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便秘、长痘?中医田维君:可能是上热下寒!

 昵称68282669 2020-04-02

当今社会的年轻人身体普遍都有这些表现:

经常觉得浑身无力、便秘、失眠、掉头发;

上身经常无故“发热”——脸上爱长痘、长粉刺、上火,反反复复;

下身异常“冰冷”——便溏,小腿、大腿或腿关节都感觉到好冷。

到底,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医专家田维君主任介绍到:以上等等这些类似的情况,其实属于中医里典型的“上热下寒”,且现代人尤其容易有此症状。

什么是上热下寒

 田维君主任说道:“上热下寒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等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天地是一个整体,地气上扬,天气下降,于是天地交泰,乾坤一体,才有一年的春夏秋冬,十二节气,才有那么多丰富的生命。

     相应的,人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心火往下,温暖下身,肾水往上,滋润上身,身体才有了阴阳循环,阴阳交融和平衡,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灵枢·刺节真邪》里讲到,“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如果身体里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无法上升,心肾不交,阴阳离绝,身体自然就上热下寒,产生各种各样让人头痛的症状疾病。

上热下寒有哪些表现

        上半身动不动就上火,发热,失眠、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

       下半身则冷如冰窖,屁股以下冰凉,腿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凉的就难受,拉肚子,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妇科问题。

       田维君主任说:“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上热下寒的症状,还可以看舌苔。如果舌尖发红,舌根发白,那基本就是上热下寒了。舌红自然是有热的表现,但舌根处会有明显的白腻苔,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脾、肾有寒,有时舌还会有齿痕。”

为何上热下寒的人越来越多?

1、用脑过度

现代人思绪复杂,当我们用脑想事情的时候,大量气血就会往上引,下半身气血不足,长时间如此,就造成上半身过热,下半身火力不足。

2、运动太少

老是坐着的人,身体中部最容易堵。这个地方其实就是中医说的中焦,这里集中了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胆,重要的消化器官脾胃,又是一个沟通上焦(心肺)、下焦(肾、肠、膀胱)的枢纽。

总的来说,一旦中焦堵了,出现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气不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如何调理上热下寒?

田维君主任说:“虚火是引起‘上热’的主要原因,虚火也叫龙火,为初生之龙。我们可以将这个初生之龙看作一个捣蛋的小孩,潜于深渊中,以水为家。阴虚则水浅,龙无法潜游于浅水中,龙升则带动虚火上炎,故阴虚火旺。水暖而龙潜,水寒则龙起。所以,下焦(脾肾)阴气太重,也会使龙不下潜,故成虚火。因此,要纠正‘上热下寒‘,关键还需‘引火归元’。”

1、中成药

在《伤寒论》中,“上热下寒”证有5个代表方,有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这5个方证虽同属“上热下寒”证,可5方各具特色,有很大差异。

中医临床有时候使用附子理中丸、半夏泻心汤、陈夏六君汤、小柴胡汤等方药,从中焦去调理,多能够缓解改善上热下寒之类复杂的症候。

2、穴位按摩

[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为人之生命根蒂,按之可温阳散寒、行气活血、固本培元,从而起到调整阴阳、防衰延年的作用。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处。《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适当按摩涌泉穴。

3、艾灸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虚浮之火来说,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应该去的地方,同时依靠外力驱散积聚在身体下部的寒邪,那么艾灸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了。

有人会担心,本来上头已经上火了,用艾灸会不会是火上浇油。完全不必。因为这种火就是虚火,虚火本质就是阳虚体寒,肾阳不足,艾灸是很对症的。通过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来引火,常用的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等。腿部暖了,经络通了,上焦的火就下来了。

总而言之,上热下寒提示着你的身体已经有疾病了,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把上面的阳气拉回来,也就是引火归元,上面提到的3种方案固然都可以调理上热下寒,但也需要专业的中医师辨证施治,对症开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