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中医执考—中内考点梳理解析

 湛璿 2020-08-21

在更新这15个系列之前,我写了关于以下7个问题的文章

1.关于更新考点预测解析的说明

2.笔试考试时间
3.笔试改革解析
4.中医执业及助理单元分值预测
5.模拟卷做题分数分析及分值投票
6.机考指南
7.临考心态

具体阅读可点击:

06

中医内科学

今天说一下中医执业/助理中医内科学的考试情况每年中医内科学分值在90分左右,是考试14门科目中分数最多,当然这是最重要的科目。和中基、中诊、方剂有着直接关系,中药也有很多间接考题,所以说中基基础4门一直在强调重点重点。

中医内科学分八个系统的病证,今年大纲新增了疾病,包括肺系8、心系5(增加了心衰)、脑系6、脾胃9、肝胆5、肾系4(删除了关格,增加了阳痿)、气血津液病9(自汗、盗汗统一了名字:汗证)、肢体经络病4。心衰、阳痿现在临床很常见,所以单立病名,每个系统病的具体病数量如后缀数字所示,共50个病,都是有题目涉及的,当然有重点病和非重点病的区分。

每一年的考试,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瓜都分在第三单元,一共分值为150分,中内和针灸的分值比例大概为3:2,其实也就是在这里第三单元考了针灸的内容,中基那里还有两分左右。针药其实不分家的,好中医要针药都会。整个600分的试卷,针灸1/10的比例真的不算多。当然这里比较而言,中内肯定更为重要。

关于中内这几年考试的分析:近几年中医内科的难度都比较适中,感觉适中其实是大家本身对中医内科的学习都接触过,临床也多见,这也是外科复习起来感觉更吃力的原因。2017年中医内科考的是最难的,当时出现很多变证选方的情况,这个是很多考生复习的时候压根就忽略了的(如心悸病中水饮凌心证型,正方是苓桂术甘汤,如果出现水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就要用真武汤,这个是证型变方的情况,我的笔记提取了几个重要的变化方,作为可能出题的点编排,其实这也是方剂的基本功)。

相对而言,2018年中医内科学是近几年来考的最简单的,甚至因为中医内科学简单,不少机构指出2018年是最近五年考试中最简单的。2019年的题目难度适中,也是出题比较中规中矩的科目。中医内科学分值占了90分,是所有科目中分值占比最多的,足见其有多重要。中内考查侧重点一定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执业考试的核心,也是中医治病的核心,难点在于A2、A3型题,其中A3题型考了6道题,也就是18问,18分。考查病例题,需要我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判断,做到会辨病,能辨证,懂治法,知方药。这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考察,所以说前面的四大基础重要。2020年的A3题型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

关于中内复习建议:还是以模块化复习为主,在章节编排上,肺系8、心系5、脑系6、脾胃9、肝胆5、肾系4、气血津液9、肢体经络4,八大板块。每个疾病要从概念、病因病机、病证鉴别、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护6个方面掌握,其中是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是重点,考试的主要题目就是这两个板块挖考点内容。概念是对疾病的基本描述,同时要注意和其他疾病的鉴别,其实就是个疾病概念不要混淆,鉴别点要注意挑出来对比记忆。病因病机是重点和难点,是中医掌握疾病特点疾病发展变化的主要依据,不要嫌麻烦,对照视频补充分析是有必要的。

辨证论治的复习上,主要是每个证型的名称的证素构成,证素的命名其实是有规律的,一般是病因+作用动词+病位(文末会有列举)。在分析证型的时候,要分析“虚还是实”、“寒还是热”、“痰还是淤”等等证素,然后证素在对应脏腑会产生什么病机病理变化,比如一个咳嗽的证型痰热郁肺,证素其实是“痰”、“热”作用在病位“肺”,其中“郁”是作用动词,这个字其实在考实践技能第一站的时候写错了也不要紧,郁写成蕴、犯、侵都不能算错,只是“郁”可以最准确地表达痰热对病位“肺”的作用。这个时候如何去分析,其实就是痰有什么特点,热有什么特点,肺有说明特点,“咳嗽气息急促”是痰阻热又加重痰阻,“或喉中有痰声”是痰为主,“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是热对痰的负担加重对肺的影响,同理其他的症状如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都可以顺理成章的解释,最后舌脉“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再做一次验证,做题的时候可以用舌脉去检查自己诊断的证型是否有问题。舌脉其实可以读到非常多的信息,是虚是实,是寒是热,是真是假,是瘀是痰,一目了然。当有相似的证型时,要相互鉴别好,对比学习可以巩固对这个证型的认识。

