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前207年6月的一天,南阳太守看着城下刘邦的大军,欲哭无泪,刚想拔剑抹脖子。身边一个小官拦下他,说道:“现在自杀太早了!”这个小官叫做陈恢,《资治通鉴》、《史记》有记载:南陽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

 思明居士 2020-07-16
公元前207年6月的一天,南阳太守看着城下刘邦的大军,欲哭无泪,刚想拔剑抹脖子。身边一个小官拦下他,说道:“现在自杀太早了!”

这个小官叫做陈恢,《资治通鉴》、《史记》有记载:南陽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

太守瘫坐在地上,掩面哭泣说到:“我之前丢失了城池,就算守住了这里,二世皇帝一定会杀了我,现在刘邦攻城,城破也会杀了我?我左右是个死,你为什么拦着我?”

陈恢说道:“刘邦想的是快速通过武关进入关中好称王,他哪有时间在我们这里耗时间。再说咱们宛城,有兵、有粮、城池坚固,刘邦打下来也要崩溃一口牙。到时候他拿什么打关中?但是刘邦如果放过咱们宛城不打,直接去武关他也不放心,万一咱们夹击他,他就得折在武关。不如这样,我出城给刘邦谈谈,说不定有两全的办法。”

太守已经失了魂,听陈恢这样说,觉得试试也可以,万一不行在抹脖子也不晚。

出城的陈恢直奔刘邦大营,见到刘邦张良,开门见山,把他和太守说的话又说了一边,然后说道:“我为您着想,不如接受我们的投降,加封太守,并且率领他的军队继续西进。这一样一来,您不用攻城就能收获宛城,二来有太守做榜样,这一路上的抵抗也会少一些。三来您可以放心后方。”

刘邦张良一听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于是在南阳滞留了一个月没进展的刘邦接受了投降。

从斗争角度来说,结局无非是赢、输。但是赢了就真的好吗?

未必,上面的故事中,刘邦如果打赢了,自己也损失惨重,那个时候再想打进关中难度就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单一局面的输赢其实并不重要,而透过输赢,是否能够给全局带来利益和加成,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输,但是却利于全局,那么就输。如果赢,反而不利于全局,那么还干嘛打呢?

所以,不争一时输赢,争全局才叫这就叫格局。

很多人问题就是,看重眼前的输赢,忽略了全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