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与表达——小学读整本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冯栎钧是老师 2020-08-11

主讲:李怀源


整本书阅读对小朋友,对老师来说都很重要。怀源老师的这堂关于《思维与表达——小学读整本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讲座非常有实践性。

特别是第四个部分,关于六个年级的六种不同课型的实践,给了我很多启发。我特别喜欢的是《山海经》和《女水手日记》两节课的设计,在中段的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会积累和收获很多。

高年级主要是学生多读,这个观念我认可。但是,如果中低段没有进行成系统的训练的话,到了高年级还是有必要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训练。

另外,我想说,时隔两年再听怀源老师的课,感觉他的进步很大呢!哈哈哈,可能是实践带来的收获和成长吧!

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没有不认识的生字,他能读懂吗?(不能。)

你们太武断了。认字还不能读懂啊?影响她读懂第一句的原因是什么,缺乏生活经验。第二句,影响她的是阅读经验,没有读过神雕侠侣,不知道杨过和小龙女什么关系。(举冰心的例子)。影响第三句的是逻辑的思维水平。这句话可以还原无数的生活的真实,所以不太容易懂。

第二段是语言大师赵元任编的,因为那个时候有人提倡汉语拼音化,他就写了这个。

默读,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句?这段话在讲什么?读不懂。所有字里都认识,但是你读不懂。给大家两个字,骑马。

这是什么题?考谁的?是北京市2019年高考第一大题的3小题。现在高考语文第一题在考什么?阅读。北京市的高考题8000多字。三个小时都在考阅读的能力。

我们所有的感觉都可以汇成这句话,维特根斯坦说的,我的语文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第一层意思,你如果不懂别人的话,你就不了解别人的世界,第二,你的世界如果不用话描述出来,你的世界就是模糊的,或者是不存在的。语文老师最大的任务就是拓宽学生的语文疆界,也就需要不断拓宽他的世界。

讲整本书,也不是独立的,学生需要读教科书,读整本书,参加语文的活动。

大家一定要定位他的意义与位置。这就是我要讲的前言。

 一、为什么要读整本书?

统编教材里提供了那么多整本书,第一要思考的就是为什么要读整本书。第一是时代选择的结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化的时代。这个时代信息极其便捷,最坏的也是。你要把学生培养成硬盘,还是中央处理器?

这也是一个技术极度发展的时代。如果20年后,没有手机,人还能生活吗?

第二,思维方式的根基不一样。

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不一样,我们在古代过着采集的生活,西方过着狩猎的生活。我们更感性,他们更理性。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决定他们越来越重视分析和逻辑。我们越来越重视关系和整体。整体这是我们思维里带来的。我们需要发挥整体的优势。

第三,是传统教育的脉络。语文是从1949年开始的,之前叫国语和国文。再之前叫读经,再之前没有分开。箫统编了昭明文选,但是文选是为了应试的。我们使用教科书70年,是非常短的历史。我们中国人是读着整本书成长的。

第四,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都提到了一个词,叫素养。我们提出了核心素养,怎么发展?分析?讲解,不够。

语文学科的老师要带着学生读整本书。

 二、什么叫整本书?

我觉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比如,一个苹果是一个整体,被咬了一口就不完整了。书也是这样的。葡萄也是整体,它的重点就是整体,失去联系就不是整体。

只要书有联系,就是一本书。

 三、整本书的种类。

我把书分成五类,第一类是点这一类书。这本书我已经讲了10年了。

讲解《点》这本书。

大家看到这本书,作为老师你会想到什么?

找到一个支点,你就会撬动地球。

作为一个学生,你就会想,如果有这样一个老师,我就不会坐在这里了。

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想,这是多好的一个开始。

这个点作为一个名词,你会想,这是一个起点,作为一个动词,是点拨和启发。所有的老师看了这个故事,学生看故事,还需要我们去讲解什么吗?不需要,这就是一类书,直击心灵的书,我们可以简单的读一读,交流感受,这就是第一类书,不需要教的书,而需要去读的书。

第二类书

第一本《天蓝色的彼岸》,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本关于生命的书,通篇讲的死亡,但是又再告诉你如何生活,向死而生,是人类的终极命题。

《摆渡人》

《克拉拉的箱子》讲的就是一个患了绝症的女教师怎么给学生上课的,这一类的书就是好书,不要导读,让学生一气呵成读完再讨论。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不可以读。语文老师要有一种能力,把所有的书都变成可以教的。

怎么选书,可以按照品牌,也可以按照奖项,这样你选择的书就可以在中上的水平。不要选太差的书,大家的时间都有限。

 四、读整本书教学可以怎么做?