一个疾病的证型有多个,是代表病情的不同阶段或者是不同病因侵犯下的阶段表现,要掌握这么多证型,单纯的默写记忆当然可以,最好是能够从疾病本身推断出病情进展下可能出现的证型变化,不同可能病因对这个疾病的影响产生的证型,这个才能更好的对每个疾病的证型做完整的掌握。如果采用默写的形式,我可以分享一个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就是一个病,盖住证型,看到病名和方剂,写证型;或者盖住方剂,看到病名和证型默写方剂,大家可以试一试。特别是2021年考试的考友,可以慢慢学慢慢背,试试这个方法。今年考试的考友,现在到了考前阶段,应该并政法方要吃透,在操作复习的时候也学了中内的30多个病,现在应该问题不大。

中医内科学2020年改革情况,相对来说改革不大,几个疾病做了删减调整,更加符合现代常见病的范围,当然也是中医在治疗急重症中的式微表现,挺可惜的。具体变化有:

共性调整:细目要点中的概念,均改为“概述”;“诊断与病证鉴别”,均改为“诊断与鉴别诊断”。 

具体变化: 

“心系病证”中删除“真心痛”,增加“心衰”  

“脾胃病证”中“痞满”改为“胃痞”  

“肝胆病证”中“积聚”改为“积证”和“聚证”,增加“瘿病”  

“肝胆病证”中删除“关格”,增加“阳痿”  

“气血津液病证”中“自汗、盗汗”改为“汗证”。

关于2020中医执业15门、中医助理14门总的分值分布和中基分值情况如图:

2020年中医执业笔试各科目及分值分布预估

(目前预测单元分布及分值,仅供参考,最终以考试试卷为准)

2020年中医助理笔试各科目及分值分布预估

(目前预测单元分布及分值,仅供参考,最终以考试试卷为准)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 90分


第一单元 肺系病证 - 16 -
第二单元 心系病证 - 8 -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 - 10 -
第四单元 脾胃病证 - 18 -
第五单元 肝胆病证 - 10 -
第六单元 肾系病证 - 6 -
第七单元 气血津液病证 - 16 -
第八单元 肢体经络病证 - 6 -                                  

2020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 45分


第一单元 肺系病证 - 8 -
第二单元 心系病证 - 4 -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 - 5 -
第四单元 脾胃病证 - 9 -
第五单元 肝胆病证 - 5 -
第六单元 肾系病证 - 3 -
第七单元 气血津液病证 - 8 -
第八单元 肢体经络病证 - 3 -                                  

详见如下文章:

中内每个病的要求掌握的有,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病证鉴别、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护,非重点病的预防调护没有要求,一般来说预防调护也不是考试的重点,重点是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是最最重要的。

在操作的时候很多人都背了病-证-方对应,对现在中内的复习帮助很大,笔试的病-证-方和操作有几个地方是不一样的,中内基本一样,妇科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详见在本公众号文章,实践技能内外妇儿病证法方文章。下面从每个单元每个病开始逐一解析,希望对大家再收中内复习的收尾有帮助。

//////////

第一单元肺系病症,8个病,有14-16分的题。重点病在感冒、咳嗽、哮病、喘证。一般这几个病一个在2-3分左右,其他的几个病平分1分。

感冒病病因病机和时行感冒的鉴别是考点,重点在感冒的辩证论治,很多病的辨证论治中会有一句首辨什么,再辨什么的话,其中首辨是重点,首辨一般是辨证的大分类。辨证论治考的治法、选方、变方(大纲要求的变方,大部分在笔记上有)都有可能考到,转归和预防调护简单(一般常规简单的不考,会考的后面会重点说到)。

