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 元 明 清 时 期 菩 萨木 造 像

 liangdatushu 2020-04-14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埵(梵maha^ -sattva ,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世界各博物馆宋元明时期木造菩萨

世界博物馆收藏的木造像,体型大,多来自皇家寺庙,特征明显,比较容易辨识,难辨识的为民间高古木造像,形式多变不统一。

宋 时 期 木 造 菩 萨

元时期因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给佛像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元代佛像艺术呈现多元化表现形式,尤其是木造像。有些保持有唐宋风韵,也形成独自的元代风格,菩萨脸相大多饱满,形像带有些许媚妩,汉藏结合风格形成,中原宋风明显不那么浓郁,发冠装饰华丽繁缛。

元时期木造菩萨

明代佛像艺术呈现两极风化,这在木造像的体现尤其明显。官方或北方造像多为汉藏交融风格,而民间木造像更多想回归宋风,中原汉味浓郁,菩萨多为汉人模样,慈祥和蔼。北方明早期菩萨造像大气磅礴,也隐约透着股女性秀美神韵;南方造像明显更婉约可亲,脸型秀气,五官小巧。

明代木造菩萨

清代木造像与明代相比整体风格差异不大,官方造像汉藏风格和中原风格都很盛行,民间木造像更加贴近汉人审美,南方造像多脸型瘦削,开相端庄婉约,面露笑意,平和亲近感更强,发冠装饰趋于简约。

清代木造菩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