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善行善德而受磨难,多有后福。

 HNYZL 2020-05-24

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善行善德而受磨难,多有后福。

人的一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其实,孔子这句话就是告知人们,对世间万事万物认知的重要性。什么苦与乐,都是由人的认知引起的。

只要认明白了人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那么人世间的苦与乐,贱与贵,都是过霄云烟,如此而已。

既然如此,人生在世,境遇千差万别,其实就是“苦”“乐”二字,又何足挂齿:

当一个人觉得苦闷时,内心总是充满了愤怒,仇恨,嫉妒等恶念,只看到一切犹如末日,了无生趣。

快乐时,内心充满阳光,无限欢喜,看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只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幸运的人,充满成就感。

为此,人生的苦乐,其实都是来自内心的一种知觉。出于本能,人是极力远离痛苦,追求快乐的。

那么,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颗找寻快乐的心,穿行在自我知足常乐之中,并没有什么其它捷径。否则,快乐无从谈起。

孔子曰:“莫我知也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就是孔子自我认知的快乐:既然没有人了解我的快乐,理解我的为人而快乐,但是,我从不责备他人。

我学些平凡礼乐知识,从中领悟了礼乐中的道理,天理知道我,理解我,我什么时侯都感到快乐,更没有痛苦。

孔子从另外一角度来看待苦与乐。对于曾经遭受挫折而感到痛苦的人来说,应该也要换个角度来看待:有句古俗话“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也就不会感到痛苦而不快乐。

否则,内心想不开,痛苦下去,不仅无助于其成长,反而在黑暗的迷宫中和苦难的泥潭里失去了方向,深陷其中,自艾自怜。

甚至怨天尤人,对社会充满误解和仇恨,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放纵人生,自甘堕落,把生命光芒,推出内心之外,自我快乐全无。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弗尔可得者,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这是孔子对名成功就的看法: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

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更没有快乐而言,告诉人们:

要知道人生的苦难或挫折只是无常,也就意味着一定有机会改变。因此心存希望,用以“仁,义,礼,智,信”行为原则来认知,才会得到改变。

无论逆境多么严峻,以坚忍不拔的勇气和努力保持自我道德修养。接受现实,不灰心,不气馁,不惧怕从头再来,人生一定会得到真正的富贵而快乐。

正确认知,苦与乐,贵与贱,如是之人。只要有生机,就会全力以赴,功到自然成,曾经枯干的树桩也会枝繁叶茂。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明至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老子从自身的爱好来体现快乐:读书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难道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由此看来,人生拥有良好的起点,有自己一生的爱好,也是一件非常自我感到快乐事,直得去做好,成功与否也一定会使人快乐无比。

然而,美好的前程似锦囊在握,却不料得意之时放逸,自招亏损,这就是没有把握好自己的真正爱好,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就是不知那山好”造成的。

片面追求不切自身实际的理想,而得不到落实到位而不快乐。这种人只有在苦闷中渡过,做什以都会得不到快乐。

若能唤醒良知,幡然悔改,仍能与自我爱好接续,得到他人的好评价,前景一定会好,何乐而不为呢?应知足为乐。

然而,人心往往堕落容易,进取难。听不进别人的劝谏勒改。从此“心城”失守,于此物欲横流社会,种种诱惑当前,焉有不失?

为此,看似复杂的人生,莫不如此,只是人心认知自以为是,又难以自控,一念不间,自认苦乐之别。

现实告诉我们,有太多的人追求快乐时,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推进了苦难深渊。因此,追求人生的快乐没有捷径,却有智慧的大道,只要以孔子的善用心之来对待快乐,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忍得一时之愤,终身则无烦恼。世人易怒,总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争吵,与人起冲突,动不动大发雷霆,大打出手,世人爱面子,甚至容不得别人说一点自己的不是。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各种不公平的事情,无论是被亲朋好友背叛,被同事抢了功劳,亦或是被他人无端的误会,我们都面临同样的抉择,原谅,或是选择报复。无论是身为一个人,还是身为一个家庭、群体,以及一个深刻相系的世界中的一份子,我们都要面临要不要宽恕的抉择。

