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夷酸,观音酸,红茶酸,熟普酸,茶叶出现酸味说明品质不好吗?

 小陈茶事 2020-08-26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天七夕,王小团的另一半出任务去了,没有陪她看海。

下午的时候,她穿了件新旗袍过来,蹭着喝天心村茶农刚寄来的岩茶新茶。

正喝了一泡正岩的肉桂,刚坐下时渴急了的她,端起杯子直接闷了一大口茶汤。

刚咽下汤水,她就连忙的揭开盖碗看茶。

闻了香气,又看了叶底后。

再倒了一小杯茶喝进去,转过头来问,你们喝的是不是新茶,怎么带有股酸味?

我一边重新提起水壶,冲入沸水,接着泡下一道茶汤,头也不抬的回她,是新茶啊。

“什么?新岩茶也有酸味,这还是武夷酸吗?”

出汤后,照例闻了盖香,细啜汤水,确实微微有酸感。

不过这倒不是武夷酸,而是茶农说的新茶吐酸期。

武夷岩茶里的酸,像是黛玉的心情那样,带着微微的酸,半隐半露。

要是喝起来像山西陈醋那样的酸,那可就不对劲了。

如此一杯酸倒牙的茶汤,太败坏饮茶的雅兴!

《2》

茶圈里常听人提起,茶叶发酸是由发酵引起的。

不然,怎么绿茶黄茶这类不发酵或发酵程度极轻的茶叶,鲜少有人提到喝茶时尝到了酸味。

然而在喝红茶岩茶等茶叶时,常能听人提起武夷酸、红茶酸、熟普酸、观音酸等说法。

那么,茶叶的发酸和发酵之间真是有因果关联吗?

事实上这两者之间,一前一后确实有牵连,但却不是前因与后果的关系。

茶叶的发酵和日常生活里的发面团、酿酒酿醋等“发酵”,不是同一个概念。

真正意义上的发酵,要用特定的“菌” 来作用。如发面团要靠酵母菌,酿醋要有醋酸菌等。

而传统六大茶类划分里的发酵与否,则是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让鲜叶内含物发生以多酚类物质酶促氧化为主体的,形成红变的过程。

红茶、武夷岩茶、铁观音、熟普等,它们的制茶过程里有发酵这一项工序。

任何茶叶的发酵目的,万变不离其宗,为的是让茶从生变熟,去掉青臭味,让茶香茶味更加个性鲜明。

按发酵程度的不同,铁观音、武夷岩茶等归入为青茶一类,大方向是半发酵茶。茶叶初制后要达到“绿叶红镶边”的效果。不过在制茶发酵程度适中的状态下,“红边”的出现不宜太多,不然会有损好茶的整体风味。

而红茶,属于全发酵茶,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转化得较为彻底,保留下来的茶多酚、咖啡碱等苦涩刺激物质较少,性味更为温和。在加工制作时,红茶要经过揉捻(揉切)、发酵等工序,促进多酚类物质不断的转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独特的风味物质。当发酵程度达到恰当的状态时,要及时控制茶叶整体的发酵势态,以免过度发酵生出酸味。

至于熟普,它的加工过程中有“渥堆”这一特殊工序,利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通过茶叶堆积促使其内含物质缓慢的变化。另外,作为可以长期储存的一类茶,在妥当保存的前提下,熟普可以在后期实现越陈越醇的特点,汤水甘醇,风味独特。

从茶叶的发酵本质而言,经过发酵后的岩茶、铁观音、红茶、熟普等,不应该在制茶过程中生出酸味物质。

除非是工艺不当,造成的恶果。

换言之,发酵不当的茶,更容易出酸味。

这该如何理解呢,大家可以从茶叶的发酵过程上,进行联系。

发酵的形成,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高温与高湿。

有了温与湿的前提下,是让茶叶孕育出酸味的温床。

当茶叶一旦发酵过头,产生酸败反应时,便会生出呈酸的物质。

好比揉面团时做馒头时,遇上膨胀到两三倍大的面团时,撕开表层,凑近能闻到一股酸掉了的气味。

故而,茶叶的发酵并非是让红茶、岩茶、铁观音等出现酸味的借口。

制茶工艺不精,发酵不当,以及存茶不佳,茶叶受潮劣变,才是让一款好茶发酸的真凶!

《3》

武夷酸,观音酸,红茶酸,熟普酸,是怎么回事?

先实话实话,从任何的茶叶里尝到明显的酸味都不正常。

岩茶的“武夷酸”,来源自茶叶与生自来的天然有机酸物质,由没食子酸、草酸等物质组成,是一种正常的酸。

喝一泡武夷岩茶里的水仙、肉桂、大红袍时,若是味蕾较为敏感的朋友,会在汤水咽入喉咙时尝到丝丝的酸味。

如若游丝,并不明显,为整体的茶汤风味增添了别样的层次。

但从喝茶体验看,由“武夷酸”带来的酸味影响并不分明。

若是一泡岩茶打着“武夷酸”的名义,结果茶汤尝到口却是酸味异常明显,喝茶过后能感觉到舌根都在泛酸味,那就是过度偏酸了,是品质出问题的表现,不在正常范畴内!

