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的用量多少克

 昵称68974516 2020-08-12

甘草

本品为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 lens is Fisch.的根和根状茎。主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等地区。野生品秋季采挖,栽培品于播种3~4年后,在秋季采挖,除去残茎,按粗细分别晒干。

【处方用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炮制加工】(1)甘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带皮或刮去皮,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带皮者为甘草片,不带皮者为粉甘草片。(2)甘草梢:取净甘草,用刀剁下甘草的尾部(即细小部分),用水浸泡,切小段。干燥,筛去碎屑。(3)蜜甘草: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净甘草片或粉甘草片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甘草片每100kg用炼蜜25kg。

【功效及用法用量】甘、平。归脾、胃、肺经。属补气药。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炙用,主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常用剂量:内服,煎汤,1.5~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大剂量单药用药经验】

1.张仲景经验:治疗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31g),蜜水炙过,加水二升(400mL),煮成一升半(300mL)。每服五合(100mL),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2.治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炙甘草三两(90g),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用药经验】

1.张仲景经验:(1)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62g),干姜二两(炮)。上药细切,以水三升(600mL),煮取一升五合(300mL),去滓,分温再服。(《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2)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45g),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1200mL),取三升(600mL),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3)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四两(62g),生姜(切)三两(45g),人参二两(30),生地黄一斤(240g),桂枝(去皮)三两(45g),阿胶二两(30g),麦门冬(去心)半斤(120g),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右九味,以清酒七升(1400mL),水八升(1600mL),先煮八味,取三升(600mL),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200mL),日三服。(《伤寒论》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2.宋太医经验:治热嗽,甘草二两(80g),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圣济总录》凉膈丸)3.张仲景经验: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15g)。甘草二两(31g)。上二味,以水三升(600mL),煮取一升(200mL),去渣,温分再服。(《伤寒论》桔梗汤)4.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瓦楞子五两(250g)(煅研细末),甘草一两(研细末)(50g)。混匀,每服2钱(10g),每日3次。(《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甘楞散)5.治肺热喉痛(有炙热):用炒甘草二两(60g)、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30g),加入阿胶半斤(240g)。每服五钱(15g),水煎服。

6.治农药(1059、1605、4049等有机磷制剂)中毒:甘草四两(145g),滑石粉五钱(15g)。用时将甘草煎汤,冷后冲滑石粉顿服。一日连服三次。(《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7.宋绍亮经验: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1)补虚扶正。炙甘草其性甘温,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日华子本草》言“安魂定魂,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益精养气,壮筋骨”,可用以治疗风湿免疫疾病所导致的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Reiter综合征等。特别是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出现的热毒伤阴耗气,而余毒未尽者尤为适宜。常用剂量:生、炙甘草各15g。(2)和药解毒。《景岳全书》云:甘草“味甘气平,生凉炙温,可升可降,善于解毒”,临床若能灵活配伍,则能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常使用雷公藤取其活血通络、袪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量:雷公藤15~20g(先煎),生甘草12g。(3)甘缓止痛。临床上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疼痛的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规使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止痛之治疗作用。临床用之当随证变化,疾病活动期渗出增加阶段以疼痛为主者用白芍,热壅血瘀严重者,可用甘草配伍赤芍。常用剂量:白芍30~45g,甘草15~30g。(《山东中医杂志》,2010年第6期)。

【注意事项】

1.不用或少用甘草的情况

(1)甘草长于温中益脾胃。甘草对肾阴虚与肾阳虚无明显作用,故在补血、补阴、补阳的方剂中往往少用或不用。如补肾阴之剂的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增液汤;补阳剂的肾气丸、右归丸、二仙汤等均不用甘草。(2)前人有“甘缓助湿”之说,故化湿方、苦寒燥湿方多不用甘草,如白头翁汤、黄连解毒汤、茵陈蒿汤、甘露消毒饮、连朴汤、泻心汤、四妙丸等均不取甘草。(3)甘缓不利于排水,用于水湿停聚或水肿的五皮饮、五苓散和治湿邪留恋气分湿温证的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均不用甘草。(4)甘缓不利于下,故治急腹症以攻下为主时可暂不用甘草,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承气汤、清胰汤等。因急腹症多为气血瘀闭之患,其治疗应“以通为用”,而甘缓能降低攻下的疗效。(5)甘缓不利于通行,故在理血剂中用于通络行瘀的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均不用甘草。(6)因甘草主泻气分火热,用于治疗血热的凉血止血剂,如十灰散、四生丸、槐花散等不用甘草。(7)用于消除痞满、通里攻下、峻下逐水的方剂,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等不用甘草,因甘草的甘缓助湿不利于峻下。(8)对不论虚实的津亏便秘均不用甘草,因甘缓不利于润肠通幽,如治湿热津亏的增液承气汤、津枯肠燥的五仁丸等。(9)甘草泻火易致阳衰,加之甘缓恋湿,故温阳利水的真武汤也不取甘草。

2.慎用甘草的情况

甘草不要多服、久服或当甜味剂嚼食(尤其是儿童),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脂激素样的副作用,使血钠升高,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压、低血钾症,出现浮肿、软瘫等临床表现。久服甘草,还会引起低血钙,出现钙性抽搐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肾上腺皮质小球带萎缩,导致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但是,只要辨证准确,适当配伍利尿、理气药可防患于未然。如若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用甘草。

3.忌用甘草的情况

《体草正义》曰:“中满者忌甘,呕家忌甘,酒家亦忌甘…误得甘草,便成满闷,其则入咽即呕,唯其浊腻太盛故而。”故止呕降逆剂多不取甘草。如和胃止呕的小半夏汤、大半夏汤,温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汤,温中开郁、降逆止呕的吴茱萸汤等均无甘草。治中满证食积停滞之保和丸,饮食停滞而中虚的枳术丸等不用甘草。这是因为,治疗饮食及湿热停积胃肠的消剂,轻者内消即可,重者则需通下,加甘草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4.禁用甘草的情况

古今将相反的药物都列为禁用。十八反中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