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胃病老难治愈, 病机洞察是关健。

 chuxuezhongyi 2020-05-16
张激扬

副主任医师

老胃病老难治愈,

病机洞察是关健。

原创:张激扬

郁某,男,34岁,2019年2月6日,患者经其妹介绍找我就诊。刻下症见:胃脘部隐痛,胀满不适,伴反酸,纳差,少食则胀满加重,伴堵塞感,口中和,无口干口苦,眠差,磨牙甚,一夜不休,小便可,稍着凉或吃生冷物品,必腹泻,舌淡红,苔薄白胖大腻伴齿痕,脉沉细无力,以关脉为甚。

处方:柴胡泻心汤加味。

柴胡10g,黄苓10g,半夏10g,干姜10g,黄连6g,党参10g,乌贼骨10g,浙贝15g,焦白术20g,茯苓30g。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忌食辛辣、生冷、刺激、油腻之品。

复诊后,患者诉胃脘部疼痛大减,胀满较前明显好转。

因患者己定居江阴,复诊不便,继服10剂,胃脘部疼痛胀满不减,本人也很纳闷,久思不解,患者胃痛己三年,胃镜做了多次,结论也仅是浅表性胃炎,而久治不愈,辗转多地,曾请江阴一老中医服药一个月而不效,本人深思良久,考虑磨牙也许是胃痛久治不愈之主因,2019年4月27日发微信给患者,请求一试,适蓬患者也一愁莫展,准备到无锡再做胃镜,以探究竞,所以一拍接合。

处方:乌梅丸加味。

乌梅肉15g、黄连6g、附子10g、花椒6g、细辛6g、黄柏6g、干姜10g、桂枝6g、人参10g、当归10g、石莲肉10g、川栋子10g、焦白术20g、茯苓20g、炙甘草10g、白芍10g。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患者通过微信,胃痛止,磨牙己断续,续方5剂,胃痛消失,磨牙若无,遂以参苓白木散善后。

体会

中医看病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五脏入手,整体观入手,才是分析胃病的关键之所在。升脾阳与降胃阴在脾胃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脾病者脾不升清,宜宣发升提阳气。如系贪凉恣冷而致脾阳遏郁者,藿香、苏叶为佳,酌加苍术、干姜、厚朴、半夏、砂仁等。如肝郁脾阳不升清者,柴胡首选,酌加枳壳、白芍药、防风、羌活等。如系暴食填胃,升降无隙,脾阳遏郁者,当降胃为先或一吐为快。吐亦升发脾阳一法也。脾阳气馁者,升麻最宜,方选补中益气汤。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脾伤最易使脾阳郁于阴血之中,此时发越脾阳以附片最佳,但注意量不可过多,以3~5g为宜,且定要防其升发阳气过极,而致吐血、鼻衄。一般附片可与大黄相配,一升一降,奥妙无穷。还有血虚阳郁者,亦可于大量补血药中加少量附片发越阳气,行气活血,于难治性或陈旧性溃疡往往可收意外之功。降胃之药虽多,然以大黄一味最佳,剂量大小可根据患者体质及大便的干稀及频次决定,其他如半夏、枳实、厚朴、沉香、代赭石、生地黄、当归、桃仁等均可辨证应用。虫积型胃痛 本证见于有蛔虫的病人,由于蛔虫上扰胃腑而导致疼痛。舌诊多无变化,观其唇内可有白色小结节或面有虫斑。可有蛔虫史。此症一般以安蛔止痛,通腑杀虫为法,大多乌梅丸加味。

另外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胃炎证属湿热型的多数与HP相关,连翘、蒲公英此二药针对这种病菌有很好的灭杀作用。所以这二味药,不论是辨证还是辨病,均应属于理想药选。

张激扬

张激扬,南通大学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中国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全科医生。行医理念:“以望诊为中心,以经方为龙头,时方为龙尾,专病专药画龙点睛”。

擅长治疗以下疾病:

1.皮肤科:湿疹、荨麻疹、青春痘、皮肤瘙痒症、黄褐斑、黑眼圈、蛇串疮、 牛皮癣。

2.内科:肿瘤、失眠、咳嗽、胃痛、便秘、头痛、腰痛、眩晕、湿热证。
3.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不孕、乳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
4.男科: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副睾炎症、不育。
5.外科:阑尾炎、胆囊炎,泌尿系结石、急腹痛、颈肩腰腿痛、甲状腺疾病、膀胱炎症等。

6.儿科: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肺炎。
7.体质调理、亚健康状态调理、疾病康复期的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