同理,铁观音的“观音酸”,也是种极弱的酸味体验,并不占滋味的主流。

喝传统型的铁观音时,不能将目光集中在喝茶汤里的酸味上,否则会被带偏了路。

酸得若隐若无,才是正常的范畴。

能直接酸倒牙,那可就是出大问题了!

红茶里的“红茶酸”,茶圈里很少被提及。虽然平时常会有茶友提起,为什么他买到的红茶喝起来带酸味。

但是,经过一番排除法后,大多发现是茶叶发酵过头的原因。

正常品质的红茶,不该有酸味。

哪怕是用沸水去冲泡,也不可能会让茶叶泡出酸味来。

红茶里的酸味物质生成,和发酵不当有关。从桐木茶农那里曾经了解过,他们当地在做正山小种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一道“杀青”的工序。

过去是将茶叶放在铁锅里炒,俗称“过红锅”,而现在大多是放在萎凋槽里加温杀青。

当茶叶的发酵程度到位后要及时的杀青,利用一定的温度,使得茶叶内的酶失去活性,停止多酚类物质的转化。

由此做出来的正山小种,才能形成独特的鲜醇清甜风味,不易出酸味。

而普洱熟茶里的“熟普酸”,也是如此,并不被认可。

品质上好,没有渥堆过头的熟普,好端端的不会生出酸味。

喝茶时,熟普的茶汤以顺、滑、醇、厚著称,不该尝出明显的酸味。

从饮茶的体验感而言,更不会出现酸味尝到嘴巴里后,能化开成甜的说法。

毕竟,茶叶里的酸,和苹果、葡萄、橙子等带来的天然微酸不同,它们大多是靠水+温度生成的酸味物质,对好茶而言是负面的存在。

如同被做酸的面包、豆腐那样,并不为世人的口味认同。

饮茶过程中,酸味能化成甜的说法,无疑是天方夜谭。

茶汤的清甜、甘甜等滋味来源,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茶叶内的天然可溶性糖等,和酸味压根沾不上边。

武夷酸也好,观音酸也罢,茶叶的滋味组成里不该强调酸味。

好茶喝香清甘活,鲜香醇爽,方才是正道。

《4》

茶叶的酸味,有好坏之分吗?

答案是看情况来定,有的茶出现微酸是正常的,如武夷岩茶。

但有的茶是不该出现任何酸味的,譬如白茶、绿茶等。

对这点大家感兴趣可以查一查化学资料,这是由它们的工艺特性决定的。

绿茶和白茶的加工方式虽然不同,但制茶的核心无非是尽量将茶叶的含水量做干。在不过多损耗茶叶养分的同时,尽量让茶叶的干度做到越低,越利于后期的保存。

以白茶为例子,来聊聊酸味的来源是怎么一回事。

喝茶时,尤其是喝存了很多年的老白茶,大家更要警惕酸味的出现。

当一款新茶在你刚买入手,泡来试喝的时候,没有酸味。

但是放了半年一年后再泡来喝,沸水冲下去,揭盖就是浓重吓人的酸味。

按胡建人喝了多年茶的心得体会看,茶叶酸了,那就是坏了。

买茶的时候不酸,放到后面变酸了,那必然是没有保存好的影响,茶叶被存坏了。

茶友们平时在喝白茶时,如果你买到的/喝到的/遇到的新茶一律是不酸的,那么自然不能听信这样的谗言——“老白茶存久后会发酸”。

试问一款原本没有任何酸味体验的茶,是如何在后期无中生有,变出酸味的?

猜过去,背后的原因也不复杂。

无非是茶存坏了,受潮了,干茶进水了。

在水汽的作用引导下,茶叶发生了酸败,自然就变酸了。

喝老白茶时,遇到发酸的茶叶,可不能再去相信“茶叶的酸分好闻的酸和不好闻的酸”这套奇葩说法。

以免入手了存坏的茶,既伤钱包,又喝到烂茶伤身体。

《5》

适度饮茶,有益健康。

养生喝茶,不能盲目的入选一杯酸溜溜的茶汤。

任何的茶叶里,不论岩茶也好,红茶也罢,它们都不该过分的推崇酸味。

传统的六大茶类里,经过较高程度发酵的红茶、熟普,它们在工艺恰当的前提下不该有酸味。

除非是发酵时没能控制好程度,工艺出了差池,才会做出一款酸味极重的茶。

茶叶喝起来发酸的原因,和发酵与否无关。

而是和湿度温度相关,茶叶存坏了潮了,自然容易生出呈酸的物质。

当我们在喝茶时,不管是红茶、岩茶、白茶、熟普、铁观音,茶叶刚买来喝着不酸,后期越放酸味越明显。

那就不用再迟疑了,这样的茶绝对是存坏了,才会有这么糟糕的表现!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20),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