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里为何总有个声音说,我是最差劲的人丨心理咨询师请回答

 阴影中游动的鱼 2020-07-10

成长过程中,我们心里可能时不时会冒出“我很差劲”“我很没用”的声音。自我批判与自我否定可能会让我们常常思考自己的价值:我有价值吗?到底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有价值的人生?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各不相同。归根究底是因为价值感是一种极其主观的感觉,是自己对自己是否有价值的判断。1岁前是自我价值感形成的关键期,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认为:对6个月内的婴儿就必须表现出爱和关注,这样婴儿才会感觉舒适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

那些长大后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的人,或许是在孩童时没有获得足够的爱和关注。因此不能完全接纳和认同自己,他们只允许自己是完美的、不可挑剔的,常常认为自己不够好,也更容易陷入到悲伤压抑的情绪中,不知该如何悦纳自己。

也许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感过低,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本期「心理咨询师请回答」,我们选取了简单心理问答区一名用户关于 #价值感缺失# 话题的提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心理咨询师们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问题:

我不知道该如何摆脱“我没有任何价值”、“我非常差劲”、“我很烂,别人都比我好”的观念。理智上我明白在抑郁心境下我对自己的判断是有偏差的、受情绪影响的,但这种心态已经贯穿了我很长一段人生,很难摆脱,抑郁情绪也时常泛化,我该怎么办?

高梦琪咨询师:

题主你好: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是,当人们抑郁的时候,会出现“我没有任何价值”、“我非常差劲”、“我很烂,别人都比我好”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因为抑郁通常伴随着部分自我的丧失,我们体验到的内在自我不是强大的、快乐的、有活力的,而是弱小的、孤立无援的或者应该受到谴责的。

抑郁带来的这些想法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我们对于自己的期待等等都有关系。例如我们总是不能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或者我们觉得自己的目标设置的太低缺乏挑战性的话,我们就会体验到被内疚或羞耻包裹的无价值感。

由于题主你给的信息不是很多,所以我没有办法进行分析。但是我可以提供几个可行的思路,可能对你有帮助:

1、增加对自我的意识:包括自己的想法、情绪、记忆以及选择等,意识到自己有需求和愿望,意识到自己有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需要为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负责,而不是为别人做了什么负责。

2、试着投入一段可以互相信任的关系,可以是亲密关系、咨访关系,甚至是加入互助小组都可以,试着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和感受暴露给那些可以信任且有共情能力的人,让自己在被支持的关系中滋养自己。

3、练习自我照料: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自己是需要照顾好自己的,特别是处于抑郁状态中的时候,所以试着做一些对自己好的事情,例如适当规律的运动、玩玩游戏、整洁房间或者做做家务、学习一些有意思的新技能等等。自我照料是一种技能,通过不断地练习,你的内在自我会更加强大,并且得到治愈。

抑郁是一种慢性疾病,所以给自己一些时间,让自己慢慢变好。

祝好。

章婕咨询师: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与成长的外界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于一个婴儿,他/她最早是从照顾者眼睛的瞳孔反射中看到自己的样子。此后,孩子逐渐长大,开始与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互动,这些人也会给他/她不同的反馈。这些信息被这个孩子接收、加工出一个关于“我”的形象:“我是什么样儿的”、“我是好的/不好的”、“我是被喜欢的/讨厌的”……

如果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接收到太多负面的反馈,那么就有可能形成比较低的自我评价,类似“我没用”、“我不行”。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可以提醒自己“这不一定是真的”、“我可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要想真正摆脱这种观念的影响,还要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你可以在生活中标记那些成功的“高光时刻”,甚至可以拿个小本本写下来,在你低落的时候提醒自己。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性,有时候这些“我不行”的声音有可能是我们回避困难的借口。那么对于你来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可能我们需要去更多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也建议你尝试体验心理咨询。在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去认识真正的自己,倾听内心真正的声音。

黄晶咨询师:

题主你好:

“我没有任何价值”、“我非常差劲”、“我很烂,别人都比我好”……这些观点都是一些指向自我的负性评价、自我贬低,实质是对自我的一种不认同以及不接纳。

在咨询中,有这样观点和想法的来访往往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无法真实做自己,无法自由一致性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无法体验到被尊重和接纳。特别是当Ta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者权威人物有分歧或者没有达到Ta的标准/要求/需求时,很容易被予以否定的应对方式。此时的Ta往往会选择讨好迎合、默默压抑、自我贬低……

这种应对模式的形成可能源于小时候的自己身边遭遇了那种当你的观点无法与Ta完全一致或没有达到Ta的标准/要求/需求时,Ta往往采用的回应及沟通方式是指责、否定、贬低、强硬要求你改变等的重要他人。小时候的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才能赢得与Ta的关系,而好关系对生存很重要。这种为了保护生存的模式根深蒂固地保留到了现在,影响到每一次你无法与现在身边的Ta以及Ta们完全一致时。每当这种时刻出现,现在的自己仍然会下意识的改变自己,贬低自己。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以后,每当这样的时刻来临时,我们可以尝试着告诉自己:

1)这只是我脑子里的一个惯有的自我评价的声音而已,它只是一种我过往用来保护自己赢得生存的惯用方式而已。这种方式用在现在也许并不合适!它不真的代表现在的我,它也代表不了现在的我。现在的我到底是什么样的?这需要就事论事,客观分析,不是那么容易被一概而论的哦。

2)在现实生活中尝试做自己,并体验到自我接纳:接纳自己的好也接纳自己的不够好甚至差,不带自我评价,只是接纳。

3)当你与Ta或者Ta们有分歧时,你要知道你仍然可以做自己,依然是可以被尊重和接纳的,只是你可能需要学会更多与他人交往沟通以及自我提高的技能与技巧。

4)小时候的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才能赢得与Ta的关系,而好关系对生存很重要。现在的我们依然会下意识这样做,只不过现在的自己不像小时候那么需要和重要他人有好的关系了,至少不会在生存上像小时候那么受到威胁。我已经长大,我有更强大的力量了。

5)我是可以自我支持的,自己可以接纳和尊重自己,无论重要他人是否接纳自己。

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心理咨询。让心理咨询师陪着你,在一段信任、包容,接纳的咨访关系中去获得新的体验。

祝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