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收藏!疫情下的三高患者、心衰患者的家庭管理注意事项......

 昵称46509957 2020-08-2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汹汹而来,对于我国的三高人群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结合《柳叶刀》等全世界顶尖医学期刊发表的数据并综合全国患者近日来的相关数据来看,基础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病人、年龄4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其中慢性病已超过半数。因此,有“三高”等慢性基础病的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患病后很容易转为重症。

近来,随着疫情最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商场、餐厅等相继开门。但黎明前,三高患者仍需要注意时刻监测自己,以下温馨提示请务必牢记。


专家介绍


吴绮楠,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分泌肾病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糖尿病专委会急危重症内分泌代谢病学组副组长,重庆市医学会糖尿病专委会糖尿病足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糖尿病专委会青年委员兼秘书长,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儿科学专委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脂肪肝联盟重庆市专家委员会委员。

01

大家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加强防护,全面做好自我和家庭的安保工作,是防止病毒“上身”的保护伞,避免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多饮水是首先需要做到的。

02

其次,就是规律生活、均衡膳食,合理营养,适度运动,多种方式(尽量清淡饮食,避免过度食用油炸食物;三餐定时、定量,以低升糖指数饮食为主,限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选择优质蛋白质饮食,营养合理多样化,运动居家适宜,中等强度,每周150分钟,规律作息,不信谣不传谣,克服焦躁情绪,按医嘱坚持服药并定时开药随访)。

03

针对糖尿病患者,需要规律的监测血糖,能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稳定的患者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运用胰岛素的患者或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建议至少每天监测晨起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无合并症的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有多种合并症或高龄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放宽控制范围,一旦发生不适,立即就医。

04

针对高血压患者,除了需要长期控制血压到正常范围、规律饮食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消除焦虑情绪外,还需要注意,由于新冠病毒进入细胞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有关,因此,如果降压方案里面有ACEI如各种普利类药物,如果没有感染冠状病毒,不能为了预防而停药,也不建议换药。

05

针对冠心病患者,由于ACE2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靶点,因此,心血管方面的防护显得特别的重要,高糖高脂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焦虑的情绪状态等都可以导致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下降,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因此,长期的二级预防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雷药物等和定期复查仍应坚持。对于高危心血管风险的患者,罪魁祸首低密度脂蛋白LDL-C应严格控制在2.6mmol/L以下,而合并糖尿病等超高危心血管风险的患者, LDL-C应严格控制在1.8mmol/L以下。如有不适,立即就医,还是第一选择。

加强自我防护,规律生活习惯,坚持服药,定期随访,在提高警惕的同时还要放松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病毒!

在这特殊时期如何管理好病情呢?下面请听心血管呼吸内科医生建议。


专家介绍


祝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表现,按照发病的急缓,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心衰主要临床表现可有呼吸困难、踹累、乏力、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的致死率及住院费用均较高,造成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威胁及经济的承重负担。当下住院治疗有限,需更强调长期的家庭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心衰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01

低盐饮食、合理搭配饮食

慢性心衰稳定期的患者需限制食盐的摄入,中国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大小。减少食盐的摄入不仅可预防高血压,对于心衰的患者而言,更能减少体能水钠潴留,减少急性心衰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合理搭配饮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改善心肌能力代谢。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指:谷物、薯类)、蛋白质(瘦肉、鸡鸭、鱼等)、脂肪(油、肥肉等)及蔬菜水果的摄入。确保机体满足对蛋白质以及脂肪、营养元素的需求,同时要降低脂肪含量。推荐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平均每日0.5~1只蛋,畜禽肉80~150g,油25~30g,摄入蔬菜300~500g和新鲜水果200~350g。

02

保持良好的睡眠与心情

通常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有的患者存在失眠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好患者的睡眠管理,除了保持环境安静、关闭灯光外,必要时可予以药物辅助睡眠。适当午休,不超过1小时,否则会影响夜间的睡眠时间。心理状态会影响疾病的康复,急剧的情绪变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衰的急性发作或加重。医务人员需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心衰,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慌。患者家人需与患者加强沟通,倾听患者的倾诉,帮助患者发泄内心积压的情绪。

03

进行体重管理

指导心衰患者进行长期的体重管理。每天早晨起床空腹、排空大小便后,穿重量大致相等的衣服秤体重并记录。如果连续三天体重增加总量超过2Kg,或者一周体重超过2.5Kg,可适当增加利尿剂剂量(每天增加20mg呋塞米或20mg螺内酯),若体重仍继续增加,建议门诊就医,早期干预,避免或者延缓病情进一步恶化。

04

做好容量管理

什么是容量管理,简单的说,就是指每日摄入水的总量及排出水总量的管理。严格控制液体入出量,保持入出基本平衡。入量:一般成人每日入量控制在1500-2000ml,体重>85Kg者可按每日35ml/Kg体重计算。包括饮食、水果、饮水、输液等。出量:包括小便、各种引流液、皮肤、呼吸道、大便含水量等,若入出量相差较大,可能会出现连续的体重增加或双下肢水肿加重,此时需及时就医。

05

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可采取腹式呼吸方法,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吸气时,将双手放在上腹部,尽可能用鼻子吸气,吸气时腹部会有显著凸起表现,双手能感觉到腹部向上抬起的变化。呼气时,需要经口尽可能地呼出更多的气体,此时腹部明下凹,膈肌明显上抬,双手能够感觉到腹部又陷入下降。

06

坚持有氧运动

长期的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肌有氧代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逆转左心室肥厚,最终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推荐每周5~7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累计时间为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70%(220-年龄算出最大心率)。有氧运动类型包括快走、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跳舞等,每天任选1种有氧运动方式,步数不要低于6000步。6000步≈慢跑18分钟≈瑜伽40分钟≈蛙泳12分钟≈骑车30分钟≈跳舞36分钟。避免局部运动量过大。运动时及运动后注意保暖。

文/胖熊     审核/吴绮楠 祝杰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重庆市科普基地  /  重庆市健康促进医院

重庆市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

国家卫健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类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