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由于京浦陇海铁路经过徐州,漕运大运河经过徐州、南北大官道经过徐州,徐州因此被称为:陆路是九省冲衢,水路是五省通衢,铁路是四省通衢,一地三种叫法,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吧?徐州不愧为南国重镇、北国锁钥。 01 四省通衢 上为1936年《江苏地志》的记载,看看赵熙写火车的诗,哑然失笑,北齐的史公主名字居然叫火车。 火车其一(清末·赵熙) 青山一线引无穷, 旋见烟痕大野中。 急管声闻潮一派, 美人名字气如虹①。 按:①北齐史公主名火车。 火车其二(清末·赵熙) 时穿菀柳浓花外, 想见垂天凿地功, 夜半黄河桥上过, 一条含火大蜈蚣。 02 五省通衢 五省通衢牌坊的正面写着“大河前横”,大河指的是黄河,说五省通衢只说大运河不聊黄河? 五省通衢不是今天聊的重点,只简要说一下。苏轼为民捍城建了黄楼,黎世序为民捍城建了牌坊。黎世序在徐州治水最大的亮点是在汉王镇建了一处水利工程——虎山腰滚水坝,以虎山腰为重门擎托。 黎世序,清代著名治水官员,《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列传一百四十七》:“(嘉庆)二十年,疏言:“徐州十八里屯旧有东西两闸,金门宽三丈五尺,不足减水。其西南虎山腰两山对峙,凹处宽二十馀丈,山根石脚相连,可作天然滚坝。北面临河,即十八里屯,山冈淤於土中,剥平山顶,改作临河滚坝。以虎山腰为重门擎托,可期稳固。允之。夏,洪湖盛涨,拆展束清,御黄两坝,启山盱引河滚坝,清水畅出,会黄东注,刷河益深,特诏嘉奖,赐花翎。” 虎山腰水利工程介绍:重门擎托虎山腰 为了说明问题,还是老套路,用诗词来佐证,古人用“通衢”说徐州: 渡黄宿徐州堤上(清·舒焘) 层城华居十万家, 春来飞遍桃李花。 通衢南北集行旅, 夕阳烟火纷周遮。 03 九省衝衢 衝衢:意思是交通大道。 徐州城南的古官道,唐宋时期经云龙山西、望城岗、官桥、桃山到达宿州,明清经十里铺、二堡、三堡、四堡、桃山到达宿州,官道迁移的原因,是因为在奎山建了武安州新城导致,从奎山的武安州新城去桃山,东路比西路要近10里路。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徐州的大型驿站桃山驿迁建,明正统《彭城志》:“桃山驿去城南五十里,旧在桃山之西,永乐十三年迁于桃山之南”,桃山驿从桃山西迁到桃山南说明为西路服务的桃山驿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政要、邮差频繁往来于南北之间,徐州呈现出“使轺驲骑,昼夜络绎”的繁忙景象,桃山驿要为新官道服务,因此必然东迁,移到如今桃山村的位置。 上为清康熙六十一年《徐州志》插图,官道经奎山东、三堡到达桃山驿。 九省冲衢古碑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古碑,“徐郡南关下街(今解放南路)通京大道九省衝衢,连年车马损坏不堪,过路官商行以为苦,閤街商绅不忍坐视,同心修补。” 奎河大桥指的是袁桥,明代就有袁桥的记载。 04 城南官道老照片 上世纪40年代老照片,右侧为黄河大堤,前为奎山塔,拍摄地点在和平桥南侧,如今这里已为迎宾大道。 上世纪40年代老照片,中为奎山塔,拍摄地点在奎山塔东南,这条土路即为明清时期的古官道。
如今旧貌换新颜,建国后,奎河多次修整加宽,桥梁也是多次重建,现在这里建了一座比较大的桥梁。 大堤上树林茂密,老照片视角的位置进不去,老照片是从东北角拍摄的,这张照片是从东南角拍摄的。 此桥叫奎东桥 这条古道过三堡,经燕桥到达桃山驿。(今宿州埇桥区桃山村) 05 九省衝衢是哪九个省? 途经徐州的进京大道连接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九省,大家猜猜到底是哪九个省?以下举两个例子: 清康熙《徐州志》记载,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吴山桂引发三藩之乱,广东和福建的平叛情报经徐州的各大驿站传递到北京。 过石山站怀林大搢(清·戴亨) 石山古驿众山前, 沽酒邮亭握别年。 几日归来重驻马, 断蓬衰柳锁寒烟。 石山站,今贾汪区青山泉镇石山驿村。戴亨(1691—1762?),字通乾,号遂堂,沈阳市人,原籍浙江杭州,他从南方回来经徐州写下这首诗。 据林则徐《林文忠公日记》记载,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六月十日,林则徐在北京被钦点江西副主考,十二日购买“肩舆”(轿子)回江西,途经徐州,走了将近一个月才来到徐州:“七月初九日,丙辰。晴。卯刻行,二十里至韩庄渡河,巳刻利国驿膳(铜山县供应)。申刻抵石山驿住(土名柳泉)”。 徐州(清·许廷鑅) 彭城霸业已荒凉, 一塔凌空出女墙。 白草尽从霜后短, 青山斜傍马头长。 东来云气归芒砀, 南下河流接凤阳。 回首英雄几丘陇, 大风还起戍楼旁。 “一塔凌空出女墙”,这座塔大概是奎山塔。 如今,徐州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五通汇流”,京沪和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京沪高铁与郑徐客专在此交汇;7条高速、5条国道、15条省道纵横成网;国家民航干线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开通25条航线;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地下输油管道纵贯境内,立体化交通优势显著。从国家和省层面看,徐宿淮盐、徐连城际铁路,高铁“大动脉”在市域形成“三纵一横两联”干线铁路网,从市级层面看,《徐州市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明确未来四年将重点打造联系全国、面向国际的长大距离运输,淮海经济区城际运输以及徐州中心城市和城乡公共客运三层体系,进一步凸显淮海经济区“交通中心”地位。凭借这个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徐州近年大力发展大物流、大商贸,已经成为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巨大磁场。 ![]() 谢谢收看
|
|
来自: 新用户8217759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