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我在乡下过中秋:干完活才能吃月饼,真的好幸福!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远方的心月

中秋节又不约而至,在家乡的大街小巷里,四处满溢着月饼的气息,白天,路上看到很多来来往往走亲戚的人们。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当年在乡村过中秋的岁月,袭上心头。

中秋来临时,是农村最为繁忙的日子,田间的高粱熟了,需要去收割、玉米黄了,需要去掰回来,棉花和绿豆需要采摘,唯有水稻和红薯,还需一些时日收获。

记得儿时,家家种的最多的就是玉米,为了尽快腾空地里,各家各户都急着把玉米拉回家,然后在院子里选择一个角落,直接倒在地上。

有一年的中秋,父母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多才回到家。看着院子里堆着像小山一样的玉米堆,我心里恐惧颤惊。父亲叫上我和妹妹,和妈妈一起剥玉米皮。

在明亮的月光下,满院子都是撕裂玉米皮的声音。母亲给我和妹妹布置好了任务,只要把跟给每个人的玉米堆剥完,就可以吃到一块月饼。

一听这话,我和妹妹顿时来了精神,要知道,能够吃上月饼,可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于是,我们学着母亲的样子,把玉米外边的皮,用力的拉掉,上面仅留下五六个叶片,便于父亲捆扎。

父亲任劳任怨,他默不作声的在堂屋西头的三棵大槐树上,认真的绑着架子,父亲把捆扎好的玉米,一摞摞的搭在上面。大概在9点半左右,我和妹妹都先后完成,于是,母亲兑现了承诺,给我和妹妹每人发了一块月饼。

那年的中秋节就是在这样的忙碌中渡过,吃月饼的快乐,取代了一些的劳累。记得当时,那块月饼我也没有吃完,只是啃了一个边,我不想把这个得到的幸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灭,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够吃上一个月饼,简直是难以形容的奢侈。

在乡村,到中秋节时,每次家里走亲戚,为了节省,母亲总是按要走的亲戚数目多准备两包,每家四包点心,按照礼尚往来的风俗,人家是要返还一半礼品的。

去第一家带四包礼品,返回两包,再加两包去第二家,以此类推,最后剩两包就给关系比较近的亲人,正好不让还礼。所以每次带出去的月饼是没有机会带回来的,这更让幼小的我对月饼垂涎欲滴。


记得有一次,我被月饼的香味诱惑的实在忍不住了,就偷偷的拆开油纸,小心的用手掰了一小块月饼,然后攥在手心里,赶紧把纸封好。跑到院外,偷偷的舔了舔,深深的吸了口气,真香真甜!

后来,看到母亲并没有发现,就又做了几次案,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取一小块月饼,然后偷偷的跑到家后,细细品尝。最后,还要舔一舔指头。我好盼望哪天能有人带着月饼到我家做客,可最终也没有。


再后来,生活条件好些了,月饼渐渐成为寻常礼品,我也就不用再偷偷品尝了,每年都有机会吃到各种味道的月饼。

但现在的孩子,已经无法体会到那种幸福的感觉了。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品味着生活的忙碌,陶醉在秋天的收获里,大人愉快,小孩高兴,那种真实美好的感觉只有当过农民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时光流逝,如今,年轻人纷纷到大城市打工,每逢中秋月圆之夜,农村留守的老人和远在大城市的孩子们,相隔千里,也有了月圆人不圆的淡淡乡愁,在家的难免有点冷清,在外的或多或少,总有一种独处异乡为异客的悲凉。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今年的中秋节,看着儿子打开月饼的那一刻,那种温暖的记忆,顿时溢满全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