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有一天就出伏了!一年中凶险29天来了!艾灸不能停,尤其是是这类人!一定要警惕!

 lxr1843 2020-08-24

2020.08.25 

农历:七月初七

庚子年【鼠】年

甲申月 庚子日

出伏

今天是8月23日,还有一天就出伏了,三伏即将过去了,我们也将进入了一年中最为凶险恶毒的29天时间!一定要警惕!

出伏到秋分

8月25日——9月22日

共29天,最为凶险!

这29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波动最频繁的时候。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

“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爆发!”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才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

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记住这5点,才能过好这凶险29日:
1、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其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这10种滋阴润燥的食物: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芹菜、香蕉、苹果

这10种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比如芹菜、洋葱就是天生的降压菜!香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也可以对抗身体中的钠离子,起到降压的作用!不妨把这个菜单转给家里做饭人,让全家都吃的健康一些!

2、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介绍,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可以去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3、喝得“多一点”

这个时候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今天给大家介绍3款药茶,可以说是理气润燥、平稳血压的神器!

4、睡得“早一点”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这时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5、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小孩“春捂秋冻”一下更“皮实”,不易生病。

而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的多!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每一次提起三伏天,都带着艾的情怀,鼻间似乎还能嗅到艾烟的清香,陪伴了我们整个夏天的三伏灸,难道就要随着出伏而告别了吗?

不,还没有结束。经历了三伏灸的伏前解毒、初伏驱寒、中伏清养、末伏化瘀,而今,我们走到了最后一步——伏后固本。如果没有把握好伏后养生这个重要阶段,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三伏灸的效果,还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伏后固本必灸穴位

8月25日~9月22日是伏后固本的重要时期,此时开始进入“多事之秋”,人体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艾灸肺俞穴、合谷穴、气海穴、神阙穴、足三里穴,不仅可以对之前的三伏灸效果进行巩固和加强,还可以激发人体自愈力,达到防病养生的目的。

肺俞穴:肺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肺脏的背俞穴。艾灸肺俞穴可以起到温肺润燥、强壮皮毛、开通鼻窍、止咳平喘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和改善秋燥的各种症状。

位置: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合谷穴:中医认为合谷穴“可通调百病”,具有镇静止痛、清热解表的作用,对牙痛、咽痛、头痛、腹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还能调理感冒、头昏困倦、神经衰弱、皮肤瘙痒等。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气海穴:此穴能加快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是人体一大保健穴位,是调理气血虚弱类疾病的必选穴位。

位置: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

神阙穴:中医认为神阙穴连着人身的真气真阳,能够大补阳气。经常艾灸神阙穴,可以健脾和胃、培补元气,提高人体免疫力。

位置:肚脐的正中央。

足三里穴:此穴是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保健作用。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