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湿、湿热的辨证治疗

 本立7w64dfni4v 2020-06-14

寒湿、湿热的辨证治疗

时间:2011-03-30 09:24来源:未知 作者:中医中药秘主网 : admin

寒湿、湿热,二者均有湿,不同者,或挟寒,或挟热也。由于病因有同有异,所以临床表现有似有殊,兹将其辨证治疗分述如下。
一、寒湿:

 寒湿者,寒与湿相合而侵人人体为病也。寒、湿都是阴邪,因此,皆具有损伤阳气之特点。由于侵入部位不同,所以临床表现各异。
   
寒湿侵袭肌表,表阳被郁,就有发热恶寒,头身重痛,无汗,关节疼痛,喜温畏冷,阴雨天病情加重,苔白,脉浮濡等。笔者遇此,每将川芎 15克,羌活、麻黄、生姜各9克,苍术12克,白术9克,细辛6克,组成一方,名为:散寒除湿汤。施于上述病症,一般不出3剂,即见显效。
   
寒湿着于腰部,证见腰部冷重而痛,得热则减,遇冷病加,不渴,苔白或厚,脉沉缓或滑。应祛寒除湿。笔者治此病,可用甘姜苍术汤(干姜、茯苓各15克,白术 12克,炙甘草6)加续断、杜仲各15克,羌活 12克,细辛6克,治之,疗效良好。
   
寒湿犯及脾胃,其证多见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大便溏薄,体困身重,苔白滑或腻,脉缓濡等。应温阳除寒,化湿理气。笔者常用平胃散(苍术9克,厚朴15克,陈皮 12克,甘草3),理中汤(人参、干姜各9克,白术12克,炙甘草6) 合用,并加藿香、砂仁各 9克,治之,数剂即见显效。
{慢性胃炎(寒湿)自已另加桂枝6 肉桂10 柴胡9
    寒湿日久而损伤脾肾之阳,证见畏寒不热,神疲体困,腰膝酸胀,少腹拘急,下利清谷,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清稀,甚则四肢发凉,舌淡苔白而腻,脉沉无力。应温化寒湿、补益睥肾之阳。此病笔者常用《温病条辨》之安肾汤(胡芦巴、菟丝子、补骨脂、苍术、韭广各12克,附片、茯苓各 15克,大茴香9克,鹿茸 6)去菟丝子、韭子,加干姜、白术各12克治之,屡用屡效。
 

二、湿热:

湿与热合致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前者泛指湿热合邪所致的多种病症,后者仅指湿热犯及中焦脾胃引起的病症。前者发病急,传变较快,热势羁留,病情难于速减;后者病缓、症轻,绝大多数都不发热,也不传变,其病变常局限在脾胃。

这里所谈的是指湿热犯及脾胃,有湿多热少和热多湿少之分。

湿多热少其证常见胸脘胀满,食少乏味,大便溏薄,每日1—2次,口渴不饮,小便微黄,苔白厚微黄,脉缓濡等。应化湿为主,佐以清热。用金不换正气散(藿香、苍术各 9克,厚朴15克,陈皮、半夏各12克,甘草3) 加车前子12克,黄连45 克,水煎分3次服,其效颇佳;

热多湿少其证常见身重脘痞,大便溏而不爽,肛门有灼热感,口渴喜饮,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等。应清热为主,佐以化湿。用黄连、藿香、苍术、半夏各9 克,秦皮、茯苓各15 克,陈皮12克,水煎分3次服,数剂即见效。 
   
总之,寒湿既可犯及肢体躯壳,亦可犯及内脏,且每多伤及人体之阳气;湿热仅犯及脾胃,其治当按湿热之多少而治之。

另:

清肠胃湿热的中药
指导意见:你好,最好是中药调理,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医生询问:

 

白扁豆-清暑化湿,健脾止泻,解毒和中。荷叶-性味苦涩,,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

 

治疗脾胃湿热的药方

治法:理气健脾,化湿清热。

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10g,制半夏15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苍术15g,厚朴 12g,菖蒲12g,苡仁20g,黄芩10g,甘草6g

服药4剂,上腹胀满痞闷减轻,厚腻苔变薄,前方去藿香、竹茹,加焦楂、神曲各15g,改苍术为白术15g,继服10余剂,诸症基本消失,进食觉香,食量仍少,大便软而量少,舌中心仍有薄白微腻苔,改服香砂六君子丸和保和丸以巩固疗效。

 

肝胆湿热中医治疗方法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茵陈五苓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茵陈蒿末十分 4 五苓散五分 2

【功用】利湿退黄[1] 

【药物组成】茵陈4g白术9g赤茯苓9g9g,桂枝6g,泽泻15g

【处方来源】《方剂学》七版教材304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