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透1个方剂 名医临证临床经验 半夏泻心汤

 中医知识圈 2020-06-10

半夏泻心汤

一、概述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用量: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个(擘)。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主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心下但满而不痛者。

被调查的330位名中医中有12位擅用本方。主要为天津、福建、上海、江苏、广东、安徽、山西、四川、内蒙古等地的内科医家。

本方治疗的病症主要有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痞证、呕逆、反胃、噎嗝、腹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慢性结肠炎、肝炎、肝硬化、食管癌等;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有消化道症状者。

关于本方的使用指征,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痞、痛、呕、泻:心下痞满,或嘈杂不舒,或脘腹胀满,胃脘烧灼样疼痛,饥饿时即痛,进食后即胀,或脘部怕冷,清涎多,畏进冷饮或得寒痛甚,或心下满而不痛,按之濡,或泛酸烧心,噫气不除者,恶心呕吐,或干呕,口苦口干而粘腻,便溏,或泄泻。②舌脉征象:舌淡,或红,或边尖红,苔白,或白厚腻、黄腻、偏黄而滑;脉弦,盛细数、弦数。③胃镜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等。

本方的加减应用情况如下:有3位医家不用大枣,2位不用干姜,1位不用人参。在加味药中有加温中止呕的吴茱萸;有加理气止痛的木香、陈皮、乌药、莪术、肉豆蔻等;也有加清热泻火的蒲公英、连翘、败酱草等;或加白及、生地榆、生大黄粉等止血药;加白芍、川芎等活血止痛药;加健脾化湿的黄芪、苡仁、荷叶、茯苓等。

方中各药的用量情况:半夏10~15g,多数用10~12g;黄芩6~12g,多数用10g;干姜5~10g;人参(多数用党参)10~15g,多数用10g;黄连3~10g,多数用6g;甘草6~10g,多数用10g;大枣3~5枚。

关于本方的使用禁忌,医家们认为:胃阴不足证、胃寒气滞证、脾胃虚弱证、脾胃阳虚证者不宜;妊娠呕吐者不宜用;口苦口渴,腹痛剧烈,大便秘结不通,舌苔黄厚,属阳明腑实证者也不宜使用。

 

二、各家经验

■安徽●马骏

【经验处方】半夏10g,炒黄芩10g,干姜6g,黄连6g,党参10g,炙甘草6g,大枣4枚。

【适应范围】脾胃虚弱、外邪乘虚而入,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而致的肠胃不和,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等。

【用方指征】胃脘痞满不痛,舌苔黄腻,脉弦数。

【体会】半夏渴心汤出自《伤寒论》,原方为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后,损及中阳,外邪乘机而入,寒热互结于中焦,而表现出心下痞满不痛,中焦气机不畅,则上为干呕或呕吐,下为肠鸣腹痛下利之证,本方之关键在于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平衡,兼以行气和中,故用于脾胃虚弱而外邪乘虚而入,致使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的肠胃不和患者,则可使邪去正复,气机升降如常,则诸症得平。

 

■山西●田隽

【经验处方】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适应范围】慢性胃炎、溃疡病出血、结肠炎、关格。

【加减】半夏泻心汤原方加蒲公英30g、连翘15g、吴茱萸6g,治慢性胃炎有良效,特别适用于泛酸烧心、噫气不除者,效果明显。原方加白及10g(打碎先煎10分钟),生地榆15g,生大黄粉4g(研细粉冲服2次),治疗溃疡病活动期呕血或便血或大便隐血者有良效。原方加生白芍30g、木香6g、乌药6g,治肝脾失和,胃寒肠热之结肠炎。以上各方中川黄连用10~15g,

干姜用6~9g。

【禁忌】非寒热互结证不宜用。曾治一虚寒胃疼患者,用本方后频频呃逆、胃疼加重。遂又以小建中汤加味缓解。故推论实热证亦不宜用。

【体会】此方是小柴胡汤加黄连、干姜组成,因无半表半里证,不往来寒热,故不用柴胡。黄连、干姜大寒大热以解寒热之气,从而使寒热之气不得相结,而痞证得以解除。本方呕逆为主症,故用半夏降逆,以参、草、枣治下后的气虚。故寒热内聚成痞,寒热互见,升降失司者用之必效。蒲公英厚肠胃、连翘止呕恶,其性偏寒凉,故无论浅表性、肥厚性、糜烂性胃炎用之皆效。

 

■河北●任义

【经验处方】半夏12g,黄芩10g,干姜10g,党参10g,炙甘草10g,黄连10g,大枣4枚。

【适应范围】胃肠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

【用方指征】呕吐,嗳气,胃脘痞满,舌红苔黄。

【禁忌】妊娠呕吐不宜用,以防坠胎。

【体会】本方调中降逆,健脾扶正,升降并举,寒温并用,是调治消化系统疾病之良方。

 