咳嗽病因病机很重要,注意咳嗽的病位(在肺,和肝脾相关,久病及肾),病机是肺气上逆,要注意和喘证、肺痨(阴虚系证型的要注意)鉴别。咳嗽的治疗原则(用药宜忌),各证型的治法和代表方都是重点,要重点掌握。近几年简单的证型因为考过很多次,一般会出偏难的证型。预后和调护无特殊。

哮病要和喘证相鉴别,有可能出诊断病的题,哮病的病位,首辨,辨证论治是重点。喘证病机和转化,病位(虚、实病位),首辨和辨证论治是重点,在转归中可向肺胀、水肿发展。

肺痈几个证型选方常考,要注意肺痈诊断中的一个验痰和验口味法,转归中会分清何为顺证何为逆证。肺痨和肺痈类似,辩证选方常考,还要注意其基本病机、病理因素和对应的治疗原则。肺胀和肺痿选方已经不再是重点,要考主要在知道辨病和辨证论治中的治法,万一考到选方,也要根据方剂和中药的基础学会排除,要有虚、实、寒、热的观念(这个观念时时刻刻都要在,能迅速排除很多干扰选项)。肺胀的病机和肺痿病机、临床表现要了解。肺痿注意临床表现和选方,主要以发作不已或次第出现的咳吐浊唾涎沫、气短为主症,分肺燥津伤(虚热)-麦门冬合清燥救肺、肺气虚冷(虚寒)、甘草干姜汤。

//////////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一共心悸、胸痹、心衰、不寐四个病,心衰为今年新增加的疾病(去除真心痛),都是绝对重点,一般分值在6-9分

心悸病位要掌握,和奔豚气要注意鉴别,首辨虚实,虚者心无所养(气血阴阳虚),热者侵扰心神(痰饮瘀火扰),六个证型的辨证论治的治法和代表方都有可能考,要重点掌握,还要注意其中真武汤的变方情况。胸痹的病位、基本病机(阳微阴弦,在四大经典中也特别强调过,理解阳微阴弦对胸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胸痹主要会和真心痛鉴别,要注意治疗原则,本病的辨证论治要重点掌握。证型都是重点。

心衰较真心痛,临床更常见,中医的办法也更好,所以今年新大纲增加此病,注意慢性心衰病机“虚”、“瘀”、“水”,联系西医诊断,对本病的把握更充分:高血压+呼吸困难(活动后、夜间阵发、端坐呼吸)+干湿啰音+左心扩大=左心衰。不寐是考试的重点,病位、基本病机都要重点掌握。辩证首辨虚实,辨证论治要重点掌握,在不寐的病位中涉及心、肝、脾、肾,我们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其实在痰热扰心(黄连温胆汤)中体现了,这个证型的变化,就是出现胃中不和,要加消导药以和中。

//////////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一共六个病,除外癫狂、痴呆都是重点病,头痛、眩晕和中风是最重点的三个,本单元一般分值在9-12分左右

头痛先分外感还是内伤,辨证论治大的分类其实很重要,病位(肝脾肾)、病理因素要掌握,还有一个头痛和归属经络这里要在重新温习一遍(笔记上有,非常重要),最后辨证论治的治法、选方都要掌握。头痛的引经药,久痛不愈加搜风通络的虫类药要掌握这两个知识点。眩晕的病位、病理因素要掌握,要知道首辨脏腑,掌握治疗的基本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5个证型的治法方剂要记住。

中风是一个大病,这一个病可以考2-4分,是必考的病,可能会出A3题。基本病机、病位、病理因素都要掌握,还要重点知道和痫证、厥证、痉证鉴别,知道中经络和中脏腑(神志)的区别,要区分闭证(阴、阳)脱证。辨证论治也要全面掌握。证型较以往的大纲有较多变化,一定以最新的大纲指导用书或笔记为准。