人类生命的本质,无非就是我们每日彼此互动的汇总。我们每一次善念,每一次恶意,都会给社会造成影响。人无完人,我们难免会出错,会伤人或受伤,生而为人,本就如此,不可避免。

宽恕是将我们这些错误纠正的办法,是我们修补社会关系裂痕的办法,也是使我们生命归于完整的唯一方法。

宽恕不是懦弱的表现,也不是正义的沦丧,宽恕并不容易,但它能通往复原之路。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菜根谭》

心地仁慈博爱的人,由于胸怀辽阔舒畅,所以才能享受长久的福分,这是因为事事都采取宽宏气度的缘故;反之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以致所得到的利禄都是短暂的,这是因为凡事都只顾眼前的缘故。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静,但是安静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收获人生的丰富。一个人内心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安静的人能收获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喧杂所占有,渐渐误以为喧杂就是生活,喧杂之外,别无生活,最后只剩下喧杂,没有了生活。

不管世界多么热闹,被热闹包裹的是我们心里的安静,人们往往认为世界的纷繁复杂是外在的存在,却不知道那只是人心里的映射,正是我们心里的喧闹,这个世界才在我们的眼睛看来是一个喧闹到无法忍受的世界。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妙处了。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其实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才会变得敏锐,与世界的万事万物处在一种最佳关系之中。

从前有一位皇帝提供了一份非常优厚的奖金,希望有人能画出最平静的画,以便自己在心情烦躁时拿来缓解情绪,许多画家都来尝试,皇帝看完所有的画,只有两幅他最喜欢。

一幅的是一个平静的湖,湖面如镜,倒映出周围的群山,上面点缀着如絮的白云。大凡看到此的人都同意,这是描绘平静的最佳图画。

另一幅画也有山,但都是崎岖和光秃的山,上面是愤怒的天空,下着大雨,雷电交加。山边翻腾着一道涌起泡沫的瀑布,看来一点都不平静。当皇帝靠近一看时,他看见瀑布后面有一个小树丛,其中有一雌鸟筑成的巢在怒奔的水流中间,母鸟平静的坐在它的巢里。

皇帝选择了后者,奖金给了画这幅画的画家。“平静”作为一个形容词,如果从正面去理解,只会让画面缺乏新意,反着去画又会偏离“平静”的主题,只有对比中的“平静”,不仅切题,而且鲜明。平静并不等于完全没有困难和辛劳,而且在那一切的纷乱中,心中仍然宁静。“静躁稍分,昏明顿异”这一句话的言下之意也就在此处。

真正的生活从来不是一汪平静的湖水,太过寂静的生活反而让人觉得乏味。如何在纷扰中保持镇定和清醒?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心灵宁静?是需要用心权衡的两个方面。

在喧嚷的环境中,专注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不要被趋之若鹜的大流俘虏,比如坚持梦想,比如闹市读书,比如淡泊名利……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生活中细微的奔腾,不要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更不要对生活麻木,让平凡不死寂的方法很多,比如和家人享受一日三餐,享受朋友间的温情,享受不为名利纠缠的安心……

如此一来,我们就在实际生活中落实了“”,静躁稍分,昏明顿异”这个哲理。当一个人心境不平时,喧嚷的环境就像麦芒一样,刺痒我们的生活,而当一个人心境安定时,哪怕他周围的环境已经风起云涌,或者平淡如水,他也会坚持自己的生活和本性,发觉每天的美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我们才能更了解,更明白自己,从而活得更通透,更明白。

真正优秀的人,都在研究自己,他们把时间和精力,用来专注于自己,而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一些没意义的人和事上面。

做人要懂得,人这辈子,最难的,不是读懂别人,而是读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研究别人,以求超越别人,战胜别人,可是到最后,他们却输给了自己。

在这样一个时代,有一个非常畸形的价值观,那就是以物质作为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周易·系辞下》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个人的德行里,藏着他的人生起落。若是一个人名不副实,只会压垮自己。德薄而财厚,财必移其位 。古人云:“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善行善德而受磨难,多有后福。”