■福建●周维骥

【经验处方】煮半夏10g,川黄连10g,黄芩10g,木香10g,肉豆蔻(后下)10g,浙贝10g,生黄芪15g,吴茱萸6g,甘草6g。

【适应范围】慢性胃痛急性发作期,属寒热错杂型者。

【用方指征】胃脘胀闷疼痛,饥即痛,纳即胀,脉弦,胃镜提示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浅表性胃炎。

【禁忌】脾胃阳虚且在缓解期者不宜服用,否则胃痛加剧。

【体会】本方仅适用于慢性胃痛急性发作期,用时应注意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用。

 

■广东●郑志道

【经验处方】半夏10 g,黄连6g,黄芩10g,党参12g,干姜5g,大枣10g,炙甘草6g。

【适应范围】胃肠疾患属本虚标实、上热下寒,或久服、过服寒凉药,胃气已伤者;年老或年幼患急性胃肠疾病者。

【用方指征】胃脘痞闷,或嘈杂不舒,清涎多,恶心,甚则呕吐,口淡或口苦,舌质淡舌苔偏黄而滑者。

【禁忌】若口苦口渴,腹痛剧烈,大便秘结不通,舌苔黄厚,属阳明腑实证者,不宜使用。误用后会使腹痛加剧,大便更难排泄。

【体会】本方对急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均有较好疗效。

 

■福建●俞长荣

【经验处方】煮半夏10g,黄芩10g,干姜5~6g,黄连6g,潞党参10~15g,炙甘草5g,红枣3枚。

【适应范围】伤寒少阳变证以呕、痞、痛为主症者,胃脘久痛(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痞证,呕逆,反胃,噎嗝(食管癌),失眠,腹泻。

【体会】本方所治各病症,多属寒热虚实错杂型,若为单纯的寒证、热证、虚证或实证,则非本方所宜。对于失眠,只适用于寒热虚实错杂,肝胃不和所致者。使用本方应随证加减,如胃脘久痛而兼胀者,加砂仁、佛手;兼泛酸,头痛,加吴茱萸;兼胸痞闷,合小陷胸或栀子豉汤。

 

■内蒙古●康相彬

【经验处方】半夏15g,黄芩10g,黄连10g,吴茱萸3~10g,川芎10g,莪术10g,干姜6~10g,党参10g,甘草6~15g,茯苓10~15g,陈皮10~15g。

【适应范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

【用方指征】胃脘痞满或疼痛,口干、苦、粘腻,渴欲饮或不欲饮水,畏进冷饮或得寒痛甚,舌苔白厚腻或黄腻之寒热错杂证。

【体会】方中吴茱萸用3g,乃取半夏泻心汤与左金丸合方之意,加重辛开苦降之力。当吴茱萸用至10g,可取代干姜之功用。肾阳虚弱明显时,加炮附子10g;便秘时,加生大黄;便溏时,可加炒白术10~20g;寒热错杂证有明显痰火内扰时,可加枳实15g,竹茹10g,陈皮15g,茯苓15g,取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温胆汤之意。

 

■天津●黄文政

【经验处方】半夏12g,黄芩10g,干姜5~10g,党参10g,黄连6g,大枣5枚,甘草10g。

【适应范围】慢性肾衰、胃痛、慢性结肠炎、肝炎、肝硬化等表现脾胃失和、中焦阻滞者。

【禁忌】胃阴不足,胃寒气滞者不宜用,误用则更伤津液或助寒滞。

【体会】该方寒热互用,苦辛并用,意在调和脾胃,降逆开痞,故可广泛用于中焦阻滞,脾胃失和之证,对中焦湿热证亦较适合,芩、连苦寒清热燥湿,半夏、干姜辛温通阳燥湿,更有人参、甘草、大枣扶正补虚,还可用于邪实正虚证候。笔者常以该方化裁治疗慢性肾衰,对改善患者生活状况有较明显效果。

亲们,这本书方剂部分我们已经整理成资料册啦,目前还在印刷,有需要的小伙伴们可以下单啦。

内容简介如下:

本资料册包含名医临床常用的56个方剂,内容包含概述,及各家经验。

其中各家经验包含了名医的用量,适应范围,禁忌,用方指征,用方体会等等。以下是目录:

一贯煎

二仙汤

二至丸

二陈汤

三仁汤

大柴胡汤

小青龙汤

小柴胡汤

天麻钩藤饮

五苓散

止嗽散

少腹逐瘀汤

丹参饮

乌梅丸

六味地黄丸

玉屏风散

平胃散

龙胆泻肝汤

归脾汤

四物汤

四逆散

四君子汤

四妙勇安汤

生脉散

仙方活命饮

白头翁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半夏泻心汤

地黄饮子

血府逐瘀汤

阳和汤

苇茎汤

补中益气汤

补阳还五汤

肾气丸

炙甘草汤

参苓白术散

茵陈蒿汤

香砂六君子汤

复元活血汤

保元汤

独活寄生汤

真武汤

桂枝汤

桂枝茯苓丸

桃红四物汤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黄芪建中汤

银翘散

麻杏石甘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清心莲子饮

清瘟败毒饮

温经汤

温胆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