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和下西洋的船到底有多大?明朝太监墓里这行小字,揭开一切真相

 无风起念 2020-07-25

对于中国而言,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开拓事件,其一是张骞出使西域,因此开通了丝绸之路,另一个是郑和下西洋,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虽然两个事件年代相距甚远,并且所经过的路线以及所用的交通方式有着千差万别,但是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打开贸易通道,并且弘扬国威。

在清朝时期,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洋务派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被日本击溃,此时的人们对于中国的船舰制造能力几乎都失去了信心。然而,其实在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之前,也就是明朝前期,中国的航海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具代表性的证据便是郑和下西洋的船了。

不过人们自然也好奇,当时郑和出海之时的船到底有多大呢?对于这个问题,考古人员在一个明朝太监的墓中找到了答案,此人便是洪保太监。

洪保太监的墓地位于南京,此人是郑和下西洋之时的左膀右臂,担任副使一职。洪保和郑和还是同乡,并且年龄相仿,两人都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之时,被明军俘虏,因此才进入皇宫,成为太监的。后来洪保因为追随朱棣,并且在靖难战役中立下了功劳,因此受到了重用,并被赐名洪保。

可能是由于郑和和洪保的关系十分要好,因此洪保后来才能够拥有跟随郑和下西洋的机会。由此可见,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具体细节,洪保太监必定还是比较清楚之人。因此,当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他的墓地之时,都十分开心。但是十分可惜的是,洪保墓却因为被盗掘严重而失去一些考古的意义。在墓地之中,人们只发现了量的陪葬品玉环、水晶串饰等,以及一个直径1米的装灯油的大缸。

不过,虽然好东西都被盗走了,但是墓地中还留着一个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洪保墓的寿藏铭,它刻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也是就洪保65岁的时候。在这个墓志中,清晰地讲述了洪保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经历,并且还描述了他们曾经到达了前人所没有去过的“天方”(今天的麦加)。

在墓志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在这段话中,有一个重要的数量“五千料”。“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计量单位,而五千料则相当于如今的2500多吨。也就是说,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十分先进,可以发明出排水量巨大的船只。

然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过去了之后,明朝君主便开始禁海,使得中国的造船行业不断退步,最终被西方赶超,令人嗟叹不已。

参考资料:《明成祖实录》、《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