一个人得到了和自己品德不相符的财富,只会让这些财富压垮自己。因为没有品德的人,在过多或者来得容易的财富面前,会迷失自己的心智,让欲望吞噬自己。

一夜暴富,是很多人的梦想,小何因为一张彩票实现了这个梦想,可是因为德行浅薄,这突如其来的财富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

有了钱的他沉不住气,出门大手大脚,迅速引来了一群狐朋狗友,也引来了一些贪慕钱财的女人。

听着身边人的恭维,他格外厌烦妻子的唠叨,最终在纸醉金迷里迷失了自己,执意要和妻子离婚。

甚至,他还被所谓朋友带去做各种投资,不懂这些的小何最终中了别人的圈套,不仅被骗光了所有的钱,还背上了巨额欠款。

短短时间,如同黄粱一梦。很多德行不够的人,都会像小何一样,当财富来临时,就会把自己迷失在里面,忘记什么是对错,忘记谁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人。

还有那些不从正道获取财富的人,也会这条“人生捷径”上,付出代价。和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著名的贪官,也得乾隆皇帝的信任,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完美的“人生赢家”。

虽然和珅在没有成功之前很勤奋,但是在成功后他没有抵制住金钱的诱惑。他会利用职务之便,私吞贡品;他按钱卖官,掀起了朝中的贿赂之风;他还趁人之危,在别人落难的时候低价买进土地等,并以此获利。

可和珅哪里知道,他风头的背后,一把致命的刺刀已经悬起。护着和珅的乾隆皇帝一死,嘉庆皇帝就对和珅动了手。

和珅经营了那么久的财富,尽数归到了嘉庆皇帝的口袋,据记载,和珅的家产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总收入。

尽管和珅有一时的风光,但还是因为德不配财,最终落地“和珅倒,嘉庆饱”的下场。

一个人有多大的德行,就承载多大的财富,否则,财必移位。就如《了凡四训》中说:“百金财富必定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的确,外财不富德穷人,只有在德行的依托下,才能真正的拥有财富。

德薄而位尊,灾祸则临身。俗话说:“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和所处的位置不成正比,那灾祸必然就来了。

秦始皇时期的李斯便是一个例子。李斯是一个没有道德品行的政客,为了得到高位,害了很多人,尤其是自己的同窗韩非子。

韩非子不善于表达,所以不被韩王看重,但是他所写的《孤愤》、《五蠹》、《内外储说》等书,得到了秦王的赞赏,并感叹“如果可以见到这位作者,和他交流该多好呀”!

秦王的感慨让李斯很嫉妒,便在背地里说了很多韩非子的坏话,还想方设法陷害韩非子,最终逼韩非子在狱中服药自尽了。

在秦始皇死后,李斯又在赵高的威胁和诱惑下,与人一起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让胡亥成为了皇帝。

从此秦国政权岌岌可危,而靠陷害别人成功的李斯,也被比自己更诡计多端的赵高所害,最终“具五刑”并腰斩。

当一个人不看重自身的德行,只顾追求自我利益,那灾祸也就不远了。《庄子·让王》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屠夫叫屠羊说,在楚昭王逃亡的时候,他帮楚昭王解决了很多问题。

后来楚昭王复国了,很感谢屠羊说,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却表示自己只想要自己的羊肉摊。

楚昭王执意要给他一个大官,屠羊说说。这职位,我知道比宰羊的工作更高贵;这万钟俸禄,也比宰羊的收入多很多,但是,我怎么可以贪图爵禄而使君王有行赏不当的声名呢?我只想恢复我的羊肉摊。”

在高位面前能有如此清醒的人很少,但也只有明白位需配德,才能远离灾祸。

修德惜福之人,必能厚德载物。那怎么样才可以做到德以配位、德以配财呢?

