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茯苓丸治疗血瘀证刍议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5-31

第 1467 期

作者 / 1李贞翠1王冬梅1周文2叶品良(指导)1成都中医药大学2成都中医药大学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张睿智

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组成。主治妇人小腹宿有包块,腹痛拒按,或下血色晦暗而有瘀块,舌质紫暗,脉沉涩。仲景《金匮要略》中说:“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因其效果良好,沿用至今。目前,桂枝茯苓丸所疗疾病种类繁多,涉及面广。现从其组方规律、配伍及方药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对其临床应用稍作探讨。

1 组方规律

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癥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证由瘀阻胞宫所致,瘀血癥块,停留于胞宫,冲任失调,胎元不固,则胎动不安,瘀阻胞宫,阻遏经脉,以致血溢脉外,故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瘀血内阻胞宫,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腹痛拒按。治宜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桂枝茯苓丸的组方规律是以营血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基线,考虑了血瘀证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活血化瘀与调气、温经通脉、清郁热、补血、行水、利湿、化痰并用。

“血瘀之处,必有伏阳”(成方便读),血瘀日久,易于化热,常出现瘀热并见之证。若瘀热不除,又易灼阴耗血。故对血瘀化热者,宜酌配清热凉血之品,以期瘀热并除。牡丹皮性微寒,既活血化瘀又清热凉血。方中它的应用即是考虑到瘀血郁久化热的问题。(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瘀血阻滞,往往影响新血的生成,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说,而新血不生,瘀血亦不能自去。如《血证论》所云:“瘀血不行则新血断无生理……瘀血去则新血易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不补血而祛瘀,瘀又安能尽去哉……补泻兼行,瘀既去而正不伤。”因此,活血祛瘀之中应适当配伍养血补血之品,这样补血扶正而利于化瘀。又因活血祛瘀之品性多破泄,过用久用,易伤正气,适当配伍养血补血之品又可祛瘀不伤正。方中用芍药,据考证当时芍药应与现在的白芍同源,用其养血滋阴以期祛瘀不伤正,

2 配 伍

全方药味精简,却配伍严谨。桂枝、茯苓的配伍,桂枝、桃仁的配伍,芍药桃仁的配伍使全方活血化瘀又兼调气、温经通脉、清郁热、补血、行水、利湿和化痰。

2.1 桂枝、茯苓

2.2 桂枝、桃仁

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作用,它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又可宣导活血药物;《本草逢源》言桃仁,为血瘀血闭之专药。该药性质平和,应用非常广泛。有医学者认为无论血瘀血结在脑部、在咽喉、在胸部、少腹、脐下、大肠、血室、肌腠、关节均可用之。二者相伍增强了化瘀止痛之效。

2.3 白芍、桃仁

白芍苦、酸、微寒,入血分,主归肝经,具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效。与桃仁相伍,一散一敛,使散不伤正,养血敛阴以助瘀散。

现代人们习惯将方中芍药换作赤芍应用。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与牡丹皮、桃仁合用活血化瘀及清热凉血之力增强,使瘀血及瘀久所化之热得以清除。

3 方药特点

3.1 组方经典

本方考虑了营血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考虑了血瘀证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活血化瘀与调气、温经通脉、清郁热、补血、行水、利湿、化痰并用,为活血化瘀组方之典范。

3.2 缓消癥块

3.3 属于基础方范畴

4 临床应用

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癥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后《妇人良方》称本方为夺命丸,用治妇人小产,子死腹中而见“胎上抢心,闷绝致死”冷汗自出,气促喘满者。《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为汤剂,易名催生汤,改用于产妇临产。近年来报道桂枝茯苓丸可用于许多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崩漏、附睾结核、中小型视网膜炎、精索静脉曲张、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眩晕、糖尿病肾病、(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慢性前列腺炎、附件囊肿、下肢静脉血栓、风湿病、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子宫腺肌病等。所疗疾病种类繁多,涉及面亦较广,但病机总不离瘀血阻滞。对于瘀血阻滞为主要病机的疾病,以该方为基础或基干,根据疾病情况,适当加减变化;对于病机不是以瘀血阻滞为主,而病机中含有瘀血阻滞者,该方可作为组方因子,配合主方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