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两段婚姻,一生三地漂泊 成为唯一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性

 冬不拉拉 2020-06-14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有一位95岁的著名女作家,她被大家誉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

在42岁那年,她与先生共同成立轰动世界文坛的“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丁玲、莫言、白先勇、林怀民、王安忆、余华、北岛等人,都是写作计划的成员,她的客厅就等同于“半个世纪的华人文坛”。

在51岁那年,来自全世界24个国家的300多名作家,联合推荐她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在此奖项的被提名者中,她是唯一一个来自中国的女作家。

她叫聂华苓,从汉口到北平,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漂泊了近一个世纪。

她曾说,“我就像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

台湾著名媒体人陈文茜评价她说:“她是一棵挺立笔直的树,当喧嚣的人都走后,历史该留下,也会留下她的名字。”

她两段婚姻,一生三地漂泊 成为唯一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性

聂华苓1925年在武汉出生,她的祖父是前清文人,本来已经准备上任当县长,结果在去报道的途中武昌起义成功,他就又折回来了。

而她的父亲则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是贵州保安司令,因时局变动遭国民党追捕。

1931年,聂父为躲避国民党特务,带着一家人辗转逃命。

更让人难受的是,在聂华苓7、8个月的时候,她的妈妈才发现聂父在外早就有妻女,本来想自杀了此一生,但看到女儿后咬牙放弃了。

聂华苓大一点后,经常听见母亲为她细声吟读《再生缘》,她就稚气的跟妈妈说:“妈妈你是孙太太,爹爹还有一个张太太,我们住汉口,他们住武昌。”

这时,聂妈妈含着眼泪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聂华苓在逃难的童年中,看见了英租界的洋人拿木棒打人力车夫,也听见了日本官兵在妓院里高声歌唱......

那时,她如果想吃雪糕,需要走过日租界、德租界、法租界、英租界、俄租界,一路过关斩将才能买到心仪的雪糕。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聂父在战乱中身亡。

父亲死后,同父异母的大哥马上与聂母争夺家产,逼迫下聂母只能带着她和弟弟离开聂家逃到乡下避难。

到了乡下后,聂华苓就像脱缰的野马只顾着疯玩,彻底放飞自我。

她两段婚姻,一生三地漂泊 成为唯一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性

见到聂华苓这样,聂母觉得即使世道再乱也要让女儿接受教育。

她要送聂华苓去四川读书,虽然离别让女儿大哭不止,但聂母丝毫没有心软。

后来聂华苓回忆:“我母亲说不行,你非去不可,你一定要读书的。连连招手的母亲孤立河岸上,在我泪水中,越来越模糊了,从此我就流浪下去了。”

离开母亲“流浪”的日子的确满是艰辛。

在战争年代,物资极度短缺。聂华苓有时一天只啃一个硬馒头,有时喝着用大桶装的稀粥,甚至都能听到勺子刮饭桶底的声音。

在最困难的时候她甚至跟狗抢过吃的,因为卫生条件太差,聂华苓还得了疟疾。

如果单单是物质上的短缺也还可以忍受,精神上的折磨经常让聂华苓崩溃。

她和同学们经常会为“中国向何处去”争论不休,有人还会在晚上讨论结束时突然关灯,一群人突然变得野蛮,一顿胡抓乱踹。

聂华苓因此身上经常是伤痕累累。

那时的聂华苓只能用文字纾解自己的愁苦,她写到:“一切都乱糟糟的,所有东西都在变。”

再后来,聂华苓加入了抗日活动中:她慰问抗战的伤兵,为他们唱歌,代写家书,也终于等来了抗战胜利。

她一心想停止漂泊,便与国立中央大学的同学王正路走入婚姻殿堂,但在这段感情中,她依旧没有得到温暖。

因为王家是极重传统礼教的,每天聂华苓都被大家族的繁文缛节弄的晕头转向,她说,“我在那个大家庭里,只是一个失落的异乡人。”

她两段婚姻,一生三地漂泊 成为唯一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性

不久后,内战爆发,童年的战争阴影让聂华苓充满恐惧。

她决定准备逃离,逃离这些让她心惊胆战的日子。

1949年,一家人来到了台湾。

她两段婚姻,一生三地漂泊 成为唯一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性

来到台湾后,聂华苓认为她的婚姻会有所改变,但让她伤心的是,丈夫日趋颓废,连最基本的温饱都不能满足。

他们的房子遇到大风天就会被吹的直响,一家人吃喝拉撒的开销也只能由聂华苓一个人负担。

她说:“结婚15年,共同生活只有5年”,他们的婚姻早就名存实亡。

为了养活孩子和母亲,聂华苓进入胡适发行、雷震主持的《自由中国》半月刊,任文艺栏主编。

那时候的文风并不好,《自由中国》还是本批评时政的杂志,但聂华苓一心想规避政治,将自己主编的《自由中国》文艺版,打造成纯文学杂志。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梁实秋的散文与余光中的诗句都曾经她之手。