《周易》中这样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谓德,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生活、做人等。

比如,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在我们做一些好事、善事的时候,就是在为自己修德。

这样,就可以承载到金钱、权力、名望等这些“万物”。也就是说,你的品德越好,你所能承载的财富和地位越高。

古有“三不朽”的说法,即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立德便排在第一位,我们可以回溯历史,那些流芳百世的人,无不是有品德的人。

一代名将曾国藩也这样告诫过自己的弟弟:“德不配位,是最危险的!那些靠吹捧和糊弄老百姓,神化自己的人,一定会摔得很惨!”

所以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德行,每次去办事,他都会送上一份随手礼,包括门房在内,而礼物也是用心挑选的。

但别人送礼的时候,他总是会婉拒,实在拒绝不了,就收一份最少的,并给对方一份回礼。

他更不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去报复别人,也不会利用权力去搞小动作让自己家财万贯。

久而久之,文武百官越来越尊重曾国藩,下属也心甘情愿听从曾国藩的指挥。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一个人先修自己的德行,事业和财富,便都会随之而来。因为一个人品德,也是他的风水。

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如今这样能够拥有完全统一的价值观,那么多的人都将物质当做了人生唯一成功的追求。

因为过度追求成功而厌恶了平凡,看不见本该看见的人生美好,痛苦灾祸皆源于此。

道家思想一直强调无为的智慧,就是让我们去除妄念,因为当一个人妄念出现的时候,必然会将自己的妄念付诸行动。

在事物的发展规律过程中,所有的过度追求会带来问题,轻则因为过度追求让自己走上弯路,重则触犯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物质很重要,但是并没有重要到能成为人生的全部,物质只是幸福生活的某一个支点,一定不是全部主宰。

生活中有一些平凡人,即便平凡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幸福和愉悦,看到人生的美好,但是有一些人即便富贵,但是内心煎熬,活得嘈杂和痛苦。

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接受不了平凡,而且还将平凡看作是灾难,忽略了正确追求物质的过程。

当自身的才华和德行配不上自己期望的高位时,这时的过度追求便为妄念,所以对于人生最好的平衡,是将对外的眼光转化为对内,从自己的才华与德行上逐渐累积和沉淀,从而达到自己期望的状态。

有一个作家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就是小有才华的人,因为他的才华让他看见了月亮的光,但是又够不到月亮的光,而且又忍受不了当下,所以产生了痛苦。”

对于每一个追求富贵的平凡人来说便是如此,当他看见了富贵的光之后深受诱惑,忍受不了平凡,所以痛苦因此而生。

《道德经》中说: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堵住欲望的孔窍,关闭欲望的心门,终身没有劳烦之事;开启欲望的孔窍,增添纷杂的事物,终身不可救治。

当外在纷繁的事物撩起内心的欲望时,就谈不上理智的面对人生,便难以接受当下的平静,将平凡的生活视之为灾难。

生活的是否舒服的状态并不是外在给予内心的满足,而是内在对于外在的审视和平衡。

《菜根谭》有这样一句话:衮冕行中,着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着一衮衣的朝士,转添许多俗气。故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在达官贵人的行列之中,如果出现一个手持藜杖隐居山中的高人,便可以增加高雅风韵;在渔人樵夫往来的路上,如果有一个穿着朝服的达官显贵,反而会增加庸俗的气息,所以浓艳比不上清淡,庸俗比不上高雅。

真正的愉悦不是因为活在富贵中,而是因为身在其中,心能超然;真正的俗气并不是因为行在路上,而是身处平凡中,未能放下富贵心。

有这样一句话: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生活本身很简单,平凡即是福气,有一份淡薄的心思便能看见身处平凡的美好,一个人面对诱惑时没有过多执念,没有画地为牢,保持清醒和善良的心,平衡物质在人生中的关系,便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是一种智慧。

人生身处平凡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受平凡,只有先接受某一种状态,才能谈得上改变某一种状态。

