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现在的运输机来说,飞越二战时期的“驼峰航线”有没有难度?

 历来现实 2020-08-08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东南亚尽落日军之手,连同早已占据的从东北到华南沿海一带,美国对中国战场的物资输送路线全被切断,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决定开辟驼峰航线,支持中国抗战。

驼峰航线的两端是印度的阿萨姆邦和中国的云南,全程800公里左右,之所以叫做驼峰,是因为必须要经过多处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它们的平均海拔在五千米左右,途径最高的山峰海拔是七千米左右,连绵起伏的山峰看上去就像驼峰一样。对于二战时的运输机来说,是一种严峻考验。

投入驼峰航线的运输机机型有道格拉斯DC-2、DC-3和C-47运输机、C-47改装版的C-53运输机,后来C-87和C-109、C-46也加入其中。

无论是哪一机型,都面临着同一种困难,那就是高度只能限制在海拔6000米以下,因为机舱没有密封性,飞行员无法抵御寒冷和低气压,通常飞行高度为四五千米,与驼峰航线上经过的山脉高度基本吻合。

飞机在驼峰航线上的飞行过程中,驾驶舱的窗户和螺旋桨都会结冰,前者使飞行员视线受阻,后者带来的结果更是灾难性的。不仅如此,飞机还要面临多变的气流和季风,有时还会遇到日本从缅甸起飞的战斗机拦截,可谓危险重重。

尽管如此,驼峰航线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42年开始到二战结束的三年多时间里,累计完成65万吨重要战争物资,其中中国飞行员贡献了大约八分之一。

近三千名美国飞行员牺牲在了这条航线上,飞机损失一千五百架,损失率超过了80%。这些飞行员值得我们敬重。

当今的运输机飞行高度在一万米左右,飞机内部都是增压座舱,也有GPS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辅助,驼峰航线尽可以饱览风光,再也没有坠机之忧,没有任何难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