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经论六十二之三血与形的有余和不足

 感通天下 2020-04-24

     第三,帝曰:善。血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

  帝曰:刺留血奈何?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黄帝赞扬了歧伯的回答之后,又问,血有余和不足如何判断?

    歧伯讲,血有余人就容易发怒,血不足人就容易恐惧。如果血的有余与不足还未与人体之气充分结合在一起,人的五脏仍然处于安定状态。如果外在的很小的毛细血管有明显的溢出现象,就说明经中有留存的血液。

    黄帝问,如何针对血的有余和不足状态进行针剌补泻呢?

    歧伯讲,如果血有余,人发怒,就应该用泻法泻其多余的血,针剌出血。如果血不足,人恐惧,必须根据血脉虚弱的经络上寻找穴位。针剌深度直至血脉中,久留针而观察,等到血脉增速针下有动时再出针,出针时不要令血外泄。

    黄帝又问,针剌如何治疗留血症状?

    歧伯讲,应该仔细观察血络,找准位置,用针剌出血。不可让恶血向血脉深处发展进入血脉中,形成严重的血病。

  第四,帝曰:善。形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径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

  黄帝问,如何判断形有余与形不足?

    歧伯讲,形有余的病人,容易腹胀,容易小便不利。形不足的病人,四肢容易消瘦,失去正常功能。如果血气未与形有余和不足并病,五脏仍然会处于安定状态。形不足的人还会有肌肉蠕动的现象,命名为微风。

    黄帝问,如何针对形有余和形不足进行针剌补泻?

    歧伯讲,对于形有余的病人,对其阳经进行泻法针剌。对于形不足的病人,则必须在其阳经施行补的手法。

    黄帝又问,对于微风如何针剌治疗?

    歧伯讲,这时候就必须在肉分进行针剌,不可剌中血管,不要伤着了血络。能够促进卫气来复,邪气也就容易去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