癫狂要注意区分癫病和狂病,病位和病理因素(气为先)、病机关键要掌握。治疗原则要注意分期,虽然不是重点病,其中痰气郁结和痰火扰神、痰热瘀结较为常考。痫病要注意和其他病鉴别,可能考辨病题,注意病理因素:风、火、痰、瘀,又以痰为重要。首辨轻重,治疗原则要注意标本情况,证型中痰火扰神常考。注意辛热开破法是针对痫痰难化这一特点而制定的治法。痴呆基本病机、病位和其他病的鉴别是重点。

//////////

第四单元脾胃病,一共九个病,都属于重点病,辩证选方都有可能考到,而且有些病的证型类似,需要注意。本单元一般在15-20分,平均一个病会有2分左右的题目。

胃痛一般还和肝脾相关(很多病的病位,在学会证型以后,都会反向推导出来),和其他病的鉴别也较为容易,辨证论治需要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经常考)。辨证论治要重点掌握。

基本病机、特点要掌握,要首辨虚实,治疗原则(调脾胃升降,行气消痞满),辨证论治和证型变化都要掌握。呕吐病机、治疗原则和辨呕吐物分辨证型是重点:(1)呕吐物酸腐量多——食积内腐;(2)呕吐苦水、黄水——胆热犯胃;(3)呕吐酸水、绿水——肝热犯(4)呕吐浊痰涎沫——痰饮中阻;(5)呕吐清水——脾胃虚寒;  (6)泛吐少量黏沫——胃阴不足,辨证论治要掌握。噎膈病的病位,病理性质(痰、气、瘀)要掌握,要知道和梅核气的鉴别,辨证论治4个证型作为一般掌握。

呃逆的病位(膈),要注意和干呕、嗳气鉴别,理气和胃、降逆止呃是基本治法,掌握呃逆的几个证型,特别注意胃火上逆的表方和脾胃阳虚表化方。腹痛基本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病理性质(寒热虚实)要掌握,要注意区分内科、外科、妇科腹痛,首辨腹痛的缓急,要全方位掌握辨证论治,还有寒邪内阻证型变方的情况。

泄泻一定要和痢疾(赤白脓血便)区分,包括证方也一定不要搞混。泄泻的病机特点、病位、病理因素(湿),内因脾虚是关键,要掌握。泄泻首辨暴泄与久泄,在基本原则中,一定要注意暴泄不要关门留寇,久泄不要分利太过,李中梓的治泄九法可能考到,重点在辨证论治的治法和选方。

痢疾特点和泄泻有明显的区别,一定要搞清楚。病理因素(湿热疫毒)、基本病机要掌握,辨证论治(刘河间的话)中要注意初通久涩,赤多血药,白多气药。特别注意治痢三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同时各证型的治法和选方要掌握。便秘主要注意选方的情况,疾病病因病机治法相对简单也不常考。

//////////

第五单元肝胆病一共七个病(积聚分开说明,增加瘿病),其中绝对重点是胁痛和黄疸。本单元一般分值在8-12分,胁痛和黄疸平均可出2-3分,尤其是黄疸注意考A3题型。

胁痛中要掌握其病位、基本病机(肝络失和)。胁痛的辩证要点辨气血辨虚实是重点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证型治法和选方较为简单,也是重点考察点。

黄疸中是本章节最重要的,黄疸的病位、基本病机、病理性质(阳黄湿热、阴黄寒湿)都要掌握。鉴别中尤其要注意阳黄、阴黄、急黄的鉴别。辨证论治首辨阴阳黄,治疗大法是化湿邪、利小便。辨证论治的治法选方都要求掌握(阳黄、阴黄重要)。

以往积聚一病分开讲述为积证、聚证两病(气聚血积),其中积证为淤血凝滞为主,辨证论治作为一般掌握。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注意辨气、食、痰、粪——气滞(嗳气得舒)、食积(嗳腐吞酸)、痰阻(呕恶苔腻)、燥屎,,辨证论治作为一般掌握。