学校阅读:为学生发展的使命担当

大家要缩小一个范围,所有的教学发展什么?怎样发展?

你要教会学生学好阅读,你要教会学生用阅读去学习。阅读是学习的一条途径,很多人有阅读障碍,你要会教,才会学。

我想通过三个故事来跟大家分享。这三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可以怎么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一个故事是小马过河,我们要学习,让学生去试试,第二,她让小马去工作的时候,知不知道要过河?知道的。如果那条河就是一本书的话,她没有说去玩儿,而是去完成一个看得见的任务。

我们要让学生读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做一个超越他的任务。这就是你过的那条河。实际上,你就让她在过这条河。

所以,第一个智慧就是如何超越这本书去读书。

第二个故事是鲁班学艺。鲁班学艺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大家注意过老师吗?老师在睡觉,醒来之后,让鲁班做基础工作,然后让他拆了装,装了拆,然后三年才下山。他怎么学会的呢?实践。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的时间。

第三个故事是司马光的故事。你相信司马光能砸坏缸吗?原文是瓮,破翁,宋史为什么要写前面一段司马光聪慧,他读《左传》,这里面都是历史人物,司马光就学到了临危不惧和解决问题,读书可能当下没有用,但是未来会有用,它会让人找到一个榜样,朝着他的方向去成长,这就是读书的用处。

现在我们做30秒的小练习,30秒,可大可小,可男可女。

我想问的是,你这个画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如果你不再学的话,你的画就这样了。所以童年的高度就是人生的高度。

大家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小的时候读什么样的书,长大他就是怎样的人。既然我们的学校要为学生的未来做一个担当的话,可以怎么做,其实她是分层级的。小马过河强调的是经验,鲁班学艺的能力,司马光是人物的素养。经验是什么,观千剑而后识器,能力是什么,百炼钢化作绕指柔,什么是素养,雪泥鸿爪,只有情境才能唤起,那叫素养。

一切都忘记的时候,只剩下的,就是素养。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四次上我的汉修先生。其实说到这里,我们要想到读整本书有个核心,思维和表达。

但是不是一直教思维,不是一直教表达。读整本书的时候,可以分为三中类型的课。导读课。

导读就是学生从来没有读过,我们引导它读。第二就是很难的书,引导它读。基本上就是这两本需要之下导读。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看到了什么——

一面墙

墙后面是什么?屋子、人,什么人?两个小孩。房子,你们有了经验了没有。猜,这个人是谁?

女的。

是的,只要睡觉的就是睡美人。你确定这个青蛙吗?这是蟾蜍。这个故事是《拇指姑娘》

这是哪个故事?(出示白雪公主的图片)

你们有什么经验了 ?看到了什么?

我们拿到一本书要看“封面”,现在看封面被极其批判。

我们来看,我们看到的一样不一样?

不一样,因为我们有一句话,你会说这句话吗?我发现是信息,我推测,我认为是评价。我都不让学生讲,让他写下来。作者,不用讲了。书评

读完之后,结合前面的发现,你认为《神秘的公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现在比刚才知道的多了。

你知道里面有哪些人吗?我来告诉你

你在这里抓到了哪些关键信息?

多少人?几代人。这是这本书的人物表,人物表有一个特点,每个人的后面都有一个破折号是说明这个人的身份的。

我让学生来观察,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两张图

看起来的小女孩儿一样吗?不一样,第一个是娃娃,第二个是个小女孩儿。接着我给了他们一千情境,其他班的同学没有办法来上课,请他们画一张图,来看这里面的人千丝万缕的关系。告诉她人物是什么?告诉他们画人物关系表,自己读。

读懂之后,给十分钟的时间来画。

我给大家十分钟,肯定画不出来。画完之后怎么办,观察,按顺序把每个同学的关系图都看一遍,第二是欣赏,把好的画一个圈,不是为了评价,而是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别人的作品。

