为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重臣元老。向以义烈闻名官场,以至于为唐王朝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颜真卿死后,三军将士恸哭,皇帝废朝五日,追赠司徒,谥曰“文忠”。

欧阳修评价颜真卿书法:“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赞其书法:“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艺品如人品,这是对颜真卿艺品的高度赞誉,更是对颜真卿人品的无上推崇。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辗转流离 完璧归德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如同颜真卿为官为人一样,八关斋里的《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也是屡经磨难。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下诏大除佛寺,《八关斋会报德记》碑因“大不可折,遂錾凿缺败以仆之”,幸存于世。时隔5年,崔倬到睢阳任宋州刺史,“八关斋”碑已是“瘢痍坏失,文义乖绝,寻泽研究,不可复知”。后来,崔倬求得原碑文拓片,令能工巧匠重刻“八关斋”碑,立于原址。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夏,黄河泛滥,开元寺随睢阳古城一道被洪水吞噬。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重筑新城,城址“为避洼趋高乃徙而北之”。清嘉庆十九年,为防水患,在城外重新修筑护城大堤,于开元寺原址北端建大殿三楹,“八关斋”碑被留在新修大堤南侧。嘉靖二十九年,一位名为王楠的巡抚到此视察,观看到此碑。念颜真卿高风亮节,取义成仁,遂将置放“八关斋”碑的三间废寺改称“颜鲁公祠”。到了清顺治年间,告老还乡的国史院大学士宋权,为“八关斋”碑修建了碑亭。康熙年间,又有人在碑亭北侧修建大殿三间,供奉佛像,复名开元寺。

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次历险,当属日军惦念已久的觊觎。1938年6月间,一支日军潜向商丘古城,他们不为别的,目的抢掠开元寺内的《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石碑。原因是这支日寇队长太平三郎特别喜欢中国书法,而且是个中国书法通,他很清楚颜真卿真迹的不菲价值。他们早已计划好通过陇海铁路把石碑运回日本。不胫而走的消息令商丘乡绅和百姓大为震惊,他们当即聚众商议,这石碑是老祖宗留下的国宝,决不能让日本人掠走。怎样阻止日军豪夺又保护好石碑呢?对此,他们想了很多方案,最后决定智取。一天,天刚蒙蒙亮,几辆军用卡车悄悄开到开元寺,日军企图趁人们还在熟睡时把石碑偷运到火车站。而当他们走下卡车一看,傻眼了,只见“八关斋”碑前近百名学生、百姓和乡绅团团围坐,正聚精会神地临摹颜氏书法真迹,一旁的老会长正讲解颜真卿书法的精髓。这种众志成城的默默示威,让太平三郎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下达了撤退令。此后,为防备日军再次偷盗石碑,开元寺巡更的更夫增加到了十个人,他们轮换值班,在寺内外加强巡逻,一有情况便鸣锣,百姓们就会前来保护石碑。更让日军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商丘百姓还秘密联络了游击队,一部分人在家护宝,另一部分人跟随游击队,乘着夜色悄悄扒掉日军白天修的铁轨。为保险起见,百姓们把石碑埋了起来,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将石碑取出,让这件国宝重见天日。

新中国成立后,“八关斋”碑作为文物得到保护,1952年商丘县人民政府将八关亭修葺一新。可惜“十年动乱”中,这块历经一千余年、在1963年就被河南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绝作”,被推倒在地,断为两截。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政府重新修建“颜鲁公祠”,重刻“八关斋”碑于祠内。目前八关斋所能见到的完整的八关斋碑,确实是重刻的,颜真卿真迹保存在亭后的展室内,那是断残的八关斋碑。

据悉,全国目前保存的清代颜真卿《八关斋会报德记》石碑拓片为数极少,清代以前的早期拓片,就更加稀缺。因此,今天保存于商丘八关斋八角亭后展室内的八关斋残碑,其古老和陈旧的相貌,将成为颜真卿人生与书艺的一种穿越,任白云苍狗,世事变迁,他们将与归德古城一起永恒。

作者简介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班琳丽,笔名班若,197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两部,诗集两部,中短篇小说集一部。作品发表在《文艺报》《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诗选刊》《星星》《绿风》等刊物。《一腔白菜》获《中国作家》文学奖;《小日子》获第一届浩然文学奖等。现居商丘。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