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楚材、吴调侯选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领读者:李文怡 领读者说 今天要读的篇目是: 齐宣王见颜斶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精) 今日话题 1 孟尝君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2 颜觸的人生观与当时士人阶层普遍价值观 八卦时间 赵威后的一生,真的是一部大书,可扒 齐宣王见颜斶 说起颜斶这个人,就要提一个成语,“安步当车”,他隐居不仕,十分洒脱。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公开声称,“士贵耳,王者不贵”,充分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要求阶级地位,以及当时逐渐浮起的“民为本”的思想。 颜斶阐述了高贵于低贱、君与臣之见的关系,君主应以大臣、百姓为根本,君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百姓和贤臣。 同样,颜斶对社会和人生也进行了论述,他视富贵如浮云,为人刚正不阿,认为人显贵后就要受身份所累,从而失去自由和真正的自我,这实际上不是幸运而是可悲,不是显达而是沦落。通过这样全面的阐述,颜斶使我们对他的人生观由衷的钦佩。 冯谖客孟尝君 从冯谖入住到孟尝君家里,到最后辅佐孟尝君拜相,中间种种经历。 孟尝君,即田文,贵族子弟,富好几代,战果七雄中,他做了三国的相。 跟他广纳门客有很大关系。孟尝君养的门客中,有很多混吃混喝的人,也就不奇怪,冯谖开始时能在孟尝君处要吃要喝要工资了。 而后,孟尝君让会会计的人去要债,冯谖就主动报名了,帮助孟尝君取得仁义的名声。 在冯谖主动请缨后,孟尝君先是道歉,可见孟尝君你贤名不假(就是会说话,会用人~)。冯谖回来把借据都烧毁后,回到孟尝君处,孟尝君很是不高兴,但也说算了吧。财大气粗果然是比不了的。 后来孟尝君被贬,回到薛地,百姓夹道欢迎,孟尝君才明白冯谖的远见。 后来冯谖又帮助孟尝君,游说梁惠王,让孟尝君拜相。成功。 而后齐王听到消息后,又认错,把孟尝君请回来。 本篇把孟尝君拜相的功劳都归于冯谖,且说孟尝君幸福终老,一生无忧。 孟尝君的一生留给各位去扒一扒。跟本文所写不是非常一样。 赵威后问齐使 赵威后即赵太后,惠文王之妻。孝成王年幼,赵太后执政,清正廉明、洞悉政治民情、明察愚贤是非,是一位优秀的女政治家。 她虽然年事已高,但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了齐王治国政策弊端,虽然简单但却很有道理。本文通过赵威后的连续七问,都是围绕一个“民”字,表现了这位女政治家治国应该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进步思想。 这篇文章初始便能体现出赵太后的威仪,三问十分有气势,而后七问,实质上并不需要回答,就批评了齐王。 行文十分有意思,在战国策中,属于难得的短篇,但是又十分出彩。简单易懂,又十分有深度,可以精品。 打卡集锦 玉米百合 《颜斶说齐王》以“去柳下季垄”和“取齐王头”后果为例,回答了“士贵耳,王者不贵”,俩字“王前!”听着好霸气,反映了“士”对阶级的一种渴望和要求。与玉不琢不成器相反,经雕琢的玉虽美但失去了其本质的纯。故让我归真返璞吧~ 《冯煖客孟尝君》多次大喊的“长铗归来乎”,似乎是在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啊,另外,孟尝君也不差银子来养门客。 最终,冯煖为孟尝君建了三窟:第一,焚券市义,得到了薛地百姓的拥护;第二,在各国为孟尝君造势,巧妙的解决了与齐王的关系,重新得到重用;第三,在薛地建立庙宇,是孟尝君走了自己的势力。 《赵威后问齐使》通篇一气呵成,先是阐明了无岁则无民,无民则无君,君比民轻,轻视人民就是舍弃根本的政治思想,后有批判了齐国的政治现状。读来甚是过瘾。 等待戈多 颜斶说齐王,该篇和前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有点共同点,因为心中有思、畏、求,彼此存在依附关系,人格无法独立,所以二者地位无法平等,更无法平等的交流,这样的结果看似对地位低的人不利。 其实也对地位高的人不利,因为他无法真实掌握全面的实际情况,都是歌功颂德,容易飘飘然。而颜斶无求于齐王,敢于直面权贵,士贵王不贵。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另外,过去常有一句古话叫:玉不琢不成器。为了成器,就要反复打磨雕琢。因为我们的标准是要成器,而非璞玉。 其实器也是别人眼中好的标准,我们也要把自己按照他人的意愿和标准去塑造。其实有些时候,忘了璞玉也是玉,是天然的独一无二,无法替代的宝玉。 冯谖客孟尝君,该篇之前读过。可能和那个历史时代有关系。如果放在今天,一方面冯谖的过分要求不会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如果孟尝君有这么大本事,齐王也很有可能杀人灭口,我得不到的,谁也别想得到。