后面有15个人都得到了15个以上的圈,要知道全班只有30个人。评价权不在老师,而是学生。老师不要一开始就引领,不然越来越费力气。

打开一本书,要看什么?看书里的内容。我就让学生看书里的内容。然后打开目录,让学生说看书的目录有用吗?学生说有用。

最后这是给他们留的作业。根据目录去编写一个故事。这就是一节60分钟的导读课,整节课都在思考和表达。这就是一节导读课。

第二就是一节体验课。它应该成为阅读课的主题。什么意思?自由阅读课。所有的阅读课应该是自由阅读课。

带三本书,跟想要交换的人交换,读20分钟,跟那个人交流10分钟,然后全班交流。这就是鲁迅先生说的,很多孩子阅读是偏食的,交流才是班级读书存在的意义。

体验课会有很多,拍成戏剧啊什么的。

第三个,讨论课。讨论课要分成几个阶段,有位老师要跟我比,谁推广儿童阅读的时间比较长。问我是从哪一年开始上的整本书阅读课。我说我是2005,他说他比较早,97年,我让他把97年和2018年觉得自己最好的课发给我。

你猜,我有什么发现?岁月在变,书在变,谈论的书没有变。情节、人物、语言,但是没有往下走。大家一定要谨慎对待自己的教学。

讨论课,一共分为六种。

下面我要举六个例子。分别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三毛流浪记》,你看到题目了吗?互相讲故事。只要讲这几张图。一个六岁的孩子,要学习书面的口头语,要积累词汇。孤苦伶仃,平时要怎么教这个词的意思。观察图,总是一个人,就是孤苦伶仃。

这本书有261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个词。

学生可以看图,可以讲故事,可以学词语,老师不用教很多,这就是一年级的阅读交流。

二年级阅读实践课,实践谁来做,学生来做。有一本书叫《蝴蝶 豌豆花》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怎么讲这首诗呢?我不讲,我让学生写,你往下填空,至少填一个。

小组要放在一起,全班要放在一起,这就是小组的《蝴蝶 豌豆花》,全班的蝴蝶豌豆花。我再举个例子《小小的船》。

很多老师40分钟教不完这四句话,最后月儿变成了香蕉,但是为什么要用月儿不用香蕉呢?我会拿三首写月亮的诗歌,放在一起,学生都读读,读会以后问,有什么发现。每首诗里都有月亮对吧?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在写月亮,月亮都要寄托什么呢?你可以不续写。你可以写弯弯的月亮,也可以写圆圆的月亮,这就是思维和表达的延伸,对不对?

这首诗也很熟悉。

很多老师在教的时候,恨不得化身科学老师,我们可以给他五种植物和种子,给一两句的说明,从中写一种放在这首诗里。你要写谁的妈妈最有办法,要找清位置来写,全班还可以写更长的现代诗。

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孩子上学之前是哲学家,诗人,什么都是,考完第一次试,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我们的孩子不是他不是了,而是我们的想法不是了。所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扼杀了。

我们每天用80%的时间,在做20%的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识字。大家要知道,50/60年代盛行的,目前放到书里的有18种识字方法,这个时代已经变了。我们如果要让他去组词的话,要让他组一个和课文的用法相同的词。比如,明亮,组光明,而不是明天。有的老师就特别厉害,一到考试就让她写明天,这样的孩子还有明天吗?

三年级的阅读策略课

首先交流你读过哪些童话?童话长什么样?

课文里的,和这本书里的。

学生说我最喜欢什么,因为什么。如果给我一分钟,我最想讲《   》的(    )

还有童话的故事屋,可以让学生来填。

比如,奇妙的想象。

这个是他对这本书的反馈,第二是什么——童话是怎么来的?

童话是根据山海经的原文来的。写童话的训练是要同步来的。

我给了他一个任务就是把山海经里的另外一篇改成童话,难吗?刚上三年级。但是我今天就没有来得及,带他们的作品来,写得长的小朋友写了300多字。第一天上完了,第二天给我的。学生是有无穷潜力的。

写童话也是有一个路径的。首先是,写给谁?

