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伯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烟雨任平生oq4j 2020-05-26

    最早以传奇方式记载唐伯虎的,是明代冯梦龙的话本小说《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加上1993年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大力渲染,一个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荒唐风流的富豪唐伯虎走进街头闾巷。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不仅没有传说中的花柳韵事,而且生活清贫,一生坎坷。

1

要说唐伯虎,先从他的朋友说起。

古龙说过: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生前挚友无数,倪匡、三毛等人全部送他最后一程。

唐伯虎生前也有无数知己,其中他12岁时结识的朋友祝允明,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拂去历史的尘烟,透过满怀悲情和惋惜的文字,可以慢慢走进这位江南才子的世界。

唐伯虎,明朝南京吴县人,生于公元1470年,即明宪宗成化六年,恰逢庚寅年,便取名唐寅。因寅对应着生肖虎,是家中长子,按照伯仲叔季辈分取字伯虎,又字子畏。其母丘氏,父亲唐德广以经商为生。由于当时商人地位比较低下,他就希望子女们苦读诗书,以科举晋身能够“显亲扬名”,为此不惜血本进行教育投资,请当时大儒沈隐君为唐伯虎开蒙。在名师指导下,唐伯虎学业精进,能诗善文,又随书画大家沈周学画,画艺日趋精湛,小小年纪已经大有名气。几年后,唐伯虎的山水、人物、仕女、花鸟画都已经出类拔萃,也与当时著名文人和书画家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16岁时,唐伯虎一举夺得了苏州府府试头名秀才的桂冠,一时誉满江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铭》)。

正当唐伯虎踌躇满志,准备更上一层楼的时候,不幸已经悄悄来到身边。他父亲突然中风暴亡,随之母亲因过于悲伤也溘然长逝,唐伯虎丧失双亲,一夜之间两鬓出现白发。不久,他妻子徐氏由于产后热盛凄惨离世,而刚出生的小婴儿于3天后也夭折,令唐伯虎痛不欲生。命运的折磨并没有因此止步,他惟一的妹妹远嫁他乡,婚后不久传来在夫家丧亡的噩耗。

接连的打击,让唐伯虎意志消陈,颓唐与沮丧代替了轻世傲物的朝气。他有个穷苦出身的同乡张灵,性格同样放荡不羁,曾经在雨雪天中扮作乞丐,边打拍子边唱《莲花落》,得到赏钱就买酒到野寺中痛饮,还为李白不知道这种快乐感到可惜,因此被称为“狂生”。两人成为朋友后,日日纵酒不务生业。

关键时候,祝允明等其他朋友采取激将法,对唐伯虎说想要活出人样,得先得有份工作养活自己,当官是条出路。但现在与其空挂着学官的虚名,不如脱下秀才的衣帽,烧掉四书五经,岂不更痛快!唐伯虎领会朋友的苦心,答应好好准备一年,如果不是这块料就从此放弃,便潜心读书准备科考,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看似光明的一条大道,亮闪闪铺在他的脚下。

2

参加乡试之前,唐伯虎已经再娶何氏。这是个美丽但势利的女人。除了朋友的规劝,她也极力怂恿唐伯虎参加科考,希望丈夫飞黄腾达,能够夫荣己贵。

在友情与爱情的双重助力下,唐伯虎想停下来喝杯茶都是奢侈。

但是,离开了他们视线的唐伯虎却故态复萌,弘治十年(1497年)去参加录科考试期间,再次相约好友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当时在两京督察学政的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厌恶这种行径,导致唐伯虎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幸亏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为其求情,才把他志录于榜末。

经此一难,唐伯虎稍有收敛,开始集中精力备考,于第二年参加南京应天府乡试考中第一名,获得“南京解元”的美誉,时年29岁。

明清正式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考期在秋八月,也叫“秋闱”。会试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三月在礼部举行,又称“礼闱”、“春闱”。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于会试后同年举行。三级考试层层递进,过了会试才有机会问鼎“三甲”,各省举人都非常重视。

其中,包括与唐伯虎一起赴京赶考的江阴人徐经。

徐经富甲江南,当时如果有胡润排行榜,肯定是前几名。共同参加乡试时,他就对唐伯虎青眼有加,请吃加上送礼、送钱,极力交好。这次会试,他又约唐伯虎同行,一路上照顾得非常周到。因为唐伯虎才名远扬,到京城后公卿争相邀请,徐经让自己带的数十个戏子随身跟着他捧场,两人同时受到大家的关注。

若论学问,徐经虽然有些才华,毕竟比不了唐伯虎。但富人有富人的道,在他眼里,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他的办法简单粗暴:买试题。

那年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学富五车,从刘静修所撰的《退斋纪》中摘取,以“四子造诣”为题进行问策。这本书古奥冷僻,很少有人了解。但徐经用白花花的银子,让程敏政书僮透露了信息。恰巧,考试时举子们茫然无措,只有两张试卷答题贴切,并且文辞优雅。程敏政因为对徐经、唐伯虎谒见时的文章印象深刻,看后脱口而出:“定为唐寅、徐经所做。”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三场考试结束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

