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病辨证施治方例(三) 三、肝脏病的论治
1、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当人在活动时,肝内血液运送分布到全身;安静时大量血液回流贮藏于肝。如肝的藏血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出血。 筋要靠肝血的濡养才能活动。如肝血不足不能养筋,或因肝风内动都可引起筋脉屈伸不利、痉挛和抽槒。 疏泄是指肝对情志和某些内脏功能活动有调节作用。因肝的特性喜条达舒畅,不宜抑郁,如过度和持久的精神刺激,可致疏泄功能失常,而见肝气郁结的病理现象。 “目得血而能视”。肝的阴血不足不能养目,可致夜盲、视力模糊、两眼干涩;肝火上炎可致目赤肿痛。 肝的病证有实有虚。实证中有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风内动。而气、火、风三者常多转化兼夹出现;虚证主要为肝阴(血)不足,但可与实证的风、火并见。 【辨证施治】 一、实证:
(1)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举例】柴胡疏肝饮加减。药如:柴胡、白芍、枳壳、制香附、青皮、厚朴花、郁金、川楝子等。
(2)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如:龙胆草、黑山栀、丹皮、夏枯草、金钱草、黄芩、黄连等。
(3) A、肝阳化风:头部抽疼痛,头晕目花,口眼歪斜,肢麻或震颤,舌强、舌体偏斜抖动,言语不清,甚则卒然昏倒,手足拘急或抽搐,苔薄质红,脉弦,多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治法】平肝熄风。 【方药举例】天麻钩藤饮加减。药如:天麻、钩藤、白蒺藜、菊花、石决明、真珍母、牡蛎等。 B、热极生风:高热,肢体抽搐,两眼上翻,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抖动,神志昏迷,苔黄质红,脉弦数,多见于急性发热病的高热惊厥,婴儿尤易发生。 【治法】清热熄风。 【方药举例】钩藤、地龙、全蠍、生石决明、石膏、黄连、大青叶、等。 二、虚证:
(1) 【治法】滋阴潜阳,养血柔肝。 【方药举例】构杞子、菊花、当归、白芍、生地、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牡蛎、真硃母等。
(2) 【治法】养血去风。 【方药举例】当归、生地、白芍、黑芝麻、何首乌、白蒺藜、菊花、防风、蝉衣等。 三、兼证:
(1) 【治法】滋肾养肝。 【方药举例】杞菊地黄丸加减。药如:地黄、山萸肉、构杞子、桑椹子、龟板、玄参、知母、黄柏等。
(2) 【治法】清心平肝。 【方药举例】黄连、黄芩、山栀、龙胆草、真珠母。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9.实用偏方秘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