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线上读书分享4

 一元堂中医张 2020-04-08


《拥抱内在小孩》线上读书会

第九章~第十二章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的第三部——我们如何逃避恐惧,共包括四章,第九章面对爱的迷妄、第十章依赖和反依赖的戏码、第十一章补偿机制、第十二章上瘾行为。


第九章面对爱的迷妄

为了逃避恐惧和痛苦,我们形成许多制约,这些制约支持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行为,在回避这些情绪感受的基础上,我们构建起一套生活模式。我们寻求“爱”来逃避自己,以为自己终将遇到一个能使我们快乐并远离恐惧的人。我们的内在小孩想要寻求解脱,利用爱和亲密关系来逃避恐惧,这种孩童意识状态深深盘踞在我们的内心,展现出三个面向:浪漫幻想、凡事靠自己和责怪别人(将痛苦来源归咎于外界)。

浪漫幻想:由于害怕孤单的恐惧,我们以为终能遇到某人将我们的恐惧和痛苦带走。令人神往的童话故事,“王子或公主”正等待着你,一旦找到,所有的梦想都将实现。然而一旦冲突,分手!我们跟错了人!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完美对象”不可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

凡事靠自己:自我欺骗相信可以自给自足。为了逃避面对需求的恐惧,干脆否认自己有需求,坚强、积极进取、自尊自重、挑战困难和独立自主,强而有力地把恐惧挡在外面。然而我们也因此感受不到自己的脆弱,也就无法真的拥有爱。

责怪别人:认为痛苦或恐惧之所以出现,都是别人或外在事物的错。责怪很容易把能量转移到别人身上,学习将焦点带回内在,并看清他人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将能量转回内在,并诚恳地看待自己,转化便会发生!

第十章依赖和反依赖的戏码

避免接触到内在恐惧和痛苦最强有力的方式之一,就是迷失在无止境的关系戏码里,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相同的模式。仔细去看这些戏码,在它们的核心,其实就是依赖和反依赖。

我们允许某个人靠近,跨越了通常无意识地对别人设下的某种防线,打开了我们的心扉,也同时敞开了我们的创伤,被遗弃与被侵犯的创伤,一旦敞开,就更容易感受到失望。在蜜月期结束后,爱人无法满足我们深深的期待,投射在爱人身上许多童年时期无法得到的需要不能满足,于是通常会走入极端,走入两种相对的立场、两种相对的情感支点之一。
有一种人想要更多爱、更多缠绵与共、更多殷勤和联结;另一种人则需求更多独处的时间、空间和自由。这就是依赖和反依赖的戏码。

反依赖者:逃避亲密关系,因为曾经感到被“爱”背叛。所谓爱常常是操纵、占有、吞没、过度保护,或满足父母情感需索的必要。
反依赖者对于独立自主与自由有些还不错的认识,然而这并不完整,因为心被紧紧关上了。长时间自如地独处,隐藏着深沉的伤痛;刚强的信念,把对于成为依赖者和失控的恐惧统统隐藏起来;对“凡事靠自己”的坚持,很可能会羞辱或苛责伴侣,责怪别人太过需索;能量投入苛责怪罪,而不是用来感受自己的痛苦,内心深处掩藏的渴望情感接触所累积的痛苦。

依赖者:之所以依恋,是因为极度渴望爱,被遗弃的深刻伤痛转变成想要紧紧抓住另一个人的惊慌失措。依赖的行为是种逃避方式,逃避感受被遗弃的恐惧和痛苦。
依赖者永不停息地追寻着那个能使自己免于恐惧的人,害怕寂寞、害怕不被爱,为此,在追寻爱中奋不顾身,成为取悦者、顺从者、乞求者,依赖另一个人来得到爱,总是在等待、期望、感到沮丧。一旦进入关系,依赖者几乎不可能放手,缺乏清楚的心理界限,总会因对方的情绪而迷失自我。

依赖者对孤单的恐惧和反依赖者对亲密的恐惧,都是阻碍关系的绊脚石。我们都坚信自己才是对的,但其实我们只对了一半。我们看到别人的虚伪错误,却没有看到自己也是这样。

在高层意识中,我们的内在想要变得完整,于是依赖者和反依赖者会相互吸引,擦出爱的火花,各自将自少掉的那一块投射到对方身上。

重点不在于改变“外在”,在“内在”上下功夫,在内在,我们既是个依赖者,也是个反依赖者。当我们终于停止把焦点放在外在,不再认为幸福和问题都来源与外在,开始处理羞愧、惊吓和被遗弃的伤痛时,依赖和反依赖的戏就不必唱下去了。


