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散文:一碗手擀面

 昵称63703230 2020-08-16
乡土散文:一碗手擀面

一碗手擀面的思念

一日,一位在乡下教书的朋友在朋友圈晒了几张自己做手擀面的图片, 一碗手擀面,飘着几片青菜叶子,劲道的面条在嘴里可以嚼上好几个来回,面条朴实的味道或者简单的面汤,味道简单到让人难以忘记,这是我最想念的味道:一碗父母亲亲手做的手擀面。想着想着,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

我的老家在中原腹地的豫东平原上。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生活清苦。手擀面却是一种陪伴我长大的美食,虽然它很常见,可在我的心里,父母亲做的手擀面,才是最好吃的。父亲在面盆里和好面,盖上高粱秫秸做的锅拍,醒一会儿,把面取出,在一个宽大的案板上将醒好的面再搓揉几下,把它摆在案板中央,用擀面杖在面团的周围压边,形成草帽般形状时,就可以把面卷在擀面杖上,两只手推出去、拉回来,打开卷上、再打开再卷上,这个过程要在不同的方向来回三四次,很有些韵律感。几分钟工夫,一团面就变成了圆圆的、薄薄的一大片面饼。望着我吃惊的样子,父亲总是会擦擦汗冲我笑一笑。然后他把大圆面饼子卷上,借着面在擀面杖上乖乖缠着时,顺势缓缓放出一点再放出一点,一摞面就叠好。我最喜欢看父亲切面,如果想吃粗一点的,就切的粗一些,想吃细一点的,就切的细一点,完全可以自己做主。拿起快快的刀,手指顶住刀面,既放松又坚决一刀刀下去,那个样子很轻很轻,似乎刀根本就未沾案板一般,瞬间面便成了面条。轻轻提起一绺绺或粗或细的面条,码放在锅拍上,看着整齐的手擀面,它们似乎就是等待被检阅的战士,精神而威武。每次做手擀面,父亲都会对母亲说:“我来擀面条吧,你力气小擀的不劲道。”老妈总是笑呵呵的应一声,然后去自家的小菜园里摘一把豆角,掐一点葱叶或者香菜叶切碎准备好。老爸擀的面条爽滑劲道,弹性十足,很有嚼头。老妈默契的烧好一锅水,利索的将面条撒进滚水的锅里,文火煮上几分钟,提前备好豆角、葱花或香菜加盐加棉油拌匀,腌制一会儿倒进做好的面里,霎时香味四溢,随着热气弥漫在空气中,深深地吸一口,仿佛还未吃手擀面五脏六腑已经满足了,这就是家的味道!

乡土散文:一碗手擀面

手擀面一时竟是我心心念念的美味佳肴。记得上学暑假那会,父母亲每日中午都会给我们做手擀面,整日吃不腻,手擀面就是父母亲的味道。手擀面在以前家家都手工制作,自从有了轧面条机器,有了换面条铺,手擀面很少见。手工擀制的面条特别筋道,比从面条铺换来的面条好吃的多。后来面条铺慢慢地加工干面条,挂面,人们慢慢接受认可,因为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对于手擀面慢慢遗忘。要吃还是手擀面,要穿还是粗布衣,幼年的味道,父母的手擀面味道,任谁也抵挡不住。然而,大学我来到了城市,毕业后随之在这里工作、成家。忙碌地工作,繁杂的生活,很久都没有过多的时间回家乡,和父母也只是通过电话絮絮叨叨。手擀面也有点消失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时常说,从小养成的胃口到老也不会变,哪个当父母的给孩子们做的饭都是各是各的味儿,不会重复。是啊,我认为身上五脏六腑只有胃对自己最忠诚,吃惯了啥饭食,走遍天南海北,活到地老天荒也不会变,总想寻找孩童时候的味道。当父母亲给孩子擀面条,是融进了慈爱,和进了父母的念想,细揉慢擀认真切,精心煮巧手烹,唯恐孩子们吃不好。因而,父母亲做的饭在儿女味觉的记忆里都是唯一的,一辈子也不会忘掉。想起这些温馨的时刻和温馨的内容,心里总会生出些许感慨。如今父母亲已经年数已高,擀的面条也不那么均匀了,我和妻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妻没有擀过面条,一双儿女也许只在某一个饭店的招牌上看到过手擀面这个词,根本不知道啥叫手擀面吧。

乡土散文:一碗手擀面

一个人,无论脚步走多远,只有家乡的味道最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家乡。这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在味蕾上提醒我们,无论脚步多么匆忙,不管聚散悲欢,始终不能忘记昨日的来处,永远的故乡。突然间,我想起了操劳一辈子的父母亲,禁不住泪湿眼眶,很多美好的回忆,也许最终会在记忆中消失。


审阅:严景新

简评:父母的手擀面是家的味道,是人生永不磨灭的记忆。文字描写较细腻,乡情满满,父母在家在情长。

作者:李庆华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