如果你真的想“走到”月亮上面去,最好的方式并不是被妄念控制自身,而是从脚下去积累,当你积累的足够高时,月亮自然也就出现在你的面前了。

所以想要追求某一些状态,从脚下开始,这就是对于平凡和富贵最好的平衡。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挑战,也是自己,我们只有多研究自己,不断反思,不断反省,我们才能精进自己,从而战胜自己,变得更优秀。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以天下之至诚应对天下之至伪,以天下之至拙应对天下之至巧。

天道忌巧,天道忌贰,天道忌盈。天道忌巧,不要走捷径,人生的路一步一步地走,世上没有捷径可走,要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去做。

天道忌贰,贰就是不忠诚。诚为人之本,不诚则无以立。天道忌盈,就是忌满。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鬼神害盈而福谦。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其实不论什么时代,大道至简,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才往往困于他的天才,超前时代,并因此陨落,而脚踏实地的庸才,才运筹帷幄,臻至成功。

理念: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

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用人:尚朴实,耐劳苦。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湘军靠什么打胜仗?靠什么持续地打胜仗?就是这种“尚朴实,耐劳苦”的作风。

曾国藩的用人,从表面看来迂阔笨拙,其实正是他的过人之处。事: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

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

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

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组织: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

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心性:成败听于天,毁誉听于人。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充满了挫折与逆境,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以“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的意志力量坚持到了最后。

曾国藩说:“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取巧只是小聪明,只会得利于一时;拙诚才是大智慧,方可奠基于长远。

梁启超这样评价:曾国藩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他被认为是最迟钝愚拙的一位。

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这是什么原因呢?

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就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尽百千险阻而不屈服,如此而已。

多研究自己,少评论他人,现如今,信息非常发达,我们每天可以看到很多八卦。所谓八卦,大都是一些人,在评论另外一些人,有夸奖的,有抹黑的,有赞扬的,有诋毁的等等。

我不喜欢看八卦,我觉得这没什么价值,更没什么意义,毕竟,别人的生活,和我无关。

我认为,做人,还是少评论他人为好,这是修养,还是多研究自己为妙,这是智慧。

研究自己,我们可以更好的认知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活出自己的精彩。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还去评论他人,我觉得,这有点本末倒置了。生活是自己的,何必把别人的是是非非,卷进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扰了生活的清静,还搅了心中的安宁。

别去猜人心,多了解人性,克服自身人性的弱点。在谈论人心人性方面,很多人都喜欢把人心人性放大,他们不是朝好的一方面放大,而是朝坏的一方面。

其实人心也好,人性也罢,好坏参半,我们应该多了解人性,少去猜人心。人心难测,都是人性作怪。人心之所以好,是因为人性的善,战胜了人性的恶;人心之所以坏,是因为人性的善,败给了人性的恶。

真正优秀的人,他们不是没有人性的弱点,而是他们能够战胜人性的弱点,坚守本心,保持做人的道德操守。

猜人心,始终难猜透,但了解人性,你就能看淡人情冷暖,做到守心自暖。静心,定期与自己内心进行交流。一个人,想更好的研究自己,就必须静下心来,定期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交流,问心,问自己。

心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本,不忘初心,不忘根本,我们才能做到有始有终。在前行的路上,总是充满各种诱惑陷阱,面对诱惑陷阱,我们难免会迷失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走。

所以,静心,定期与自己内心进行交流,我们才能更好的审视自己,正视自己,让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

水静能鉴物,心静可观心,静心,是研究自己的法宝。静得下心来的人,才能看清现实,看清他人,明白自己,活出自己的温度。

修心,修行,完善自己。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修心,心修好了,一切自然就都好了。

修心,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将心中的杂念驱除,将心中过分的欲望清除,让心变得越来越干净,心干净了,人才贵。

而修行,就是规范好自己的言行举止,不逾矩,凡事有度,有分寸。修好心,方能正心,正念;修好行,方能正言,正行。修心,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只有学会研究自己,才能修好心,修好行,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真正优秀的人,都在研究自己,因为他们深刻的明白,自己是一切的根源,把自己研究好了,其他的,自然就好研究了。

研究好自己,方可研究天下,读懂自己,方可读天下。真的,人这辈子,明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只有明白自己,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精进自己,完善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优秀,从研究自己开始,把自己研究透了,你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该如何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

