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啥叫“零条件句”?这四种条件句怎么区分?

 凌哥英语 2020-07-30

微友问题

  这在英语语法中,使用if的条件句分为4类。零条件句和第一条件句用一般现在时,第二条件句就是主将从现,第三条件句是虚拟语气。凌哥哥,是这样的吗

你好!

  先让我们看一下这几类条件句的含义。

零条件句:If the temperature rises, the bear thinks spring is in.(常态描述)

          If you decide to study in the UK, you must pass IELTS.(常态描述)

第一条件句:If it rains tomorrow, we will have the P.E. class in the gym.(未来的可能性)

第二条件句:If I had the same chance, I would go to Australia.(对将来的虚拟)

第三条件句:If he had had another choice, he would not have sold his house.(对过去的虚拟)   

  但是,无论上面哪一种情况的例句,都无法解释下面这句(前半句是对过去的虚拟,后半句是对将来的虚拟):

  If he hadn't been murdered yesterday, he would be taken to the court tomorrow as scheduled. (如果他昨天没有被谋杀,按照流程明天会被带到法庭。)

  语法分为“研究性语法”和“教学性语法”。

  研究性语法以语法和语言结构本身为研究对象,重在探讨语言的规律,是学术性研究。

  教学性语法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运用语言结构为目的,比如通过一些类似的情境和句子,让学生学习某个语法现象。

  从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条件句的确可以大致按照您说的那样来分类(凌哥在前面已经修正)。然而,有一些教师喜欢将研究性语法术语使用到自己的语言课堂中。这种情况,打个比方,就是老师非要将“你父亲”说成“你的上一代男性直系亲属”才感觉是“到位”了、“科学”了、“严谨”了!对于学生(而非语言研究者)来说,会使用“你父亲”不就够了么?!

  在英语教学中,应当避免使用这样的学术性语言来跟学生解释语言现象。你看,作为老师的你,也不能区分得很清楚,学生当然会越听越糊涂的。

  教学生的时候,要利用情境和语境来驱动学生理解语义、呈现语法结构,让学生感悟语言结构与语义之间的联系。

  比如:

呈现一个哭的娃娃和一个“no food”的空碗:A baby cries if it is hungry. 

呈现明天的日期和天气预报的图标:We will go to the zoo if it's sunny tomorrow. 

利用语境,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I refused their offer yesterday. -- If I were you, I wouldn't have done that.

  并同样利用情境和语境来促使学生模仿使用。

  最后,请允许凌哥做个总结:

  在中小学的外语课堂中,大多数所谓的“语法教学”,只是在为失败的语言运用教学擦屁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