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辞赋第三讲[轻寒一剪梅]

 溪蕊222 2020-07-24

 主讲:轻寒一剪梅

第二讲复习

笑言笑语

1、赋句六大句式是什么:

紧句、壮句、长句、隔句、漫句、发送。

2、提引词用在哪里?

第一个分句的句首。

问题

第一、关于兮字句。

大家不必过于纠结,知道它是楚辞句式就好。当然有些兮字句从结构中可以看成为骈句,大家说是骈句也可以。

第二、句式的完整

在诗友作业练习中,普遍存在句式不完整的问题。比如说:

深情于眼底,往事于眉头。

秋光之半老,霜色之无边。

萧萧之黄叶,瑟瑟之心情。

风紧而叶疏,天凉而人寂。

大家可以尝试加一个动词在前面,或者将前一个词改成动宾之类,让骈句丰满起来。

第一部分 隔句

综述

赋句的六种句式:紧句、壮句、长句、隔句、漫句、发送。学完以后,大家有没有觉得句式不够灵活,很受拘束呢?

其实,辞赋之所以好看,句式灵活,正是因为辞赋中隔句的存在。

隔句就是两分句的对联,因其两分句的长短不同,而再分为六种不同的隔句。

当然,骈句绝非联句,每一分句都依然遵守上节课讲的壮句、紧句、长句的规定。

一、概念

隔句:中唐后期确定的作赋格式之一。相隔一句对仗。简称为“隔句对”,亦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

二、隔句的种类

中唐以后将隔句细分为六种:

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

正如《赋谱》所云:隔体有六:轻、重、疏、密、平、杂

我们今天将六种隔句学完,大家会从中发现,它依然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句式的组合。

(一)轻隔:上4字,下6字

先发几个例子,大家感觉受一下,自己找一下规律: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王勃《滕王阁序》

(2)远客堪迷,朱雀之航头柳色;离人莫听,乌衣之巷里莺声。——王棨《江南春赋》

(3)蝶影争飞,昔日吴娃之径;扬花乱扑,当年桃叶之船。——王棨《江南春赋》

(4)有模有范,俾从教之克精;中矩中规,贵任材而必当。——欧阳修《大匠诲人以规矩赋》欧阳修

大家看:

远客堪迷,朱雀之航头柳色;

离人莫听(ting4),乌衣之巷里莺声。

总结一下规律:

1、对仗。远客与离人,堪迷与莫听,朱雀与乌衣,航头柳色与巷里莺声均形成对仗。

2、平仄。14分句皆平,23分句皆仄。反之亦然。

也就是说,最后一个节奏的平仄,必须遵循: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

3、13为紧句,24为六字长句。

如果把上下句分开看,相当于是一个紧句,加上一个六字长句组成。

因为骈四俪六是辞赋的特点,因此轻隔句在辞赋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随手可得。也将是大家写作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句式之一。

(二)重隔:上6字,下4字。与轻隔颠倒

我们先来感受一下:

1、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

2、烟幂历以堪悲,六朝故地;景葱龙而正媚,二月晴晖。——王棨《江南春赋》

3、睹在户之呈妍,尔功既就;惭闭门而守拙,吾道如何。——贾餗《蜘蛛赋》

4、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5、霏微墀庑之间,瑶台月晓;仿佛草茅之上,玉树花攒。——《小雪赋》林滋

总结:重隔与轻隔相反,六字在上,四字在下。

轻隔听明白了,重隔也就不用多说了,区别仅在于轻是46,重是64,其余相同。可以说,轻隔与重隔一起,构成了辞赋骈四俪六的大框架,形成了辞赋独特的风味。大家在写作中,可以放心大胆多用。

(三)疏隔:上3字,下四字及以上。【最多八个字】

(1)郁郁哉,溢目之黼黻;洋洋乎,盈耳之韶武。——白居易《赋赋》

(2)类乎锦,卓氏服以妍精;言乎诗,谢女惭乎清切。——皇甫威《回文锦赋》

(3)俯而察,焕乎呈科斗之文;静而观,炯尔见雕虫之艺。——蒋防《萤光照字赋》

(四)密隔:上5字及以上,下6字及以上【最多八个字】

(1)均习习之容,宁比夫空穴而至;绝萧萧之响,谁谓其高台则多。——陈廷章《风不鸣条赋》

(2)若用之交战,则摧敌而先鸣;若用之草圣,则擅场而独步。——白居易《鸡距笔赋》

疏隔和密隔,属于辞赋中不常用的句式。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不宜过多使用,大家能分辩就好,有时候,会因文章需要需要调整节奏和句型时使用,不必刻意追求。

(五)平隔:上下字数不限,但字数相等。

比如:四字平隔、五字平隔、六字平隔、七字平隔等。(建议平隔最多七字)

如:

(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2)合宫之典,郁乎轩邱;重屋之仪,崇于夏禹。——刘允济《明堂赋》

(3)进紫光而旁射,期游刃以剸犀;烘赤气而上冲,愿成形於斩马。——白行简《金跃求为镆铘赋》

(4)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陶渊明《闲情赋》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大家有没有疑惑,四字平隔与紧句,六字平隔与六字长句之间,有什么区别?