人生的诸多痛苦,都是因为我们将外物认得太真。人生的际遇是变化不定的,如果我们的心能够在这些变化不定之间淡然处之,才能避免外在事物变化时给自己带来了伤害。

一旦认得太真,外物的一得一失对你来说都是莫大的伤害,正如《道德经》中所说的“宠辱皆惊”。

在清朝时期,北京城有一个艺人,他本是满族世家子弟,后来在戏剧班开始学唱戏,刚开始是客串,后来演技越来越好,就成了戏班的主角。

他加入戏班之后不久,家里面的人就劝他不要再唱戏了,因为他的家族是富贵世家,如果他是艺人的身份,便不能接受家里面世代传下来的爵位,家里面人就劝他谋求一点别的差事,不要因为当艺人而丢了自己爵位的机会,但是他却不为所动,不愿意放弃唱戏的这个职业。

有人就劝他说:“唱戏这个职业低贱,而自己家族的爵位名声荣耀,能够享受富贵,为什么要放弃富贵机会而追逐低贱的事业呢?”

这个人就说:“我因为是唱戏的艺人而感到自豪,从未觉得卑贱,在戏剧里可以扮作帝王,也可以扮作将军,也能够引得众人喝彩。”

这时那人又说:“可是戏中的一切都是虚假的呀,不真实的。”他笑着说:“你以为得到的爵位是真实和长久的吗?或许我们没有来得及享用,第二天就失去这个爵位了。”

是的,戏如人生,世间本身就是一场戏,人生的一得一失都会在瞬间发生变化,还有什么长久和永恒的呢。

当你误将外物的一切认得太真时,其实你就已经输了,输在了自己的错误认知,输在了自己认得太真。

当有一天外物失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曾经以为是永恒的不过如烟花一般瞬间即逝,更会因为“永恒的东西”失去而痛苦。

这是人性的通病,我们总是企图用自己的力量来留住那些留不住的事物。

这个世界的所有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刹那,但是我们误将这一切片刻当成了永恒。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列子生活穷困潦倒,脸上露出饥饿的神色,有个门客将这件事情告诉郑国的国相子阳,并说:“列御寇是一个得道高人,住在您的国家却生活贫困,您难道不重视人才吗?”

子阳就立刻命令下人,给列子送去小米,列子见到使者之后再三拜谢,但是拒绝了送来的小米。

使者离开之后,列子的妻子捶打着自己的胸口对他说:“我听说得道真人的妻子可以生活安逸,心情快乐,但是现在我却面露饥色,相国派人看望你,给你送来粮食,你却不要,难道这是天意吗?”

列子笑着告诉她说:“并不是相国本人了解我,他是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如果将来他处罚我,或许也会听别人的话来判我的罪,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

后来人们果真发难,并且杀掉了子阳。当我们接受外在事物给自己带来的富贵和荣耀时,是否想过,有一天外在事物的离去也会给自己带来失望和痛苦,当你只是一味享受那些富贵与荣耀时,你做好承受失望和痛苦的准备了吗?

当你对于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切认得太真时,是否想过,外在的事物也会发生变化呢?

所以《菜根谭》说这样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所谓宠辱不惊,就是不将外物当做永恒,也不会对于外物认的太真,不论外在事物出现得失,都能顺应外物变化而变化,当你用这样一种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时,即便有一天外在的事物出现变化,离开和消失时,自己的心也不会随之颤动。

就好像在世俗之间,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用外在的环境掌控自己的心情,比如说天气好坏对于自己心情的影响,比如说在网上别人的一个评价对自己心情的影响等等。

我们都会因为这些事情气得七窍生烟,根源就是我们认得太真了,你在意了这些事情,这些事情便主导了自身。

然而真相却是,外在事物存在着很多我们不能掌控的因素,对那些不能变化的事情,我们应该做到顺应自然,那么当外物有一天变化和离开的时候,才不会惊扰了自身。

但是当一个人发怒的时候,福气早已远离了自己,当一个人大打出手的时候,灾祸早已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而烦恼皆由心生,一个人处在这个世界,如果你对待外在世界,连一些小小的纠结和矛盾都无法释然,你怎么更好的走完余生路呢?

