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不好的人,早上有4个习惯最伤肾!要想肾好,最好1个别占

 野蝴蝶的图书馆 2020-06-13

人之初生,先从肾始。

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才能底气足、神气旺。

然而,生活中,吸烟,喝酒,熬夜等等,都会损害肾脏健康。

而有的人,一早上起来就会伤肾!

那么,早上哪些习惯会伤肾呢?

肾不好的人,早上有4个习惯最伤肾!要想肾好,最好1个别占

1、喝水太少

早上不爱饮水,很多人对喝水没兴趣,实际上这样对身体的伤害很不小。

我们身体内新陈代谢的垃圾基本通过肝脏和肾脏处理,每分钟将近1-2公升的血液经过肾脏,所以肾脏接受体内的垃圾量远远大于其他器官。

而肾脏最重要的是负责调节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代谢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废物,从尿液排出,因此一整夜我们都没有饮水,早上再不喝点,会对肾脏造成很大负担。

2、早餐饮食过咸

有不少人在饮食上是口重,偏爱咸食,感觉没有盐就吃不下去饭。

其实,吃饭过咸会导致人体内的钠离子大量增加,导致水钠增多。大大增加肾脏的负担,因此早餐的时候,不要吃太咸的食物。

3、经常憋尿

早上有的人忙着上班,甚至连排尿的时间都没有,这对肾脏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憋尿,会导致膀胱里面的尿液出现回流情况,而这样是会让尿液里面的细菌感染到肾脏,从而给肾脏带来危害,使得肾脏受伤。

4、起床过早

如果前一天晚上睡觉的时间正常或者熬夜了,第二天再起床过早,就会导致睡眠不足。

而人体五脏六腑,都在睡眠中得到自我休息与修复。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脏排毒,进而损害肾脏功能。

所以,养护肾脏,一定要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

肾不好的人,以下几个症状挺常见:

1、频繁起夜

明明没有喝特别多的水,但是一个晚上跑了好几次卫生间。

其实频繁起夜也可能是肾不好的表现,是很典型的肾衰竭的早期信号。每天都出现这种情况超过一个星期,就建议去检查了。

2、晨起没劲儿,精神差

如果,晚上没有熬夜,清晨起床后,却没劲儿,乏力疲惫,精神较差。

此时,需要警惕肾脏损伤,导致阳气不足,毒素堆积,便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的感觉。

3、水肿

有的人在晚上睡觉或者早上起来,会出现腿部,或者脸部水肿的现象,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自己的肾脏是不是有问题。

肾脏有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水肿的现象,要引起重视。

养肾,记住“二水、四要”

二水

一、白开水

肾脏称为是“水脏”,多喝水可促进肾脏的排毒,保证肾脏的生理功能。

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几乎很少喝水,而长期大量的饮用饮料,啤酒等。

研究发现,每天饮用两罐以上碳酸饮料的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了30%。

因此,养肾最好的,就是白开水,最好不要饮用各种饮料。

二、淡茶水

吸烟、喝酒,十分伤肾,要注意戒烟戒酒。

抽烟喝酒的人,多喝茶,来代替吸烟,是不错的好习惯。

喝茶,还可益寿延年,促进身体排毒,减少肾脏负担。

肾不好的人,最好喝点养肾茶饮。

蒲谷丁黄须茶,泡水喝,促肾排毒,防肾炎。

用蒲谷丁,黄须,玉竹,玫瑰花,做成茶包,泡水代茶饮即可。

黄须,俗称玉米须,归肾经、膀胱经,用其泡水,可利尿、利胆,可改善肾炎水肿、泌尿系统感染等,还可减轻或消退浮肿,降低或消除尿蛋白等。

蒲谷丁,随处可见,药用价值高,古代医典中记载,可利尿通淋,有“尿床草”之美誉,可促进排毒,减轻肾脏负担,还有助于改善尿道炎。

玉竹,可养阴生津,止消渴,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还可提高肾虚者的免疫力。

玫瑰花,性质温和,起到中和调节之用,不寒不燥,这几种搭配泡水喝,促进肾脏健康,消炎杀菌利尿,对健康大有益处。

四要

一、吃养肾食物

多吃点黑色食物,可滋补肾脏健康。

黑芝麻,补肝肾、润五脏,有益肾脏健康。

黑豆,被誉为“肾之谷”,可补肾强身。

黑枸杞,补肾益精、生津止渴、活络通经。

桑葚,滋肝补肾、滋阴、养血、黑发、延缓衰老等。

二、护好自己的双脚

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要保证不要冻脚,保持一整夜脚暖。

如今是夏天,最好不要让脚在潮湿的地方待的时间过长。

每晚睡觉前,要用热水泡脚,另外,足底有许多穴位,如涌泉穴。可以按揉脚底涌泉穴,起到养肾固精作用。

三、多搓腰

经常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

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再向上摩擦。

多肾脏有很大好处。

四、戒烟酒,减少肾损伤

吸烟喝酒,不但伤肝伤肺,还严重损害肾脏健康。

香烟燃烧后的有害物质,会导致蛋白尿、血肌酐升高,加重肾病进展。

喝酒,会导致血肌酐增高,是肾功能损伤的强烈信号,严重危害肾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