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诗的音步(下)

 虹72 2020-05-26

综合以上对新诗诗句音步的划分,可以得出,每一音步有1至6字不等。为了分析与讲解的便利,我把1-3字的音步称为短步,4-6字的音步称为长步。其中,2、3字的短步是音步划分的基础。1字短步通常位于长步的开头。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6字长步。有关6字长步,同4字长步和5字长步一样,都是由两个不可再分的短步组成。但除了上例“黯淡了、黯淡了\明亮的双眼”中“黯淡了、黯淡了”一种,6字长步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如“黎明\薄雾中的原野\恬静安详”中“薄雾中的原野”。其中,“薄雾中的”是一个结合非常紧密的短语,中间也不能再分。这种由不可分的4字长步和2字短步组成的6字长步,是一种拗步。这也是一种令当今许多专家和诗人颇为头疼的音步。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可为难的:对于这种诘屈聱牙的音步,能不用则尽量不用!(我已经把带有拗步的诗句改为“黎明\雾笼的原野\恬静安详”,大家可以前后对比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与优劣。)当然,事物的存在总是有利有弊。由于6字拗步更接近于口语,因此反而更能体现出一种自然亲近的韵味出来。在适当的语境中适当的使用拗步,也许不至于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吧?


由于6字拗步应尽量避免,因而下面所谓的短步(简称短)与长步(简称长)中不包括这一种。此外,1字短步通常只用于句首,或是长步的前头。


由此可知,在一步句中,只有短步与长步之分,无所谓句式。所谓句式,是指由长短步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诗句的形式。


在二步句中,共有四种句式,即短\短,短\长,长\短,长\长。短\短式的字式有2\2、2\3、3\2、3\3。(字式,即指句式中字数的变化方式。)短\长式的字式有1\4、1\5、1\6、2\4、2\5、2\6、3\4、3\5、3\6。长\短式的字式有4\3、5\3、6\3、4\2、5\2、6\2。长\长式的字式则包括4\4、4\5、4\6、5\4、5\5、5\6、6\4、6\5、6\6。由于受国诗音步的影响,民歌体的新诗喜好用长\短式的句式。如李季《王贵与李香香》中的诗句:

山丹丹花开\红佼佼,   

香香人才\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三步句的句式常见的有短\长\长、长\短\长、长\长\长、短\长\短、长\长\短等。其中,我最常用的是前两种,它们常见的字式有2\4\4、3\4\4、3\5\4、2\4\5、3\4\5、2\5\5、3\5\5、4\3\4、5\3\4、4\2\5、5\3\5等。同样,在民歌体新诗中,短\长\短、长\长\短这两种句式比较常用。还是在《王贵与李香香》中举例: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为啥要跟我\这个揽工的\受可怜。


四步句的句式虽然最为繁杂,包括短\长\短\长、短\短\长\长、短\长\长\长等,但我最常用的却只有短\长\短\长一种,它的字式变化更为繁复,常用的有3\4\2\4、3\5\2\4、2\4\3\4、2\5\3\4、2\5\2\5、3\4\2\5、3\5\2\5、3\4\3\5等。


通过以上对新诗诗句与诗行音步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诗的步数比国诗更多,句式的变化比国诗更加丰富复杂,而且每种句式的字式也不是固定的,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这些,就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从音步的定义可知,音步是指“由诗歌朗读时诗句中有规律的停顿所形成的音组”。因此,只要能体现出“有规律的停顿”,都可以作为音步划分的标准。以国诗中七言句音步的划分为例,有的人读为4\3式,有的人读为2\2\3式,还有的人读为2\2\2\1式,这取决于个人的习惯和爱好,很难也没有必要做硬性的规定。同理,新诗中音步的划分也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上文所述只是我自己常用的一种。主要有两个特点:一、尾步一般为4至6字的长步;二、1至3字的短步与4至6字的长步相间排列。以“美妙的自然摇手相招”为例,我的习惯读法是“美妙的自然\摇手相召”,有的人喜欢读为“美妙的自然\摇手\相召”,还有人习惯读为“美妙的\自然\摇手\相召”,这几种读法很难说绝对的孰优孰劣。但在较长的诗句中,如“清空孤寂的明月漫溢空灵的柔光”,我认为读为“清空\孤寂的明月\漫溢\空灵的柔光”要比读为“清空\孤寂的\明月\漫溢\空灵的\柔光”更符合人体呼吸的节奏,更能体现语法的自然停顿,因而也更加抑扬有致。但无论哪种划分的方式,在具体应用的时候,下列三点是需要特别遵守和注意的:其一,音步的划分最好以2、3字的短步和4至6字的长步为主,1字短步位于长步的前面,并尽量避免拗步的使用;其二,全诗中,音步划分的方式前后应一致,这样才能体现出和谐有致的节奏;其三、同一音组最好是同一义组,确实不能做到同位,意义的停顿通常要服从声音的停顿。

在实际的朗读中,由于同一音组并不一定是同一义组,而音步的划分也存在多种方式,从而造成实际的朗读过程中有多种不同的声音效果。按照形式化音步的强弱关系,我把它分为吟唱式、吟咏式、吟诵式三种。诗歌的吟唱式和吟咏式在第一节中已有定义:吟唱式重音不重义,完全是一种形式化的音步的划分;吟咏式则音义并重,既讲究形式化的音步,又有意调整同一义组为同一音组。至于诗歌的吟诵式,虽然也有形式化的音步的存在,但在音组与义组两相冲突的时候,则通常遵从自然的语言的停顿。下面,我以饺子大王的一首小诗《寻梦通溪》中的一节为例划分音步,希望朋友们能加深对这三种朗读方式的理解。

寻梦,|看山里|娃娃
在碧波|潭边|放牧
象一群|活泼的|鱼
游戏在|水草|深处

以上是吟唱式音步的划分。这是仿照网上某些人所提倡的方式来划分的音步。这种音步的划分虽然表面上看似整齐划一,但势必会造成朗读时节奏的呆板、单调和枯燥。

寻梦,\看\山里娃娃
在\碧波潭边\放牧
象一群\活泼的鱼
游戏在\水草深处

以上是吟诵式的音步的划分。前两行音步的划分虽然和自然的语言节奏相合,但在步数上却不能与下面两行的步数达成一致,造成节奏上的前后冲突。

寻梦,\看山里娃娃
在碧波\潭边放牧
象一群\活泼的鱼
游戏在\水草深处

以上是吟咏式的音步的划分。其中“在碧波潭边”作为不可分割的一个义组,同时也作为一个音组,为了满足形式化音步的需要,不得不分割开来。

综上所述,吟诵式和吟咏式的诗歌朗读,相对来说要优于吟唱式。当然,诗歌要想做到吟咏有致,节奏和谐,不仅仅是读者朗读诗歌时要做个有心人,更重要的是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调节好音组与义组的关系。否则,再高明的读者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