俗话常说:百忍成金,繁琐的现实无时不在考验着我们,有的时候自己一语不慎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让自己遗憾终生,所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以后更是清醒的处世智慧,也是笑到最后的法则。

《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九四,臀部受伤,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牵羊上路,悔恨丢失了羊,这是由于不相信别人的告诫。《象传》之中说“走路踉踉跄跄”,因为九四阳爻而居阴位,就像人居位不当,“不相信别人的告诫”,说明听觉最好,但不明事理。

九四属于阴爻阴位,又不在中位,象征心中迟疑,坐立不安,就像屁股上皮肤剥落,无法坐稳一般,以至于进进退退,迟滞不前。

而这一句话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提示,就是:在决断小人时,既不可迟疑也不可冲动。生活中,所有人发怒的时候,通常都是因为觉得自己遇到了小人,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都想大打出手,但是殊不知,冲动总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有的时候隐忍和退一步并非是一种懦弱,而是更好的策略,即便当时忍得了一时之气,但你换来的是更平安的余生,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没有灾祸,平平安安。

有一个禅师叫白隐禅师,是一个以慈悲心处事的人,他看破世事,沉默守护心灵净土。有一天附近的夫妇家中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不经意间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大了起来,他的父母非常生气,就追问那人是谁,女孩儿支支吾吾的说出“白隐”两个字,父母非常生气,找到禅师一顿理论,但是白隐禅师却淡淡的说:“就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之后,这一对夫妇就将孩子送到了白隐禅师那里,白隐禅师忍受着名誉扫地的痛苦,却不介意,仍然非常细心的照顾这个孩子,还向邻居祈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一切用品。

后来时隔一年之后,那一个女孩终于忍不住跟她的父母讲述了实情:孩子的亲生父亲其实是在街市工作的青年。

她的父亲立刻跑到白隐禅师那里,跟禅师道歉,请求原谅错误,并且请求把孩子带走,白云禅师这个时候依旧没有太多的话,只是说:“就是这样吗?”

白隐禅师的修为无疑是令人惊叹的,他忍受着别人的误解,诽谤,当名誉扫地时依然表现出欣然接受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付出,并且不在意对方的恶语伤人,细心的照顾那个孩子。

生活中,有多少人在面对着这一系列的事情时,还能保持如此坚定呢,换做世俗之人,大部分人可能早就已经大动肝火,大打出手了。我们不妨学习禅师的这一个境界,在避免了纠纷,自己忍受一些不公平的对待,以便换来人生的平和。

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和能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总有一些出类拔萃的人生活得更好。

我们仔细观察那些优秀的人时,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优秀的人,总能把事情做得更加透彻和谨慎。

正所谓说大船只怕钉眼漏,烈火能烧万重山,有一些微小的偏差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谨言慎行来避免这些问题出现,才能避免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悲惨结局。

人与人之间,比的就是微小的变化和细节,如果注意到了这些变化,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如果注意不到,就会像老人一样最终归于大海。

不管人生成功还是失败,能够做到未雨绸缪,不忽略细节,才是真正的成功。《易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象传》之中说:本卦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巽,巽为火。水上火下,水浇火灭,是既济卦的卦象。君子看似卦象,有备无患之时,防患于未然之际。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取得成功之后,为了防止发生危乱,还需谨慎行事。很多时候,人生的麻木通常是在自己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得意忘形,所以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即便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绩,也能以谨言慎行的态度去处理人生的诸多事情,排除隐患,有益的留下,无用的解除,才能时常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真正的聪明,并不是头脑聪明,而是用宽厚的胸怀去面对一切,这更是内心的一种大格局,能容纳他人之过,并不与人计较,才能成为最终的人生影响,这便是忍得一时之愤而,成终身无烦恼的智慧。共勉!

作者;青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