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的朋友经常容易感觉口干舌燥,喝再多的水也于事无补,这是什么原因呢? 口干,反映着全身气血津液的输布运化情况。《素问·经脉别论》有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意思是说,人体水液的输送主要依靠肾气蒸腾气化、脾气运化、肺气宣降、肝气疏泄、三焦通利,需要脏腑协调配合完成。 经常口干意味着相应脏器失调,提示身体该调理了。 口干根据程度不同,表现为口燥咽干或口渴。从口燥发展到口渴,常常是因为病势增长的原因。由此可见,口干病证颇多。 有的是因为发热病伤津或阴虚,津液不能向上濡润口腔引起; 有的是本身津液并不缺乏,因为有湿热、水饮、瘀血等阻滞了水液运行或水液火力不够,津液无法上承。因此,不同情况治疗方法有所区别。 接下来,柒大夫就带领大家分析一下口干的几种原因。
这种口干的特点是口非常渴,大量喝水仍不解渴,喜欢喝大量的凉水,并且感到身上非常热,尤其是胃热,还特别容易出汗,以头部出汗居多。 阳明热盛的人经常面色发红,饮食胃口比较好,小便偏黄,大便容易干燥。 阳明内热的病变是在阳明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都是病变部位,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所以很容易化热,热盛伤津液,所以会导致体内津液不足,导致口渴,热盛所以喜欢喝凉水。 不得不提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前期表现就是口干、想大量喝水,也是阳明内热阶段,后期热盛伤津,转到阴虚阶段。 阳明热盛导致的口渴怎么办呢?当然是治疗阳明病的第一方——白虎汤。 白虎汤:生石膏30克 知母9克 炙甘草6克 粳米50克 生石膏性味大辛,大寒,辛能解肌,寒能清热,生石膏可以清解表里上下内外之热,尤其是阳明弥漫的湿热。 知母。知母性味苦寒而润,在清热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滋阴养液的作用。 方中还有两味药物炙甘草与粳米,具有甘温益气的作用,可以滋养后天生化之源。 甘草和粳米也可以顾护脾胃,防止石膏、知母苦寒伤胃。
这种口干的特点是晚上口干严重,很多人经常在梦中被渴醒,喝一大杯子水才可以,这种人经常失眠,甚至盗汗,手脚心发热,下午可能会有潮热,小便黄,大便干燥。 阴虚津液不足,所以会口干,身体希望通过喝水的方式来补充体内津液,体内阴液不足,导致体内阴阳不平衡,生虚火,火热扰心神,所以会失眠、多梦,阴虚生内热,所以手脚心发热,甚至潮热、盗汗。 阴虚火旺导致的口干,需要滋阴降火,可以选择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方中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 泽泻泻肾降浊,丹皮泻肝火; 茯苓渗脾湿,知母、黄柏清肾中伏火,清肝火,因此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脾胃虚弱的人经常觉得口干但并不想喝水,或只喝少量热水,他们往往饭量比较少,吃一点就饱了,消化功能也不好,经常容易拉肚子。 脾主运化,不仅运化食物,也可以运化水液,脾胃虚弱,运化功能不及,水液的输布不均匀,津液不能上承,所以会出现口干的症状,因为本身津液不虚,所以口干但不想喝太多水。 脾胃虚弱导致的口干,需要健运脾胃,可以用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方中党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党参以益气健脾为臣; 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 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
体内湿热的人,舌苔黄腻,会感到舌头很干,但不想喝太多水,除了口干外,还会感觉身体有点热热的,但是体温不高,身体困重,头昏蒙,胸闷,腹胀,小便黄,大便黏腻不爽。 湿热内阻导致的口干,需要清热化湿,可以选择三仁汤。 三仁汤:杏仁9g、半夏9g,滑石30g、生薏苡仁18g、 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三仁”都是祛湿的,其中杏仁开肺气,白蔻仁开中焦之气; 薏苡仁泻下焦水湿,辅以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 诸药合用,共成宣上、畅中、渗下之剂,而有清热利湿,宣畅混浊之功。
痰饮内盛的人口渴喜热饮,又不能多喝,喝多了容易吐,除此之外,可能会有头晕、肚子里有水响声,或者小便不通畅。 痰饮内盛,脾胃阳虚,饮停肠胃,致津液输布障碍,阳气不得气化津液上承于口,故见口渴喜热饮。饮后水停肠胃更甚,胃失和降而上逆,故水入即吐。 痰饮内盛导致的口干,需要温阳利水,可以用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茯苓12g、桂枝9、白术6g、炙甘草6g 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 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肺燥阴虚的人会经常口舌干燥、咽干、鼻子干、眼睛干燥、嘴唇干燥,还会有干咳无痰,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 肺燥阴虚造成的口干,需要滋阴润肺,可以用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冬桑叶10克、石膏10克、阿胶10克(烊化)、麦冬10克、杏仁6克、枇杷叶10克、沙参10克、胡麻仁10克、甘草3克 方中以桑叶为主,桑叶经霜而柔润不凋者气全力厚,善除燥热。 石膏清热而生津,麦冬合胡麻仁、阿胶养阴润肺。 人参益气生津,合甘草以培土生金。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止咳平喘。甘草兼调和诸药。 讲了这么多,你属于哪一种呢?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