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与思辨是中医的思维模式

 菊海飘香悠悠情 2020-08-08

中华民族非常富有哲学精神。无论是天上的云,还是地上的水,亦或是盛开的鲜花和花间飞舞的蝴蝶,在我们先人的眼里,都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物,中华民族的先哲都可以从中发现无限的哲理,并总结出客观存在的规律。

中医的形成,受到了古代哲学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巨大影响。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基础,不仅包括了古人对人体解剖的基本了解、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对医疗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同时更受到了古代哲学思想如“精气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重要影响。这种在哲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由外知内的思维特点,是由古代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也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特色所在。如《内经》以古代哲学思想“精气说”为基础,提出了中医“气”的概念和“气化”理论。

可以说中医理论处处体现着古人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唯物观。古人不仅认识到了世界包括人体生命现象都是物质的,而且认识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也正是物质的升降出入运动,才构成事物的变化,即新陈代谢规律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内经》在这里将阴阳学说引入医学领域,并直接推动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所谓“阴阳",就是哲学范畴“对立统一”和“矛盾”的概念。《内经》认为对立统一是大自然的规律,是所有事物存在的纲领,是所有变化的原因,是生死的根本,是神明活动的原始居处。《内经》的“阴阳”观念,实际上包括了人体的脏腑阴阳、三阴三阳与六经、阴阳虚实、阴证阳证、阴脉阳脉等内容,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辨证、治疗的各个方面。而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和疾病的发生,与其他万物的运动变化一样,都存在着阴阳出入的间题,所以治病必须注意抓住调整阴阳这个根本。因此,在中医理论体系中,“阴阳”观念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五行学说引进医学领域之后,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成为构成藏象学说的基础。也就是说,与木、火、土、金、水相对应,五脏有肝、心、脾、肺、肾,六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生理情况下,五脏六腑各有其功能且相互联系;病理情况下,五脏六腑的疾病又可以互相转化。总之,正是五脏六腑之间的生克制化,オ维持了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体表现出《内经》中“亢则害,承乃制”的局面。其实,仅就中医经典著作《内经》(包括《素》、《灵枢》)一书而言,就曾论及儒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因此,我们阅读《论语》《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准南子》等百家之书,不仅增进了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而且对全面认识中医也非常有益。

应该指出的是,对于中医词汇的理解,常常需要参考诸子百家的著作。因为相近时代的著作必然反映出相应的时代特色,甚至包括文风用词、认知水平等。如对于内经》“气”的理解,现代中医学者有注释认为,“气”包括“物质之气”和“功能之气”,但参考《庄子》中“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吕氏春秋》中“精气之集也,必有人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就可以理解中医“气”的“一元论”的物质性内涵。就连脏腑之气,也不过是物质之气存在于具体脏腑以维持其发挥正常功能而已。再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论不懂养生者,有“不知持满”一语。而“持满”一词,孔子有“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之说,故此“持满”指保守成业,保持精气充满的意思,在《内经》则是强调集精聚神方可养生延年之意。

此内容由凤凰新闻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