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风温初起,咳嗽则生的常用经典方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22-07-30 发布于四川
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9g 菊花12g 连翘9g 薄荷9g 桔梗9g 杏仁9g 甘草3g 芦根(苇根)15g

[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微热,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

[证析]咳是本方主证,由此而知病位在肺;兼见身热口渴,病性自然属热;咳与微热、微渴、苔白、脉浮并见,病因当是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宣降,郁结化热,故见咳嗽、身热、口渴诸症。

[病机]风热犯肺,肺失宣降。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止咳法。

[方义]温邪犯肺而呈咳嗽、口渴,法当辛凉解表,疏散风热;宣降肺气,调理功能:生津止渴,补充津液。病因消除,肺功恢复,津液无亏,诸症自愈。本方属于辛凉解表轻剂,是为风温初起立法。

方中桑叶清宣肺气,菊花疏散风热,二药轻清灵动,直走上焦以消除病因,故是主药;配伍连翘、薄荷辛凉解表,助主药宣散风热;桔梗、杏仁一宣一降,恢复肺气宣降之常;微渴是津液微受损伤,故佐芦根(苇根)、甘草清热生津,诸药合用,能呈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功效。

若二三日后,气粗似喘,是气分热势渐盛。加石膏、知母清泄气热;
舌绛、暮热,是邪初入营之象,加水牛角、玄参清营凉血,仍用原方清宜肺卫,透热转气;
热入血分,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宜去薄荷、苇根、加生地黄、牡丹皮、麦冬、玉竹凉血养阴;
热毒壅肺,宜增强解毒作用,加黄芩之类清热解毒;
口渴津伤,加天花粉生津,反映了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和化裁规律。

[应用]
本方不仅用于温病初起,亦治“感秋燥而咳者”。此即叶氏所谓“温自上受,燥自上伤,理亦相等,均是肺气受病”之理。故对于干咳无痰的燥咳,亦可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