同时,她自己也提倡纯文学写作,她的《失去金铃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及徐钟珮的《余音》,并称为三部带有自传色彩的杰出女性成长小说。

她两段婚姻,一生三地漂泊 成为唯一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性

就在事业迎来曙光之时,聂华苓却迎来了接二连三的打击。

她的丈夫抛弃她和孩子远去美国,弟弟在失事的飞机中发生意外,母亲也因身患绝症离开了人世。

那段日子,聂华苓是孤独的。

她无人述说,也无人可以依靠。

好在,这个孤独漂泊的灵魂遇到了属于她的依靠。

她在一个酒会上遇到了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

聂华苓的美丽和知性深深的吸引了这个外国男人的注意,他开始对聂华苓猛烈追求。

但聂华苓总以送孩子上学、给学生上课等各种借口,拒绝了他无数次。

她实在不敢轻易的迈出这一步。

安格尔却穷追不舍,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台北并不是个美丽的城市……但有华苓,看她就够了。”

后来,在安格尔猛烈的攻势下,聂华苓妥协了。

她两段婚姻,一生三地漂泊 成为唯一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性

但这次她没有选择错,她说:“我们的婚姻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美满的婚姻。”

他们搬到美国,住在爱荷华的一栋红楼里,闲暇时间会开车到海边,保罗游泳,聂华苓便在一旁看书,他们还会去奥斯维辛,去匈牙利,去以色列,环游整个世界。

有一天,他们在划船的时候,聂华苓突然想创办一个“国际写作计划”,她想邀请不同国家的作家一起来写作,因为每个人的角度都不同,她觉得一定会碰撞出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起初,安格尔是赞成的,但是一想到每个作家的吃、住、交通等费用就犹豫了起来。

聂华苓却依旧坚持,她和安格尔到处写信,拜访企业,最终募得了300万美元的基金。

她两段婚姻,一生三地漂泊 成为唯一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性

就这样,几十年间,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神奇的在聂华苓的客厅中相遇了。

他们以文会友,但也存在分歧。

有次,一名以色列作家和一名埃及作家从一见面就往对方脸上扔杯子,到四个月离别时,却在机场抱头痛哭;伊朗女诗人台海瑞与罗马尼亚小说家易法素克之间迎来了爱情,更重要的是,这些以笔影响人类的作家们打开了世界的窗。

作家季季曾说:“聂华苓的家就是个小型联合国,各国作家在她家用不同语言交流,但最重要的语言是笑声。”

莫言说:“她的身上有一种英雄的气概,甚至有一种侠义的情结。”

1976年,来自全球24个国家的作家联合推荐她和安格尔,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在艺术史上,从没有一对夫妇,这样无私地献身于一个伟大的理想。”

1980年,她还出版了由自己多年著成的《桑青与桃红》,主人公桑青在抗战、内战、赴台的背景下,如何惶惶终日逃亡奔走,一边饱受压迫,一边满怀希冀的故事。

就像她一样,她说“归宿对漂泊的中国人而言,是场奢望。”

这本书出版后,大受好评,她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学之母”,“世界文学之母”。

10年后,他们获得了波兰文化部颁发的“国际文化奖”,他们携手准备去领奖,但谁也不曾想安格尔死在旅途中。

聂华苓悲痛万分,她说:“我自己坐末班机回来的那天,爱荷华正下着雨。”

她和安格尔一同走过了20世纪的欢乐、灾难、死亡、生存。

在安格尔去世后,两个女儿曾提议接她到身边生活,她一直没答应。至今仍住在那个和安格尔同住的红房子里,从不打算离开,有人拜访时,会发现连房屋的设施都不曾更改。

在安格尔去世12年后,她写出了传记《三生三世》:一世在大陆,逃亡;一世在台湾,苦难;一世在美国,死亡。

她两段婚姻,一生三地漂泊 成为唯一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性

如今,她已经95岁了,仍旧担任“国际写作计划”的顾问,也仍在关注着世界文坛的发展。

她觉得,那是她和安格尔最好的“孩子”。

有次,她接受采访,记者让她回顾自己的世纪人生。

她突然大笑,然后从容的说:“无恨,无悔,无怨,时间到了,随风而去。”

作家蒋勋评价到,“华苓的大笑让我觉得是了不起的,因为她一生所经历的遭遇,可以用笑声淡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