第十一章补偿机制

补偿机制是什么?
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隐藏恐惧的方式。它是无意识地保护我们免于威吓和免于感受恐惧的惯用角色和行为。然而每当我们处在补偿状态时,我们和自己失去了联结,我们的真实能量妥协了,变得不真实,扮演着让我们保持安全的角色。

补偿机制的根源
补偿机制可以带给我们能量、关注、控制、身份和权利,所有补偿机制的根源其实都是恐惧,包括:面对无法掌控的生命事件的恐惧;面对内心深处令自己感到毫无价值的羞愧;面对被拒绝和被遗弃的痛苦;面对被侵犯、被粗鲁对待和不被尊重的恐惧。

补偿模式
1. 取悦讨好
为使周遭环境看来和谐安全,避免惹恼别人或发生正面冲突。那不是真正的我,以为自己是善解人意的、亲切的,是在欺骗自己,伴随着取悦讨好,是放弃尊严的代价,以及深藏在底层的愤怒。

2. 控制/照顾
通过控制和支配环境来掩饰恐惧。控制方式有很多,像父母对待子女般的照顾他人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它让别人需要我们,且变得依赖我们。强横霸道也是一种,我们用权力压倒对方;通过使用暴力或威胁;通过言语、金钱、性和聪明才智等。
一旦情势许可,我们会通过控制和蛮横的方式,把过去那些因为取悦讨好而积压的愤怒,一股脑儿释放出来。

3. 理性化/分析
能量从身体移向我让我们感到安全、牢靠和可控制的头脑。我们以为知道一切,但事实上却阻碍了真正的了悟。

4. 对抗/叛逆
内在的对抗和叛逆,会无意识地跳出来挑战任何可能造成侵犯或虐待的威胁,来表达内在小孩的愤怒。“不!”,叛逆给予我们勇气来突破制约的束缚,看穿周遭的虚伪、否认和幻想,并彻底摧毁世俗的、循规蹈矩的传统。

5. 退缩/躲入内在
保护我们自己最容易的方式之一是保持距离并躲进自己的世界,将自己的能量抽离。

我们的补偿机制,是无意识的惯性保护模式,也是童年时期,爱与支持受到剥夺而形成的一套信念。比如取悦讨好时,我们相信表现得直接武断是不安全的;掌控时,我们相信除非能掌控一切,不然可怕的事就会发生;反抗时,我们相信如果不反抗就会被控制;退缩时,相信这个世界是粗鄙的,不值得留恋。

这些信念像脑海里上演的电影,当下发生的事会启动内在连锁反应,让电影开演,使负面信念变得栩栩如生,触发并启动我们的防御机制。

看清事情的真相,看清自己的信念,需要很大的觉知。怀抱爱意,不加批判地留意补偿行为何时出现,每一种行为的内在感受,培养对补偿行为的觉知,我们就能更了解它们。

第十二章上瘾行为

上瘾是一种害怕感受到空虚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许多我们通常以为正常的行为也是上瘾的一种隐晦形式,比如社交活动、吃甜食、批判他人和爱分析的习惯,都源自于为了逃避感受而填塞时间和头脑思考的花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上瘾症,有时候能意识到它们,有时候则不能。

上瘾是保护层的一部分,因为它阻挡了我们进入中间的脆弱层。它正好作用于外层和中间层的边界,在防御和感觉之间,就像一道无形的能量屏障,抑制痛苦和恐惧感从我们的无意识浮上表面。

上瘾症的原因
1. 无意识恐惧的深度与强度
当决定要终止某种上瘾行为时,必然会带出我们曾经深深压抑的感觉,也会带出内在的惊慌失措和空虚,去除了瘾,我们变得赤裸裸,脆弱浮现出来。

2. 羞愧
就像我们内在有两股力量,其中一股怀着羞愧说“何必认真呢?”,而另一股则怀抱对真理的追寻说“不要放弃!”我们经历着这种分裂,一半想要舒服的感觉,另一半的我们则知道不屈不挠保持健康身体是有益的,知道珍惜时光、遵循自我成长是有价值的。

3. 缺乏帮助成长和静心的支持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不但不能帮助我们进行内在工作,甚至还会阻挠它。单是改变行为,无法带给我们更多觉知,如果靠着要求或因为有罪恶感而停止做某些事,那它迟早还会再发生。

如果每个人都是个弓箭手,那我们都要学会拉紧自己的弓,太松了,就会变得放纵懒散,太紧了,则严厉拘谨。

秉持中庸之道,做某些事或者只是静静地看着,安住当下并深入自己的感觉,观看并感受底层,不带任何批判及压力地检视这一切。

扫码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