明代不像唐代,科举环境比较宽松,考官与士子之间时常往来,切磋切磋考试方向和技巧;更不像宋代,举人如果被黜,还能够敲击登闻鼓喊冤,皇帝如命重试多数会重新录用,称为“还魂秀才”。当时,禁令较严,“投刺及门,皆为请谒;知名识面,尽成罪案;上之防士,如防夷虏;而旁观之伺主司,如伺寇盗。”(谢肇涮《五杂俎》)

由于程敏政是官二代,以神童之称举荐入仕,平时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得罪很多同僚。这些人看有机会算计,匆匆弹劾他鬻题。为了平息舆论,明孝宗敕令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结果徐、唐两人不在录取卷内,经锦衣卫审讯也未得到实据,只得找个理由将两人削除仕籍,发到县衙为小吏。而弹劾者坐奏事不实,降职处分,程敏政罢官还家后,愤郁发疽而亡。

事后推测,徐经虽得试题,但没有做出好文,入狱咬紧牙关,侥幸过关。他肯定露过口风,只是唐伯虎没有走捷径的想法,但他不拘小节,极可能泄露了信息被别人探知,即使最终没有作弊却实打实地吃了锅烙,除了自认倒霉,怪就怪遇人不淑。

对于当小吏,恃才自傲的唐伯虎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归家。何氏眼见荣华富贵流水而逝,吵闹后夫妻失和,被休。尔后,唐伯虎对官场产生强烈反感,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普救寺婚姻案主”等私印(郎瑛《七修类稿》),性格举止更为放浪不羁。

不幸的遭遇,成就中国文化史上一位奇才。

3

自此,唐伯虎开始“千里壮游”,驾一叶扁舟游览衡山、庐山、天台山、武夷山,去东南观海,流连于洞庭湖、鄱阳湖,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文鬻画为生,逐渐闻名天下。

在此期间,他在苏州青楼结识了官妓沈九娘。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她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她帮着洗砚、调色、铺纸。有了这个红颜知己,唐伯虎画艺愈见精湛,他画的美人图多有九娘的风姿神采。日久情深,两人成为夫妇,在唐伯虎36岁时,他们搬到桃花坞居住,还生了个女儿,取名桃笙。

然而,生活除了琴棋书画,还有柴米油盐。

唐伯虎不事生产,只能靠卖字画为生,如果赶上自然灾害,日子就过得相当拮据。那时,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终因操劳过度她也病倒了,一年后撒手人寰。弥留之际,她带着不舍,紧紧握着丈夫的手表达自己的遗憾和送上最后的祝福,唐伯虎禁不住泪如雨下,隔着几百年的时空,我们仍能听到两颗心乍碎的声音!

再次丧偶的唐伯虎,书画技艺已经渐趋圆熟,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但精神更为颓废,诗词多为伤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气。他曾用俗语作诗劝人及时行乐,其中有“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的句子,正是他那段时间的真实写照:天天用酒精麻醉自己,有客人来了同饮,任他来去自由,醉了可以席地睡在那里。

这时,仰慕唐伯虎已久的宁王朱宸濠伸出橄榄枝,派人带着重金聘请他任幕僚,为他专门安排住所,待遇极其优厚。但唐伯虎在那住了半年,见宁王买通大太监刘谨借恢复护卫屯田之名私蓄死士,知道他将来必反,就裸体装疯逃回桃花坞。他眼看世间鬼蜮成灾却无力改变,受唐代封演《闻见录》“罔象畏虎与柏”之说影响,自刻“柏虎”印章表达自己的刚直和骨气。从此,他开始信佛,取佛教以梦﹑幻﹑泡﹑影﹑露﹑电喻世事空幻无常之意,自号“六如居士”。

晚年,桃花坞成为唐伯虎的精神家园。虽然仍然穷困潦倒,靠着朋友们的接济及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但他似乎已经不在乎生活上的享受,只担心岁月无情,人生几何,最后怅然无名空枉人间一场,常常对镜悲叹,怅然有抑郁之心,作《昭恤赋》表明志向(徐祯卿《新倩籍》)。所以,女儿出嫁后,他在书画上倾注更多精力,投入巨大激情,创作了《西洲话旧图轴》、《看泉听风图轴》等传世杰作,同时整理个人诗词散文。

孤苦凄凉中,唐伯虎寄托于神仙祈梦,梦到神人出示“中吕”两字,醒来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到山中去拜访赏识他的原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鏊,见其壁上有苏东坡《满庭芳》一首内现“中吕”两字,不禁大吃一惊,说这就是我梦中见到的。仔细通读,词中有“百年强半,来日若无多”之句。唐伯虎看完默然归家,不久就病重而卒,享年53岁,真应了“百年强半”之语(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斯人已去,只剩满树桃花,每年不知疲倦地开放,可惜世间再无唐伯虎,随着那首“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的言志诗,双双成为绝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