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理念下的学校发展琐议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题记】

  • 我喜欢春天。每到春天,窗外面的绿色就勾住我的眼睛,诱惑我的心,让我不断向往着,让我不能专注……但同时,春天又让我思考得更清晰,思考得完美!窗外的风景用眼睛看美好,用心看黑白。

  • 他像极了一个被黑狗追到疲惫的可怜小孩。世界曾给他加冕的王冠,他却甘心做个顽劣的孩童,不想长大。

  • 槐花开尽蝈先鸣,姑嫂插秧绿竖横。夏来阴晴测丰欠,蚯蚓翻土助农耕。

学校管理的两个关键词是自主和发展。目前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理念是有了,但是没有实质性的、操作性的东西。

【学校发展要思考什么】

我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学校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新增加的要素是什么?如何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哪些策略是可行的?

学校发展要做的,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寻找新的定位,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与学校的现状的落差在哪里?教育如何满足社会、家长的多元需求?

二是关于如何辐射的问题。现在根据上级要求,丝路小学要集团化办学的“龙头”,就要把我们已有的东西变成一个“知识化”的东西,似乎是教育产品的开发过程,学校有可能要成立“研发部”,努力使管理的经验、教学的方法手段等“知识化”、“标准化”、“手册化”,便于其他学校学习与效仿。

于是,我们想到了“分享”的概念。

【分享理念与分享教育】

那么分享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分享?怎样进行分享?分享什么?这在之中,教育过程中的分享尤为重要。

分享教育可以说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要从新的学习目标及全球化、后工业化体制下的一种人的生存状态变化中来看待“分享教育”的研究价值。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

“文化由教育去传播,才引出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首先,教育可以保证人类延续并促进人类的发展……其次,教育可以继承、弘扬文化遗产……最后,教育可调节文化适应性的强弱……”[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8]

从文化学的角度讲,人从一生下来之后,就立即进入了一个文化享受与文化创造的双重关系之中。也就是说,人生来身体上不带任何种类共同的本能性适应装置,取而代之的是他必须在文化的享受与创造这两者同时进行的选择中生存下去,这种选择不断重复,人就在这一反复之中成长为独立之人,并且不断成长下去。

可以这样说:人在享受文化的同时,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由此,我们可以说,儿童发展的主要过程就是学习由社会历史所积累起来的各种意识的样本群、知识、经验,或者是“化为己有”,即获取的过程,但它不是单纯的顺应,而是对各种经验加以重新组合、综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创造性适应。因此,儿童的发展过程就是创造性适应不断形成的过程。

而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在不断发展,现代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中,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体验、探究、交流与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大力提倡,同时“对话”、“分享”等新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被提出和被实践,并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所了关注和了解。

霍尔果斯市丝路小学,始创于1962年,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20169月,其中的小学部从“苏港中学”分出,2017416日经市政府批准独立建制,正式命名“霍尔果斯市丝路小学”,同时挂牌“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分校”。新建校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以“追求有梦想的教育,创建有故事的学校”为办学愿景,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内涵等方面均做好积极应对,努力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在社区及周边学校的现代性、示范性、实验性及辐射性作用,为了把学校原有管理与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推广,我们需要探讨着、追寻着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品质。

于是,一个新的教育追求在我们心头激荡,那就是“分享教育”。

什么是分享?

“分享”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和别人分着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晚会中老师也~着孩子们的欢乐。

什么是分享教育?

我们通过对大量网络信息的搜索,还没有发现“分享教育”这一专门的名词,更谈不上对这一名词的解释和内涵界定了。但诸如分享经验、分享体验、学会分享、分享式学习、分享式培训、分享式写作、分享式(企业)决策、分享式分配方式以及知识的分享、经验的分享、信息的分享、情感的分享、心情的分享等大量与“分享”有关的关键词却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眼球。这样关键词,对我们不断理解和逐步诠释“分享教育”的内涵有关十分重要的启示。

这样,我们通过人(这里的“人”包括师校长、老师、学生、学生家长及相关社区人员)与人的分享、校与校的分享、学校与社区的分享,优化每个人,优化每一所学校。具体设想如下:

1、通过整合学校近年来的办学经验,使之标准化,让我们的经验与其它愿意接受辐射的学校“分享”。

2、通过“分享式培训”使我们每个教师的先进经验和优质资源得到分享,从而提高每个受训者的教育教学水平,使之更加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发展方向。

3、在课堂中,通过对师生、生生的参与式、“共享式”学习模式的倡导和有效实践,让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开基础。

4、以校园网为“分享”平台,整合各类资源,让课内外、校内外、家校、社区以及更大范围的资源在这里整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这里“分享”,人人得益。

5、整合各类“分享教育”的成果,使之模块化(以各类教育故事、教育个案、精彩专题探究文集为标志)。

6、完善“分享教育”校内外运行机制,使之流程化(以信念引导、物质奖励等管理的柔性化、人本化,以及校园网络平台科学化、高效化等为标志)。

总而言之,“让每个人都得到优化”、“为师生成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我们实施“分享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