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23 阅读是一盏“明灯”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阅读是一盏“明灯”

——读《给教师的建议》

捧起散着油墨香味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品读着书中的经典语句,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与你对话,他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给我指点迷津,让我茅塞顿开。书中一个个生动的实例,都植根于实践的土壤,精辟的分析,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启迪。此书,无一不闪现着大师智慧的灵光,指引着为师者前行的方向。

合上书本,回味咀嚼着,脑海中跳出一个词——阅读,学困生转化的一剂良药。

在积极倡导和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提起“学困生”,依然是一个让我们无法释怀的沉重话题。成功转变学困生,是我们一贯的努力和追求,但老师们往往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堂上加强关注,课余不厌其烦地讲解,结果却还是不尽人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书中提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随感一:阅读,提高学困生的求知欲

让学困生去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让他看到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不恐怖行动的东西,这样或许会激发他的求知欲望!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教师常常会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惊讶,有的儿童竟笨得出奇:答案就在眼前,只要你看一下,用思维的链条把两样东西连接起来,马上就能弄懂,可是学生却什么也看不见。”“那些学习困难的儿童的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经常表现在他们缺乏求知欲和好钻研的精神。”

怎样才能让这些“学困生”智力开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导他们广泛地阅读,读一些“像关于鸟兽、昆虫、植物的有趣的故事一样”的习题,《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举的两个例子很受启发:

1.有三个牧羊人,由于天气炎热而疲倦了,他们在一棵树底下躺下休息,接着就睡着了。调皮的放牧助手用橡树枝烧成的炭灰,把熟睡的人的额头上都涂上了黑。三个人醒来后,都哈哈大笑,每一个人都以为另外两个人是在互相嘲笑的。突然,有一个牧羊人停止不笑了,他猜到了自己的额头也被涂黑了。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2.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村”。“真话村”的居民都说真话,而“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我们当中有谁突然来到这两个古代村庄中的一个村庄,只允许向第一个碰到的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己来到的是哪一个村庄,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法?

费佳不久就明白了这些故事就是习题,在解答出了最简单的一道习题后,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又给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200本。当然这些特殊的图书是能引起学困生阅读兴趣的,他们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让他们从这些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

 

随感二:阅读,让学困生学会思考

看到学困生,我们总是以为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因此,拼命地给他补课,而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学困生的本质原因是思维能力差,智慧力量弱。就好比体力劳动,一个人体力弱,当然不能挑重担,不能走远路。同样,一个人脑力弱、智力弱、思维力弱,当然不能挑学习的重担。而要发展他的智力,增强他的脑力,苏霍姆林斯基开出的灵丹妙药是:阅读。

“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阅读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书中提到:有些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只有把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仔细想想,这样的做法真的错了吗?阅读真的可以让学困生在学习上提高吗?很显然,作者将阅读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取得的成功案例呈现在读者面前。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但愿你循序而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能够忍受学习困难的儿童那种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作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学生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么注定了。也许,一个孩子在1年、2年、3年内什么都不行,但是终有一天是能行的。思维就像一棵花,它是逐渐地积累生命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

 

随感三:阅读,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说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要畏惧困难,要有韧劲,失败之后重要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终就能够取得成功。可是对学困生而言,太多的失败,挥之不去,甚至形成定势,我是一个无能的人,不可能有成功的时候,于是就失去了进取的动力,失去了改变自我的决心。在费佳的转变过程中,费佳从阅读小故事到解答趣味数学题中获得了成功,这些成功又转化成自信,从而为费佳将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因此说:“对于学习落后的儿童,一定要让他坚持达到提出的目的,独立地解答习题。有时候,可以花两三节课的时间让他思考,教师细心地指引他的思路,而习题被他解答出来的那个幸福的时刻终于会到来。这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他在这个时候所体验到的情感,比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更强烈。”

如果阅读是一盏“明灯”,那么教师就要做一个善意的点“灯”者。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阅读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长新知。对于学困生的阅读指导其实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希望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让阅读之光照耀学困生的心灵,期待有厚积而勃发的一天!

(作者系浙江省海盐县向阳小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