我给他列了写给谁的对象。再一个童话怎么写,我们要建立这样的结构。

第三个奇妙的想象

再一个是跟作者学童话

作者在这儿的创作谈里谈到了怎么写童话的,然后是我的童话我来写。

给他一个作业,编写山海经里的这个童话,也是对应三年级的教材的一个内容。

四年级的阅读欣赏课。我上了一次《女水手日记》

我给大家讲一讲核心部分吧。

大家看,

我主要的活动就是猜猜他是谁。第一个猜就是猜这个女孩儿是谁?但是你要说关键信息是什么,才能猜出她是谁。这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陶雪诺。

第二个猜猜他是谁,是这样的

大家看到我的话下面都有一段话,这就是表达的结构,如果我首先说这个人是谁,放在上面,我的重点是答案。现在我写,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从哪儿发现的,我的目标是什么?阅读的思维,是思考对吧?

你知道学生什么感觉吗?他感觉自己没有读过这本书。开头的时候,我就问他们,读了多少遍。到第七遍的时候,都还有很多人举手,10遍的时候还有人举手,也就是这本书他读了10遍。对这些都是陌生的。为什么,因为我知道他们只读情节,不读人物,但是四年级要不要写人呢?写人要写什么呢?对,首先是外貌。

第二个猜猜他是谁怎么猜,就是猜对话中的人。

就在书中找对话来读,让学生猜。这牵涉到写什么呢,写学生的语言。对吧?

下面再猜,是把他写成什么?

写成剧本,我先给了剧本的例子,什么呢?《半截蜡烛》,这是过去四年级学的,给他一个剧本版的,给他一个这样的要求。

给他八分钟的时间改,改成剧本,其实他们根本改不成,其实就是让他们体会一下文本的转换。这是从叶老的《开明国语课本》中得到的启示。叶老经常让他们把故事改成剧本,把剧本改成故事,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凭空去改造一些东西,一定是在有语言的基础上去改变一些东西,这才能学到很多东西。

第五个猜猜他是谁。我说我让你们猜猜,我到底让你们猜谁。有个小姑娘马上举手说,老师你一定让我们写身边的人。这小姑娘,一看她就很厉害。

我就是布置了一个作业,写身边的人。

五年级的阅读分享课

阅读分享谁是主角,学生要把他想的东西分享出来。比如说,我们来看城南旧事。

其实城南旧事呢,主要是这三个选题,自己组成小组去研究,两个星期来汇报成果。到了高年级,主要就是学生的实践的。

这是学生在群里交流

活动三:根据研究成果,重新为课题拟题目,陈述理由

等等,我就不讲了。

下面是六年级的阅读思维课。我们上了一节六年级的 《西游记》。老师刚把题目打出来学生就叹气,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觉得《西游记》太熟了。老师也不着急,打出两个字。你觉得西游记讲了什么故事?

取经的故事,对不对?谁要去取经?为什么取经?取什么经?

取什么经肯定很难,第一个问题能回答吗?谁要去取经?

第一卷就告诉你,谁要去?太宗。

太宗当皇帝当皇帝当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取经呢?他思想出了问题了。被抓到地府里去了。

有鬼来缠着他。

他要做些福报才能免灾除难。

结果地府的来了一个人,观音菩萨让唐王去取经。

我们来看一看,西游记第八回,

所以,是取经还是被取经?

第二个问题,孙悟空的师父是谁?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住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如来住的地方叫什么?大雷音寺。

还有六耳猕猴,是不是真的有六耳猕猴?所以要回到原著,而不是电视剧。还有比如,为什么妖怪不怀疑吃了唐僧肉会长寿?为什么没有一个妖怪急性子一下子吃了唐僧一口?大家思考过这些问题吗?金蝉子转世,他的肉身去了哪里?

其实《西游记》还可以上成表达课。比如,他是谁?

这个是谁?

这个是谁?

你心目中的孙悟空是什么样子的呢?

现在的任务就是

看孙悟空不是为了好玩,而是用信封里的素材,拼接成一段文字,写孙悟空的形象。

这些材料都是剪开的,让学生去拼,是有要求的

然后是小组拼,展示,会有不一样的。其实我们是要体会西游记的韵文、韵律。

在整本书里还有很多的成果,

每个老师都肩负的使命,带着孩子读整本书,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

好书推荐:怎样做小学老师
推荐理由:陈鹤琴先生是很懂教育的,他的思想放到现在大多都不过时。在这样一个时代教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学习究竟是了什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社会更美,祖国更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