感觉该篇杜撰成分过大。 赵威后问齐使,又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女汉子。句句戳到痛处,点点直指要害。以民贵君轻,社稷重为先导,直言贤达为何不彰,佞臣为何不诛,点明了朝政的问题。读起来感觉好霸气。 萌~ 《颜斶说齐王》:此遍介绍了颜斶在面对齐王时,不畏其威,敢于直言,这也正因为他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才无畏无惧,体现了一种道家思想。也正是这种精神让齐宣王折服,想让他为自己效劳。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归真返璞”。 《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战国时代的大V,以门下食客众多著称,这些食客中当然也有吃闲饭的,但孟尝君不在乎,反正家资雄厚,养十个门客一个有价值就是赚的,很有现代风险投资的意味,投好几个一个压上了,其他亏的都能赚回来。 这才有冯谖这样有才干有谋略的人为他效力。记得“鸡鸣狗盗”这个成语也是写他众食客中的两个,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作用。 《赵威后问齐使》:这篇文章都是反问句,有点一问到底的气势,而且这些问句根本不需要答案,问句的本身就是加强版的答案。整篇读起来节奏紧凑,丝毫不输给前面那种篇论类型的文章。 王彩儿 《颜斶说齐王》 果真读完忍不住合上书,躺在绿草坪上仰望一树的深红与浅红。有人说,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就是被雇佣;第二次是退休后社会关系的断裂,第三次才是肉体的死亡。颜斶的自在与我向往的自在就这么隔着前年的历史交汇在上海的一抹蓝空下。 细看文章,颜斶竟说:“王前”,我甚至看到那个随性自然的人,规则在他那里没了边际。“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慕势者众,趋士者寡,王自然不悦。 颜斶又怎管王悦不悦呢,他要的是一生的自在。王能给的,恰是束缚他的,如此,怎肯放下璞玉的真,去追那形神不全的禄呢?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远处的鸟鸣声,在这个工业园区里是不可多得的清心之声。 不如归去,再拜而辞去。 《赵威后问齐使》 赵威后几次发文,几次解答,几次分析,塑造了一个睿智、开明、重民爱财的一位政治家的形象。 《冯煖客孟尝君》 最喜欢的是描写,短短的对话与时间,人物形象怎么就这样鲜明活波起来了呢。 客无好亦无能,孟尝君去笑而受之曰:“诺”。可爱的是那一笑,孟尝君就活了过来。 左右之人对待一位谋生却还未见真章的客自然是以君贱之,食以草具。可爱的是冯煊竟弹着剑唱自己的需求,坦荡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冯煊为孟尝君买来仁义,为他铺好后路,描写的也极为细致。 海山 齐宣王见颜斶 开篇即剑拔弩张,戏剧张力十足,后边双方你来我往如同进行了一场辩论赛,颜斶的“士贵而,王者不贵”之说,我是第一次听说。孟子已经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下可好,一直以来的统治阶级的秩序也被打破了,连“士”都要排在“君”前面了。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颜斶敢于跟齐王争论谁上前一步、谁尊贵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无所求,所以无所畏。“安步当车”,如果是能走路不开车,我还能接受。如果是安贫乐道,还没到这境界啊。 “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这是啥意思?莫非今日之事,斶知认为他受辱了? 同样是归隐,我喜欢颜斶过于介之推。 冯谖客孟尝君 原来以为孟尝君是有钱又舍得花钱才能食客三千,看来还得脾气好才行,冯谖这种没事儿就唱歌讽刺家主的,还能留在身边,需要很大的肚量。 冯谖的“狡兔三窟”之策,其实是让孟尝君多了一份选择。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什么有人只能心里向往诗和远方而腿迈不出去?为什么有人天天骂老板却又天天陪笑脸呢?无它,没有选择而已。 战国四公子,食客之中,都不乏鸡鸣狗盗之徒,良莠不齐。这也是孟尝君被后世批评的最多的地方,其实四公子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去一一区分的,在不差钱的情况下,将食客总量做大,然后坐等诸人毛遂自荐,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 赵威后问齐使 这篇文章应该跟触龙说赵太后一起读,才有意思。 赵太后闪光点“民本思想”,可惜尚不知道她拿齐国找乐的时候,是在她有求于齐国抗秦之前,还是之后。 等下一篇的时候,一起查查再写吧。 编辑:灵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