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一步揣摩西方人的思维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8-07

佳寄语:中西方思维中特别显著、并且汉英两种语言产生非常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思维差异--主体意识 vs 客体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语言的发展。

中国的《易经》,西方的《形而上学》,都体现出中西方思维的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天人合一”,因而“天地人只一道也,才通其一,则余皆通”,这一核心思想认为人和自然是一致的、和谐的,统一于“道”,不存在离开人、与人无关的自然及其规律,因而缺乏客观主体。

西方绝大多数哲学倾向强调“主客二分”,其根本精神是对自然采取客观主义的态度,把人和自然分割开来,把自然建构为客观实在,因而往往西方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两大思维的差异折射在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英语中静态的名词转化成汉语的谓语,汉语特别爱用“人”作为主语而且特别爱用动词。

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

直译:一个差的开头导致一个差的结果,但如果懂得中西文化思维的差异,标准翻译应为:不善始者不善终,英语中作主语的名词bad beginning转译成汉语的不善始者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标准翻译:有志者事竟成

英语中没有凸显主体,翻译成汉语的时候都是用“人”作为主语

注:形而上学 metaphysics,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所构建。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确定存在物的意义、结构和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