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挖荠菜的三月啊,可把我愁死了

 芍药美学笔记 2020-07-08


过年期间大鱼大肉吃太多,又持续一个月宅在家里不运动,脸庞日渐圆润,味蕾也退化了……

每到这时,就格外想念清粥小菜,最简单的食材,却永远不会腻味。

又到了春天挖野菜的季节,千万稳住,不要到处乱跑哦,四月暂且做一回「文字吃播」,帮大家解解馋


{ 芍药姑娘 Vol.1454 }
x

春食荠菜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若非疫情所困,阳春三月,正是采食荠菜的时节。一口嫩绿,一口清甘,唤醒了冬眠的味蕾,这是开启春天的仪式感。


小时候,荠菜是生长在田间地头的野菜,天刚蒙蒙亮,就跟着妈妈去挖荠菜,炒鸡蛋、包馄饨,最有烟火气的美味;

后来去到城市,挖野菜变成遥不可及的回忆,只有在菜场阿嬷的篮子里,才能见到挂着晨露的荠菜,满心欢喜买回家,温习童年的味道;

如今又到春三月,菜场气氛紧张,顾客行色匆匆,荠菜从野菜变「珍馐」,四处难觅,四月只能偷偷咽口水,借文字怀念这一口清香。

△ 图片来自微博@耐杰崽

在匮乏的年代,荠菜以饱腹为主,食叶弃花,忽略了它的美。

荠菜来自十字花科,新生叶片呈波浪形,柔软而细嫩,匍匐于松软泥土之上,宛如酣睡的婴儿。


若是来晚了,发现荠菜开出细碎的白花,采食者必然败兴而归,因为他们错过了荠菜最鲜嫩的时刻。

被「嫌弃」的荠菜花,却被古人视为珍宝。

「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为迎接春天,宋朝姑娘会在鬓角戴荠花,她们认为荠菜花清新雅致,胜过桃李的艳俗。

另一说薛仁贵离家从军,夫人王宝钏独守寒窑十年,只能挖荠菜充饥。三月三夫妻团聚时,王宝钏恰好头戴荠花,于是有了「三月三戴荠花」的风俗。

当时宫廷崇尚牡丹,文人却在庭院栽荠菜花,独享这份归园田居的雅兴。

陆游写「荠花如雪满中庭,乍出巴蕉一寸青」,方回写「雪挑霜煮春无尽,不似吾园荠菜花」,这些挥斥方遒的大文豪,竟拜倒在这小花的石榴裙下,言辞间柔肠百转。


不知道你发现没,荠菜的短角果是小小的爱心形,一串串排列着,惹人怜爱。


清丽的模样,让它晋升为一种花材,日常可做瓶插,满满的空气感,春意扑面而来。

△ 图片来自微博@植物图书馆,摄影:Monet

叶可食,花可赏,连果实都是爱你的形状。吃一口荠菜,人间值得了。

荠菜最擅长「躲猫猫」,所以寻觅、捕获、烹饪荠菜,是春天不可多得的趣事。


微凉的清晨,一手挎着竹篮,一手提着小锄头,雨靴踩在湿润泥土和乱蓬蒿草间,寻觅熟悉的身影。

△ 图片来自微博@Fiona的菲式早餐

冬春之交,荠菜刚从地里伸出懒腰,不要粗暴斩断哦,先给周围松松土,顺势连根带出荠菜。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

△ 图片来自微博@二米炊烟

荠菜清如甘茗,有止血清目的功效。食用历史悠久,古代美食家总结出一套法子。「吃荠狂人」陆游曾写过一篇《食荠十韵》: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
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
侯火地炉暖,加糁沙钵香。
炊粳及煮饼,得此生辉光。
一扫万钱食,终老稽山旁。

地炉温砂锅,和五谷同煮,再来两个饼子,这样朴素的烹饪方式,却胜过山珍海味,让他心甘情愿在此终老。

△ 图片来自微博@叮叮笑笑生

范仲淹写过《荠赋》「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征。」

饥寒交迫的少年,一口青绿的荠菜,让他体会到舌尖奏乐的美妙。

△ 图片来自微博@叮叮笑笑生

汪曾祺讲过家乡的吃法,「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油酱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

荠菜的做法有很多,正如汪老先生所说,最要紧的是保留清香鲜美,这是春天的灵魂。

三月三要吃荠菜煮鸡蛋,
老一辈说吃了以后一年不头疼,
有驱邪的作用。

△ 图片来自微博@Fiona的菲式早餐

荠菜豆腐羹,
清淡却经典的味道,
在没有食欲的日子里,
总能抚慰你的胃。


切碎的荠菜混合蛋液,
倒入油锅简单翻炒,
一道荠菜炒蛋就出炉了~

△ 图片来自微博@李子柒

荠菜馄饨,
圆滚滚似元宝,
荠菜中和了猪肉的腻,
汤头放一点盐、生抽、虾米、紫菜,
分分钟鲜掉舌头。


荠菜肉丝炒年糕,
老上海的心头爱,
年糕Q弹,荠菜清香,
怎么也吃不腻。


春天的野菜千千万,心里最惦记荠菜。

关于童年,关于家乡,都在这一口青绿里,越嚼越香,回味无穷。

△ 图片来自微博@Fiona的菲式早餐

不知野外无人采摘的荠菜,
是否已经郁郁葱葱?
想到这里,
心头便冒出一朵怅然的小花来。

这个春天,你吃到荠菜了吗?

最喜欢哪种做法?

留言告诉四月哦~


END


本文图片来自Flickr、微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