鼓胀的基本病机、病位是重点,要知道和水肿鉴别辨证论治要求掌握,是选方爱考的点。新增疾病瘿病作为常见病提入内科中,主要注意基本病理:气滞、痰凝、血瘀,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治法也针对病因病理提出:理气化痰,消瘿散结。疟疾病要掌握病机、病位。基本治则是去邪截疟,疟疾的辩证选方是考试较为爱考,也要掌握。

//////////

第六单元肾系病证一共水肿、淋证、癃闭、阳痿四个病,其中水肿、淋证是重要的两个病,一般本单元考6-8分,水肿、淋证可以考到4-6分。并且可能出A3题型。

水肿的病位(肺脾肾,关键在肾),基本病机、病理因素要掌握。辨证论治,以阴阳为纲,首辨阴阳水,要知道阴阳水的鉴别。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发汗、利尿、泻下逐水——治水三法(“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辨证论治的治法和选方是重点要求掌握的,这里需要说明湿毒浸淫证可以有表证的情况,这个和风水相博不能鉴别开,湿毒浸淫是热毒为主了。

淋证病理因素是湿热邪,血淋和尿血的鉴别(主要在有无痛),首辨六淋的类型,重点在这几个淋证的选方,基本上是必考的题。癃闭要掌握基本病机和病位,要知道和关格的鉴别,首辨虚实,治疗原则是以通为用,辨证论治要掌握,特别是脾气不升中变方的情况。阳痿要注意病位—宗筋,重点在选方上。

//////////

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病一共涉及到9个病,分值在15-18分,属于重点单元,其中郁证、血证、痰饮、消渴、虚劳属于本单元的重点病

郁证的病位(肝,涉及心脾)要掌握,注意鉴别梅核气和虚火喉痹,辨证论治治法和选方都很重要,前面在四大经典《金匮》中提到妇人病用半夏厚朴汤和甘麦大枣汤的情况。血证概念、病机、病因都作为简单了解,主要是辨证论治的选方是重点必考点。注意治疗三原则:治火、治气、治血。血证也有可能出A3题型。

痰饮一定要会区分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要掌握痰饮的部位、基本病机。痰饮的治疗以温化为原则。各证型的治法和选方都要掌握,特别是治法上。消渴的病位、基本病机要掌握,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辨证论治首辨病位(三消——多饮:上消—肺燥津伤;多食:中消—胃热炽盛;多尿:下消—肾虚为主),针对病机的治法是清热润燥、养阴生津。辨证论治的治法和选方都是重点。

汗证分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要掌握基本病机。辨证论治选方较为简单。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病理性质要了解,注意鉴别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首辨虚实,注意辨证选方是重点。虚劳病位在五脏,先后天的脾肾是重点,气血阴阳的虚损,治疗上补益为主,要重视补益脾肾在虚劳的作用,辩证选方是重点,注意不要混淆。

癌病较老大纲改革很大,不再以病位分证型,统一了证型,一般癌病考基本治疗原则(扶正祛邪),分清楚初、中、后期的对应治法,选方上作为一般了解吧。厥证的病因、病机、病位都要掌握,还要注意和眩晕、中风的鉴别,首辨病因,厥证还要注意辩气(肝气上逆)、血(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治疗原则是醒神回厥,辩证选方痰厥要注意。

//////////

第八单元肢体经络病,包括痹证、痿证、颤证、腰痛,其中痹证、痿证、腰痛是重点,本单元一般分值在6分左右。

痹证是本单元的重点,考2-3分,包括痹证的病因病机和痿证的鉴别都是重点,辨证论治要首辨病邪,行、痛、着、热痹一定要知道鉴别。基本治疗原则是祛邪通络。辨证论治的治法和选方都是重点,特别是风寒湿痹几个证型,还要知道行痹的变化方。

痿证要掌握其概念,辨证论治中“治痿独取阳明,泻南补北”等理论要理解,辩证论治的治法和选方都要求掌握。颤证病机、病位、病理因素(风、火、痰、瘀)要掌握,辨证论治的选方属于一般了解。

