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岗跳槽频繁的六个真相

 Kris1977 2020-06-22

这是投拓江湖第157篇原创文章

一个员工辞职,无非有两大类的原因:
钱,没给到位
心,受委屈了
总之一句话,就是没能有尊严地工作,不能愉快地搬砖。地产投拓人离职的原因也不外乎这两方面。
钱的因素
令人费解的薪酬制度。有不少人人跟我私下吐槽公司的薪酬制度,有的房企真的很会玩。
现在很大一部分公司实行的是年薪制,比如一个投资主管岗位,给你20W的年薪,是不是很诱人?你以为直接是20/12,然后每个月能拿到一万多块钱吗?想多了你。这20里面,有30%是作为年底发的,称为是年底绩效,剩下的70%才是作为十二个月发放的。但是这70%也还留了一手,在除以12个月以后,每个月还要扣留15%作为平时的绩效工资。这样算下来,每个月到手的一万都不到。
这个时候人力就要出来说话了,这些个绩效一般是不会扣的,只要工作没有失误都能拿全。但是实际上并不能,你懂的。
另外一个就是拿地奖了,面试的时候人力肯定会大说特说公司的拿地奖金丰厚,但是真正到你的时候,你就仅仅只是一个“经办人员”。除去各级领导,各个配合部门,你能拿到4成就算你厉害。拿地奖这个事情,还非常难兑现,说好的拿地就发放,又改成开盘,开盘后有改成现金流回正,回正了又变成了模拟清算才发。
不得不佩服公司的套路深。

神秘的跟投制度。每个公司都有跟投制度,跟投制度最早玩的是万科的合伙人制度,然后有了碧桂园的同心共享,再再然后就在各大地产公司遍地开花了。
跟投制度在提升效率,稳固团队方面有着积极的效果,核心在于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但是很多公司的出发点就歪了,在制定跟投制度时不愿意与员工分享过多利益,风险方面却死盯着不放。
有的公司的跟投制度按资金峰值来的,动辄百万级别,让很多人直呼玩不起。对跟投资金的返还时间节点,制度规定也是含糊不清。靠谱的公司会允许加融资的现金流回正即可返还本金,不靠谱的公司要求不加融资现金流为正或者销售去化一半时才返还本金。至于分配投资收益的期限,那更是遥遥无期了。
很多人进公司两年了,投了几十万,还没看到收益。甚至连本金都没回来,又投入到下一个新项目,如此往复。
 
半瘫痪的报账制度。投资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源积累,离不开跑现场,泡茶楼,因此有很多差旅费,接待费,交通费等支出。有不少投资总跟我抱怨,自己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够“垫钱”的,因为报账的速度赶不上花钱的速度。
这里需要点名批评一下某些高周转的“龙头房企”,公司的借款制度基本上形同虚设,每一分钱都要自己垫付。报账的速度慢如蜗牛,财务还通常设置各种障碍,例如:接待费要提前给领导打申请,车票必须一周内报账,月底不报账等等。最受诟病的是接待费提前打申请这点。
及时成功提交了报账流程和票据,付款的流程遥遥无期,就跟报项目一样,上去就没音信了。我统计了一下,大部分高周转公司的报账平均时长在1-2个月,极个别变态的要一个季度才报下来。
虽然是自己的钱,但拿到报销的那一刻,比发奖金还开心。
心里的委屈
有一个负责任的集团投资中心。集团的投资中心是很担心你拿不到地的,每个月给你强行下考核指标,哪怕是没钱,也要规定你每个月上三五个会,完不成就扣你绩效到怀疑人生。
另外就是给你经常换报告模板,测算模板,一个月小改一次,一个季度大改一次,让你永远在学习的路上不停歇。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莫名其妙的统计表格,上交各类资料等等。
    其实大家要理解集团投资中心的难处,如果不折腾的话,他们的存在的合理性就受到质疑了,养那么一大帮人在集团不扎眼吗。
还有一个积极进取的区域总(投资总)。区域总很着急拿地,不然区域的地位就要动摇。不管什么项目都会来,公司里面其他老总推荐的,各路居间人推荐的,不管是不是网红的,全部都研判一波。
明明知道某个项目不行,但是你不能口头上一句话就直接给人否定了,你需要做一份研判报告,从专业的角度证明这个项目为什么不行。
诚然,区域总在拿地的专业性方面也需要成长,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熬到领导有足够专业判断的那一天。

难以搞定的其他部门。在目标不统一的背景下,每个部门会按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风险可控为半径,充分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免项目落地后被严厉考核。如果用量化的角度,就是多个专业的目标取值问题,集体决策机制下,除了投资之外的其他专业目标设置保守,如果极限目标是1.0的话,那么很多专业都是设置为0.9,八大专业下来就是0.9的八次方,最终的结果是0.43(虽然具体的协同机制效果存在更复杂的关系,但目标取值降低的叠加效应是有的);
因此最终的结果必然导致成本的价格过高,营销的价格必然保守,研发的产品难看,项目的评价指标自然很难通过评审会。
这直接到导致了项目算账越来越难看,拿地越来越困难。
看不到希望。大部分投拓人做的工作可以简单粗暴概括为“101工程”,即接触100个项目,深入研判10个项目并完成内部上会流程,最终却拿不到1个项目。工作内容上的千篇一律导致工作激情的退却,项目评审上的枯燥乏味导致审美的疲劳。但是拿不到地,公司觉得大部分的责任在投资部,这件事没得商量。
在这当中还会穿插一些其他杂事,比如制定拿地战略、周报、月报、季度报、半年报、年报啥的。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拿地看不到希望,还总是折腾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