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美,则美  

 基础教育研究 2020-08-12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名家身上获取精神营养,从名校那里获得发展智慧,我于10月16日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多层次培训和学习。

经历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源,而触动心扉的才会引发深层的思考。

“人人皆可为尧舜”的李平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均衡发展中心举办的首期智慧班主任培训班上,来自北京房山二中的校长助理李平老师以此为标题开始了半天的演讲。

李平,原来在山东一所学校工作,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效益,让孩子喜欢语文,喜欢文学,喜欢人生,她总是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全面而独到地解读文本。每当拿到一篇文章,她总要反复素读文本,慢慢揣摩其中的布局谋篇,思索其中的悠长意蕴,而后,利用图书馆里的资料,广泛查询名家对文本的解读,站在一定高度上,提炼出独到的文本认识,以精细的教学预设做好上课准备。为了营设情境,她十分在意自己的服饰,力求衣着和文本保持一种风格,以此影响孩子。她曾为了讲好一篇文章,专程到南京购买旗袍。我们常常不修边幅,殊不知,教师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

但是后来,李平老师发现,有的时候,越是细微的设计,越会出现问题,完全嚼透了,孩子就失去了探究的兴趣,于是李平老师改变教学的方式,发动孩子从自我学习开始,从互相帮助开始,逐渐走出了一番新天地。

由于业绩突出,李平老师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上海,在那里她创造了一个奇迹:在高考前200余天里,她接手了一个临时拼凑的班级——“奇葩班”,真是“奇葩”,这些孩子基础差、信心弱,似乎很难找到希望,但是在李平老师的挖掘和引导下,这群没有希望的孩子被点燃了。一位老教师看着这群不断改变的孩子,不仅潸然泪下。《中国教师报》跟踪报道了这个“奇葩班”的故事。

随着人才引进的大潮,她又到了北京,进入北京房山二中工作。现在她依然担任一个所谓的问题班级的班主任。我们相信,在她的引导下,更多的孩子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快乐自信地走向未来。

专注高效的马飞校长

中滩中学,我是去过多次的,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2014年参加培训时,我曾经和同期参加培训的教师一起听过一堂特殊的美术课——一堂完全由学生组织的剪纸课。其时,美术教师外派学习,美术课代表和她的助手游刃有余地组织了剪纸活动,从课前的筹备,到工具的配发,从问题的提出,到组际的合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孩子的精彩展示,还有背后深层的实践支撑:放手,无限地相信学生,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次我们到中滩听课,其中刘亚茹老师的语文课也大变脸,四个孩子走到讲台中央,带领孩子一起学习一篇说明文。这些孩子分工明确,衔接有序,既组织,又展示,很好地呈现了他们对文本的解读。

通过不断变革的课堂和学生身上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一个专注的马飞校长。他富有智慧,把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交付给对口的中层领导去做,腾出主要精力,做好三件事:

专注地从事教学策划。“想明白,才能干明白”,他常常以此启发大家。他始终重视前瞻性的设计,每到假期,他总会把自己“封锁”在校园里,认真地思考,认真地策划,及至想清楚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和实施策略。

专注地进行教学研究。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深层发展,真正实现人的改变。他带领教师关注课堂的细微处,以示范教师评选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个凳子,他拎着,走来走去,就走出了校园细微而可喜的变化。

专注地开展教学激励。“唤醒、激励、鼓舞”,这不但是教学的艺术,更是管理的艺术。马飞校长以博大的胸襟,敞开校门办学,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进入班级听课观摩,毫无保留地分享研究成果,此举不但分享了研究成果,而且助推了教师的发展,于是中滩中学许多教师迅速脱颖而出,走出校门,走向全国。

伴随着坚定的步伐,中滩中学两年时间,甩开落后的帽子,走进了昌平区优质学校行列。

引领发展的李希贵校长

十一学校,于我一直是神秘之所,我无法想象,那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会引发全国教育者的关注。

这次到北京,参加新学校论坛,李希贵校长以“教育危机下的空间管理”等为题做了两个半小时的精彩演讲,以平实而生动的案例,以现实而前瞻的审视,为我们勾画了当下和未来的教育路径。两个半小时,李希贵校长只是依托投放在大屏幕上的间或闪过的几行字或几幅图片,为我们娓娓道来,果然是“胸中有丘壑”。

30日,我们通过十一学校教师的引导,走进了这所备受关注的学校。一所花园式的学校,颇有大学的风范,到处都是怡人的景致:草坪间坐着读书的孩子,汇聚在亭子中排演的团队,背着书包匆匆走班的孩子,一幅流动的画面;静谧而安详的博物馆,开阔而明亮的运动场,形态各异的树木,一派宁静的田园。

我们走了几个区域,到处都是孩子的足迹,充满创造力的:门上、墙上、柱子上,随处可见的,各个社团贴的海报,夸张的设计,激情的呼唤,青春的活力尽在此中彰显。

精彩的竟然在体育场看台的下侧,学校创造性地利用了那片神奇的土地,各种实验室或功能室,依次排列,成为十一学校最耀眼的风景。三三两两的孩子,或专注地焊接设备,或喜悦地组装机械,……一位辅导教师告诉我们,不日清华大学的一位资深教授将要到校专门指导坐在角落中设计模具的孩子,那个孩子已经远远地走出了十一学校。介绍间,老师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知道,在这样前瞻的引领中,李希贵校长并没有停止跋涉的脚步,因为教育永无止境。独立的思考者,合作的实践者,冷静的前行者,李希贵校长和十一学校的团队,连同一起关注教育发展走向的人们,正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不断地创造着奇迹,其成就的不仅是一群孩子,还有我们民族的未来。

《选择美,则美》,多芬的公益广告,在上海,在北京,我反复看过几次,每次都触及内心。选择美,我们则走向美丽的大门,走到幸福的路上。

那么,我们如何实现呢?

要确立目标。目标犹如灯塔,引导着我们超越一切,奋力向前。作为教育人,我们必须想清楚,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们要培养一批什么样的孩子?是仅仅着眼当下,还是展望未来?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但核心是要让孩子站到校园的中央位置。面对现实的需求和孩子的发展,我们不能近视,要着眼未来。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不会为一时的困难而迷惑或因暂时的表象而犹豫。

要持久行动。专注,才能创造出不凡的成绩。在行动的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是顽固,而是冷静的思考。所谓主见,就是要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而非随意拍脑袋。教育是慢的艺术,奢望短时间见到大成效,那是虚妄的。要专注地从事课堂研究和孩子研究,于引领中充分释放人的潜能。

要梳理提炼。问题即是财富,过程即是成果。以文字或原始的资料呈现发展的轨迹,实现深度思考,形成冷静的教育思考。这对任何教育者都是极有价值的,许多资源是一闪即逝的,因为教育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李建平老师历时1500天,记录了十一学校的成长,就是把看似琐碎的串编起来,向世人呈现了一所思变、渐变、大变的学校的真实面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教育是永无止境的艺术,作为教育人,我们始终生活在挑战中,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以果断的行动走向美丽的大门,为我们的孩子,也为我们自己,敞开美丽的生命之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