腰痛是最后一个中医内科病,也是重点病,病位在腰府,基本病机是筋脉痹阻,腰府失养,辨证论治要分清楚外伤和内伤腰痛,区别其治法,辩证治法、选方都是重点,还要注意寒湿腰痛、肾虚腰痛的变化方的情况。

关于辨证论治部分,上文都没有展开来说,因为都必要要掌握背诵的程度,在操作复习的时间就已经做了很多疾病的背诵,所以学起来至少比外妇儿好很多,在笔记后附带了歌诀,可以参考背诵,本公众号也有文章:

在上文未提及的关于辨证判断证型的这类题目,其实是属于简单题,辨证型是中医的基本功,如果辨证型没有90%以上的正确率,那中医基础就没有过关。其实中医的辨别证型的题目还是占比较多的,这也就是常说的:考中医就是考辨证论治的道理。中医内科的辨证判断证型以及治法(根据判断的证型可以直观的选择治法)的分值大概在20-25分,分值很多,且等于送分题,这也是大家感觉中内再难也不会非常低的原因,而外科以辨病为主,如果没有复习,可能的错误率高很多,所以感觉外科更难的原因。

这里我根据沈绍功教授的“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做一份中医执业考试的“证素组合快速辨证秒杀法”,以帮助各位考友更快更准的去作出辨证,以下为主要内容:

一、虚证分四类定五位  

1.四类:气、血、阴、阳  
气虚证: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气短促。 
血虚证:舌质淡、脉细数、面晄白。 
阴虚证:舌净质红、脉象细数、五心烦热。 
阳虚证:苔薄白、质淡胖、脉沉细、迟部弱、形畏寒。 


2.五位  
心主证:心悸  
肝主证:胁痛(症状遇情绪变化加重)  
脾主证:肢倦  
肺主证:咳喘  
肾主证:腰酸  
四个基本虚证和五脏定位主证加以临床组合,便于舍繁从简,相对精确,如心的虚证  
心气虚:气虚证加心悸  
心血虚:血虚证加心悸  
心阳虚:阳虚证加心悸  
心肺气虚;气虚证加心悸、咳喘  
心脾两虚:心血虚证加气虚证加肢倦  
心肾阳虚:阳虚证加心悸、腰酸  

二、实证分八大纲目  

淫、痰、饮、湿、滞、瘀、食、虫——其中以淫、痰、瘀、滞为主。 
淫: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以风、寒、火为主。 

1.风分内外。 
外风是外感病的总因。主要分风寒风热,有四个鉴别点: 
风寒:苔薄白,脉浮紧;寒大于热;咳痰稀沫;无汗头痛  
风热:苔薄黄,脉浮数;热大于寒;咳痰粘稠;有汗咽痛  
内风有六个主证三个类证。 
主证:眩晕,麻木,震颤,抽搐,强直,昏迷。 
证类:肝阳化风(舌红脉弦)、热极生风(苔黄舌绛,脉象弦数)、血虚生风(舌淡脉细)。 

2.寒分内外。 
外寒:风寒,兼外燥(口鼻咽苔干燥、干咳)称凉燥。 
外寒若以怕风为主,汗出则为表虚证,又称太阳中风证。 
外寒侵入经络筋骨,出现关节拘急凉痛,称为寒痹或痛痹。 
外寒直中脾胃,出现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称为中寒、直中、寒凝、于胃、太阴证。 
内寒即阳虚证,又称虚寒证。 


火邪也有内外之别,温、热、火三者同性,仅轻重程度及病位不同。 
外邪者称温或热,内生者称为火。 
外热既风热,外热夹外湿(午后发热,汗出热不解,头重如裹,苔薄腻,脉浮数)称上焦湿热证。 
如果发生在暑季则称为暑湿证,也即外暑。 
内火应分清虚实,并注意生风动血。虚火同阴虚相关,也称虚热证。实火以热盛症,苔黄,质红,脉数为主。 


