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好笔录——存在“硬伤”问题

 新屏轩 2020-07-31

纪检人必不可少的一个纯实务公众号

文章来源:《如何做好笔录》,作者:王健

推送用作学习交流,特此感谢。若有问题,请及时联系,会处理删除。

笔录中的“硬伤”,对于其证据能力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如果发现、处理不及时,往往会导致审查调查工作陷人被动局面。笔录中常见的硬伤有:

一、自相矛盾

一是同一份笔录中,被谈话人对同一问题的供述和辩解存在前后矛盾,应要求其明确以哪种表述为准,并对矛盾情况作出合理解释,将上述过程如实记录在案。

二是同一被谈话人的不同笔录,对同一问题的供述和辩解存在前后矛盾,应重新谈话核实清楚,在新笔录中要求其明确以哪次交代为准,并对矛盾情况作出合理解释,比如,“因为时间久远,我此前关于受贿金额的回忆不太准确,若与此前交代存在出入,以此次交代为准”。新、旧笔录要一并入卷。

二、时间“硬伤”

这是笔录中经常遇到且十分致命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时间的回忆是不准确的,因此对于被谈话人有助于固定时间的细节描述,记录人往往乐于在笔录中体现。比如,某行贿人交代,xx年x月的一天,他去被调查人家里送钱,当天被调查人的孙子过生日,因此兴致很高,还请他吃了一块生日蛋糕。该情节看似十分通真,证明力挺强。但经查证,该时间被调查人孙子还未出生。这个时间错误就成了送钱行为认定时的“硬伤”。

又比如,某行贿人交代送钱是在被调查人某次出访前夕,结果查到行贿人从银行取钱时间发生在被调查人出国之后,这也形成了“硬伤”。因此,要注意笔录内容与外围取证情况相印证,以免发生事发时间行受贿单方或双方不在事发地点的“硬伤”。

三、地点“硬伤”

在一些关键事实的认定中,事发地点必须在笔录中体现,但需小心核对,避免“硬伤”。

一防无中生有。比如,被调查人交代,他多次在宾馆收受他人财物。调查后发现,该市范围内从来都不存在该宾馆,此时需要进一步向被调查人核实。

二防改名换姓。比如,某行贿人交代,他于2005年在某大酒店二层咖啡厅给被调查人送钱。调查后发现,该大酒店现已改为xx快捷酒店。为慎重起见,应在笔录中首次提及某大酒店时标注(现已改为xx快捷酒店),或调取相关情况说明材料。

四、人物“硬伤”

对于笔录中出现的重要涉案人、证人等,要仔细核对。一防无中生有。有的人物明明不在事发时间、地点出现,笔录中却记录其在场,造成了事实不清。二防死无对证。笔录中出现的关键人物若已死亡,要防止被谈话人故意往其身上推卸责任、歪曲事实,并在谈话中注意挖掘其他证人。

五、物品“硬伤”

实践中常见的是装钱的包装“硬伤”问题。比如,某行贿人称给被调查人送了500万元人民币现金,钱是从他办公室保险柜的备用金里取的,他用一个拉杆箱装着,送到了被调查人办公室。调查人员认为其说谎,并当场指出了诸多疑点:如该行贿人办公室是否有能装下500万元现金的保险柜?得用多大的拉杆箱才能装下这500万元现金?他拉着这么大的拉杆箱去被调查人办公室送钱是否合乎情理?该行贿人对此无法自圆其说,最终承认是在说谎,企图以此干扰组织调查。

又比如,被调查人交代,他于2002年收受了某行贿人10万元人民币现金,放在了家中卧室的保险柜里。搜查后发现保险柜里确有10万元现金。调查人员发现这10万元现金系2005年发行。这就出现了致命的“硬伤”。后经进一步谈话核实,被调查人回忆起保险柜里的10万元系其父亲逝世前留给孙子的压岁钱,其认为有纪念意义,所以放进了保险柜存放,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忘记了此事。

再比如,某行贿人交代,他拿了100万美元,用酒店里的白色纸袋子提着送给了被调查人。若按照10万美元新旧混合钞(100元面值)大约3.8斤左右计算,100万美元约38斤,普通纸袋子能否承受的住?这也可能形成“硬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