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航811号空难:航空公司为何宁愿摔死乘客,也不愿改进小隐患?

 图说历史 2020-07-22

1989年2月24日凌晨1点52分,联合航空811号航班准时在檀香山起飞,巨大的波音747满载着377名乘客,一头扎进了夜幕之中,朝着数千公里之外的新西兰前进。乘客们满怀欣喜,因为再过8个小时,他们就可以在澳洲享受阳光和沙滩了。然而,接下来的几十分钟,他们将迎来一生中“最刺激”的旅程,而机长的一个小小决定,挽救了他们大多数人的命。

突然爆开的舱门

811号航班共有18名机组人员,副驾驶史莱特和第二副驾驶托马斯,飞行时长分别为1.4万小时和2万小时,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鸟”(叮咚!经验丰富Flag)。而机长大卫·克罗林,更是拥有35年飞行经验,累计飞行时长近3万小时,而且还有2个月就要退休了(叮咚!马上退休Flag)。双重Flag加持,看来克罗林想顺利退休也挺难,总归得遇到点事。

真是怕啥来啥,原本应该星光灿烂的航线,突然出现了雷暴天气。为了躲避暴风雨,机组人员决定爬升至3.3万英尺高度,避开恶劣天气带来的乱流。考虑到爬升过程中会遭遇颠簸,机长让乘客全部绑好安全带,恰恰是这个决定,让很多人逃过一劫。

凌晨2点08分,当飞机爬升至2.3万英尺的高度时,一场可怕的灾难发生了。随着高度不断升高,机舱内外的压力差也不断增大,许多乘客都听到了诡异的摩擦声。仅仅过了1.5秒,就听“轰”的一声,前货舱门突然爆开,并撕下一大块机体。机舱内的高压空气喷薄而出,所有没有固定的东西都被吸了出去。

一对夫妻刚准备睡觉,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惊醒,睁眼一看,当即吓得七魂去了六魄:眼前空空如也,脚底下还有个大洞。他们两人算是幸运的,毕竟还安稳的坐在飞机里,有9名乘客可倒了大霉,连同座椅一起被吸了出去,摔得是尸骨无存。当时,一名乘务员正在为乘客倒果汁,也差点被吸出舱外,结果被座椅勾住,在乘客的帮助下捡回一条命。

我们死定了

爆炸减压导致飞机应急供氧系统受损,乘客在7000米的高度无法呼吸,几乎陷入窒息状态。飞行员紧急下降高度,飞机笔直的朝下冲去,2分钟的时间内下降了8000英尺,乘客们都以为死定了。当飞机开始平飞后,他们终于松了口气,却不知一连串的问题还在后面呢。(下图:幸存乘客)

飞行员立即调转机头,返回檀香山机场,但爆炸导致飞机右翼受损,机舱内喷出的碎片被吸入3号和4号引擎,导致引擎起火损毁。在后来的报告中,发现3号引擎的扇叶上留存有人体残骸,说明曾有乘客被引擎搅碎了。不过,这名乘客应该是立即死亡,没有感受到多少痛苦,其他几位乘客则会在空中飞行4分钟,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摔死。

由于机体受损,飞机速度不能超过250KM/时,防止飞机解体;但速度低于240KM/时,飞机又会陷入失速状态,这让飞机的控制变得十分艰难。机组人员也不敢保证在丧失2个引擎的情况下,驾驶这架超过300吨的客机安全着陆,所有人都做了最坏的打算。(下图:事故发生时,乘客拍下的舱内画面)

在这种情况下,乘务员开始指挥乘客穿救生衣,为迫降海面做准备,尽管他们都觉得于事无补,因为从数千米的高空撞向水面,跟撞在地面没什么区别。有些乘客甚至在“临死”前,还不忘拿出相机拍照,希望有人能发现这些照片,并从中找出空难的线索。(下图:事故发生时,乘客拍下的舱内画面)

安全迫降

15分钟后,飞机下降至4000英尺的高度,乘客再一次看到了海岸线的灯光。与此同时,檀香山机场接到了机组的求援信号,消防车立即出动待命,机场也清空了8号跑道,为飞机迫降做准备。这一切,让乘客们感受到了生的希望,可问题还远远没有结束。

由于襟翼受损,飞机无法完全减速,只能高速迫降,搞不好会冲出跑道。另外,机组人员虽然排放了大部分的油料,但是机体仍然太重,高速迫降可能导致起落架断裂,进而造成飞机解体。而双引擎受损,更加剧了这种不稳定性。

幸运的是,飞机的控制系统还能正常工作,起落架也完好无损。经验老到的克罗林机长驾驶飞机安全迫降,并没有冲出跑道,当飞机停止的那一刹那,机舱内顿时爆发一阵热烈的掌声。

劫后余生的300多名乘客通过滑槽离开了飞机,机长检查完飞机,确认没有任何乘客之后,最后一个离开。这时,他才看到飞机上的大洞,意识到刚才的经历有多么的惊心动魄。

事故真相

在这起空难事故中,坎伯夫妇的儿子是9名遇难者之一,至今没有找到遗体。然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局的调查结果,却未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二人遂决定自行调查。在这之后2年的时间里,夫妻俩没有放过任何一条可能与空难有关的线索,最终解揭开了事故真相。

原来,飞机货舱门原本是由门栓固定在门框上的,而且舱门比门框大。就算舱门意外打开,门也会被死死地吸在门框上,不至于突然爆开、撕裂。然而,波音公司为了增大了货仓空间,却把它改成了向外开启的门,为事故埋下了隐患。波音公司很清楚这项改动存在风险,为防止意外发生,他们为舱门设计了多重固定的C型门闩,确保舱门能够完全锁死。

当C型门闩关闭时,主控锁的电源理应切断,让C型门闩的马达无法启动。遗憾的是,由于舱门电动系统存在缺陷,无法切断马达电源,舱门存在重新开启的风险。而铝制的固定器强度不够,无法阻止门阀转动,舱门便会重新开启。联航881号航班遇到的这次事故,原因就在于此。

本可避免的不幸

事实上,这起事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1987年就发生过“泛美事件”。此后,波音公司对各大航空公司发出了警告,要求他们将铝制固定器换成更坚固的钢制固定器。虽然这项改动既便宜又方便,可改装要花上10个小时,这对航空公司而言,那可就值钱了!虽然只需停飞10个小时,但至少会造成数百万美元的损失。

为了避免这些损失,航空公司与联邦航空局达成秘密协议,要求放宽改造期限,最终争取了18个月的改造时间,可改造还未完成,联航811号航班事故就发生了。如果航空公司不在乎这几百万美元,尽快的完成改造计划,那9名乘客也不至于死于非命。

讽刺的是,在经济和安全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大多数航空公司仍会为了钱放弃安全。摔死几名乘客,顶多是赔点抚恤金,他们可不会为了省这点钱,让所有的飞机因为一个小隐患而停飞,这样他们会损失更多的钱。当然,这么做也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们自己的家人不在飞机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