3.热盛证有八个定位  
心火:口疮,口苦,心烦  
肝火:胁满,易怒,目赤  
脾热:消谷善饥,弄舌  
肺火:粘痰,鼻干,鼻出血  
胃火:口渴引饮,龈肿  
小肠火:尿频,尿赤,尿痛  
大肠火:肛灼,热解旁流  
膀胱热:癃闭,淋浊  
实火兼伤阴:身热夜甚,斑疹隐现,扰神见心烦不寐,舌红绛脉细数称为火停营分证或少阴热化证。 
火停血分证:生风动血讲高热,斑疹,血证,舌紫绛有刺,脉虚数。 


4.痰:狭义者储留肺脏,肺为储痰之器。主症咳喘,咳痰,喉鸣。广义流传全身,脾为生痰之源。 
六个主症,五个定位  
主症:苔腻、脉滑,头重,胸闷,口粘,纳呆。按其性质分四类: 
寒痰:清稀泡沫,畏寒苔白  
热痰:粘稠有块,烦渴苔黄  
燥痰:难咯带血,咽干苔燥  
湿痰:痰多易咳,纳呆苔腻  
定位: 
痰迷心窍:眩晕心悸,癫痫狂证,中风昏迷  
痰停少阳:往来寒热,胁满易怒,喉如物梗  
痰阻中焦:胸脘堵闷,嘈杂不饥,肢体沉重  
痰窜经络:瘰疬痰核,阴疽流注  
痰注四肢:麻木偏瘫  

5.饮:多为局部,关系脾胃,因部位分四类  
溢饮:停于肌肤,见水肿  
支饮:停于隔上,见咳喘难卧  
悬饮:停于胸胁,见胁涨引痛  
痰饮:停于胃肠,见肠鸣纳少  

6.湿:指内湿,大多热化,少数寒化。大多停于中下焦。 
中焦称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下焦称大肠湿热、膀胱湿热、肝胆湿热证。 

7.滞:分气滞和气逆。 
气滞主要肝气郁结,七情为病因,胸腹胁脘胀满作痛和情绪变化为主症,常见弦脉。 
气逆有三:肺气上逆咳喘,胃气上逆呃逆,肝气上逆眩晕。 

8.瘀:瘀血,三个指标  
局部血结证:定处刺痛,拒按,肿块  
全身血滞证:紫绀,舌质紫斑,脉涩  
离经血溢证:血块,瘀暗。 
有六个证类,五个定位。 
六个证类: 
气滞血瘀:胀憋而兼刺痛,拒按或见肿块,脉沉弦  
寒凝血瘀:拒按色暗,得温稍减,脉紧沉迟  
热结血瘀:少腹硬痛,神乱如狂,小便自利,脉沉实 
气虚血瘀:心悸乏力  
阳衰血瘀:面黑唇青,腹大肢肿,畏寒肢冷,脉沉细迟  
阴亏血瘀:形瘛瘲,隐痛目涩,脉弦细数  
五个定位: 
瘀阻于心:脉细结代,心悸刺痛,精神异常  
瘀阻于肝:胁痛痞块  
瘀阻于腹:肿块拒按,闭经痛经  
瘀阻于肺:胸痛咳血  
瘀阻于肢:肿麻肌衄  

9.食:食阻,停于胃脘,主证:苔厚腻,脉滑实,脘腹胀痛拒按,厌食嗳腐。 

10.虫:虫积,五斑显露,绕脐阵痛,异食纳差,面黄肌瘦,夜眠磨牙。 

总得来说,中医内科学,要记的东西很多,分值占比很高,当然因为大家复习中医内科积极,和方剂学直接相关,都是临床常见病,在大学也都学过,再加上操作背过很多证方,都会觉得中医内科学其实比外妇儿复习起来要简单。所以在这里就说这些,大家一定要再把知识点捋一遍,尽量做到中内在80%以上正确率的分数,给外妇儿分担一点压力。当然,我是希望大家认真对待每一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