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学文库】 谈大成拳功法程序

 winriman 2020-04-01

作者简介:王永祥,1947年7月15日出生,北京人,意拳第三代之佼佼者,自幼随其父、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之重要弟子王斌魁先生学习意拳,功力雄厚,浑圆天成,在数十年武术生涯中,入不二法门,得无量自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拳学风格。他先后在《武魂》等杂志上发表了《意拳普读》、《大成拳之我见》等文章。本文发表在《武魂》杂志1991年第1期。
 
自王芗斋先生于四十年代中期创立大成拳以来,发展至今,虽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对该拳的理解,已开始出现众说纷纭的迹象。仅在大成拳的功法程序上,就有许多人认识混乱。例如,应先练技击桩,还是先练试力,等等,众口不一。
    
看过王芗斋先生《大成拳论》的人都知道,技击桩本是放在试力之后来谈的。王老指出:“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为生生不已之动。”笔者认为,王老的理论不仅是武学真意,也是一种拳术练功法。拳术的锻炼方法,也应是由大动到小动,由小动到微动的。大成拳拳是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各家拳法精粹的优秀拳种。形意拳有先练明劲,再练暗劲,后练化劲之功;八卦掌有先练刚劲,再练柔劲之法;太极拳有先求舒展再求紧凑之说。少林派功法中,也有先练外功再求内功之要。这些循序渐进的功法,均离不开先由大动到小动,再由小功到微动直至内动的理论体系。
    
若让没学过任何拳术的人直接站大成拳技击桩,那是极不负责任的教法。因为技击桩是试力的高级阶段,先站技击桩,就等于是让小学生去学习大学生的课程,那又怎么能让学员们理解呢?
    
为什么说技击桩是试力的高级阶段?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试力,再明确什么是技击桩。
    
大成拳试力,可以说是一种身体的慢动练功法。缓慢的运动,能使自己的头脑有考虑问题的时间,试力是应用脑子去体察和修正身体,而不应用身体的运动去影响思维对身体的认识。若试力时的运动速度过快,则会把一些微妙的身体变化忽略掉。所以试力的要求是慢优于快,缓优于急。它是大成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特有练功法,它没有任何招法套路,而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单独练习。如先做前后争力的练习,再做上下及左右争力和多面螺旋争力的练习.最后将所有的单项练习合起来同时做,则为六面浑圆试力法。
    
大成拳的重点是劲力的变化,而不是招法的变化,故一切均应以浑圆矛盾争力为主。浑圆矛盾争力的大动、慢动形式.就是大成拳的试力;它的小动、微动、内动形式就是大成拳的技击桩;它的速动形式,就是大成拳的发力。
    
没有经过试力阶段的严格训练,便不可能理解站技击桩的真正内涵。
   
因为技击桩要求,彻体周身,要浑圆均整,上下、左右、前后皆应同时具有矛盾争力。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之感。周身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均有假想的狼虫虎豹的袭击,而自己随时都能与之相搏抗争。王芗斋先生在技击桩中指出:“筋络鼓荡弹簧似,毛发根部意如戟。精神犹怒虎,气质若灵犀。”
    
技击桩这些矛盾争力的运用及意念感受,若非经过试力训练,懂得形松意紧的真正功效,懂得力从脚起,主宰于腰,发于脊而达于梢的力源传导,懂得不动中求微动,微动中求速动,速动中求不动的真义,则只会站成死板之桩,或站成懈怠无力之桩,意念活动必流于形式,而不能切于实际,身体力行。
    
综上所述,大成拳的功法程序.应是先站养生桩,再练试力,后站技击桩。通过试力,体会外界的空气阻力感,并与之相抗衡,这是体外争力。同时还要体会自身内部的矛盾浑圆争裹之力,此为体内争力。体内外矛盾争力是同时产生,同时并存的(具体方法见1990年《武魂》第五期《大成拳之我见》一文)。当试力的要领基本掌握之后,就可以进入技击桩的练习阶段了。通过站技击桩,可在无力中求有力,拙笨中求灵巧,微动中求迅速,使精气神及血肉筋骨均得到锻炼,从而达到一触即发的协调均整的技击状态。
    
大成拳若按照以上功法程序练功,均可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学会简单的直发力,这比起那些十年不出门的功法来说,已是大相径庭了。

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无形无象的运动是运动的高级形式,但无形是从有形中修炼而来的。若先练无形的再练有形的,则是本末倒置,这种练法极易成为“夹生饭”,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许多练大成拳的人,训练效果很不理想,就是因为程序不对所致。本人在此将自己的练功法公之于众,为的是让初学者能步入正道,免入歧途。如有不对之处,望武林同道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