分辩的原则就是看句子是如何对仗的。

前两句之间对仗,是紧句或长句。13对仗,24对仗则是隔句。若四句皆对仗,认为是哪种句式都可以。

(六)杂隔:上4字,下5,7,8字不限;或下4字,上5,7,8字不限。

即把凡不符合“轻”、“重”、“疏”、“密”的归在此类谓“杂隔”。

如: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2)绩不待筐,固无求于蟹;结而成网,若有羡于鱼。——贾餗《蜘蛛赋》

(3)生于枯朽,证受命于败德之时;长则繁华,示宝祚于延庆之兆。——温庭筠《再生桧赋》

(4)顺八方之候,若有若无;调四序之宜,时止则止。——《风不鸣条赋》陈廷章

(5)雅音浏亮,必先体物以成章;逸思飘飖,不独登高而能赋。——白居易《赋赋》 

杂隔,虽名为杂,但因有一句为四字句,另一句是从六言或者四言变换而来,所以应用也非常广泛。这些句式,是辞赋中的常见的句式,以后大家在阅读古赋时会时常见到。

(七)“非常式隔句”

除以上六大类之外,另外还有两分句以上的隔句,属于“非常式”的范畴。因此我们就把这类隔句统称为“非常式隔句”。这类隔句在早期的赋文中很常见,大家可以理解为赋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1)成乎手,发乎心,锐精思而在今;

方之纨,比之素,积元功而冠古。

——皇甫威《回文锦赋》

(2)圭,锐也,睿作思而百志灵;

镇,安也,安于道而万物宁。

——《镇圭赋》元稹(唐)

(3)其工者,究精微,穷旨趣,何惭两京于班固;

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是谢三都于左思。

——白居易《赋赋》

(4)其隐也,则杂昏昏、沦浩浩,晦英姿兮自保,和光同尘兮合于至道;

其遇也,则散奕奕、动融融,焕美质兮其中,明道若昧兮契彼玄同。

——《披沙拣金赋》柳宗元(唐)

(5)所以动之为用,在气为春,在鸟为飞,在舟为楫,在弩为机。不有动也,静将畴依?

所以静之为用,在虫为蛰,在水为止,在门为键,在轮为柅。不有静也,动奚资始?

——白居易《动静交相养赋》

(6)且夫利器久翳,铦锋不全。参差冰缺,掩冉苔联。价减千金之直,文灭七星之躔。非夫坚石之锻乃砺乃,巧匠之藏焉修焉,又安得而昭宣?

若乃君上初临,德声未溥。令不尽一,名不咸五。筮微子牙之兆,衮阙仲山之补。非夫忠臣之扶危持颠,英俊之左弼右辅,又安得而稽古?

——李程《金受砺赋》

我发几个句子大家看看,比较长,大家读了会感觉赋味不重。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简直和大观楼长联有的一拼。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都把上下句分段发,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从三分句到九分句甚至更多分句的都有。

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肯定会遇到类似的句子。所以这里专门提出来与大家交流,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看到这样的句子也就不觉为怪了。这种句式,不提倡创作时应用。

三、隔句的特点

1、上下句中间用“;”

这是我们从今往后写隔句必须要注意的,因为这是隔句最为明显的特点。

但同时,读古人赋文的时候,隔句的分号被写成逗号的很多,自己要学会修改。不论是书上的,还是网上的,不必盲从。

2、句尾平仄(六大隔句)

隔句的句尾平仄安排只有两种形式:

其一:平,仄;仄,平。

其二:仄,平;平,仄。

结合前面讲过的,总结一下平仄规律就是:句内无马蹄,上下要相对,句尾要严格。

比如: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大家看一下,这个句子中

各分句句脚:宝,墟;灵,榻。

其平仄情况为:仄平平仄

再看一个句子:

绩不待筐,固无求于蟹;结而成网,若有羡于鱼。

各分句句脚:筐,蟹;网,鱼。

其平仄情况为:平仄仄平

【总之,六大类常见隔句句脚平仄要符合“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

四、隔句的用法

1、隔句通常是一篇骈文或骈律赋的重点

常见的六大类隔句,皆为文之要,堪常用

2、常见的六大类隔句,其中轻隔、重隔使用最为广泛,杂隔次之,疏、密隔又次之,平隔用得较少。

3、隔句在骈赋或律赋中,整句末字为韵脚。

注意:整句末字为韵脚,分句不讲用韵。

我们会发现,四个分句才有一个韵,所以韵较疏远,因此隔句一般不宜连用。通常最多不要超过两句,且两句不要用同一类型

比如,轻隔后用重隔或杂隔,不要连续用同一种隔句。

到此为止,我们学完了所有赋的句式。讲课的时候,所有句式是同样在介绍,但写作的时候,大家要有选择性使用。

练习

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一分句与三分句形成对仗:层峦耸翠——飞阁流丹

二分句与四分句形成对仗: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结论:这是四字平隔句。

2、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对仗: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第三句与第四分句形成对仗: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结论:这是两个相连的紧句。

3、进紫光而旁射,期游刃以剸犀;烘赤气而上冲,愿成形於斩马。

一分句与三分句形成对仗:进紫光而旁射——烘赤气而上冲

二分句与四分句形成对仗:期游刃以剸犀——愿成形於斩马

结论:这是六字平隔句。

作业

以“秋”为意,轻隔、重隔至少两句,其它隔句的句式至少写一个句子。

要求:

1、各句之间内容不得重复。

2、不必一味写景,可扩展抒发自己的情感,可写秋天的人和物,也可写与夏、冬对比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