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讲义乾隆古谱6首歌诀之二

 CeizhuPan 2020-08-27

【玄渺问道&太极法说】今天我们继续说前辈们整理留下的乾隆时代手抄资料,研究先贤们练功法说和隐含在古谱歌诀中的太极秘密。

歌诀二:

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

左宜右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

太极拳讲义乾隆古谱6首歌诀之二

《张三丰太极拳论》原谱内容: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左右前后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譬之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损坏之速乃无疑。虚实要分清楚,一处自有—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玄渺问道独家解读】

此歌诀内容,我们经过与张真人的经典拳论对比,可以确定这就是拳论的内容高度提炼。我们尝试用现代语言对古谱歌诀加以解读。由于本人的知识结构和太极功的水平有限,紧限于自己认知的解读,简单讲仅供参考。

举动轻灵神内敛

(放松是我们老师传授太极拳时说的最多的词语,放松是心法,也是身形的要求。举动轻灵如何得之,究其根源是心的放松和体的放松,双手,双腿,能滴沥耷拉,感觉像断开一样,而里面又像橡皮筋一样连着,这就是太极拳的能断又能连,松懈到松柔,长时间的修炼,由松柔达到了轻灵的境界,因此,举动轻灵不是一下子能做到的,它是每个太极爱好者长时间松柔锻炼的结果,而这个松柔没有止境,一直到老子说的虚极,虚虚渺渺,玄渺深奥。举动轻灵了,我们的神气渐渐地收回于心,气归丹田,举动轻灵促进了我们精神专注,内观体悟,而内观又有助于神意内涵,不外露。)

太极拳讲义乾隆古谱6首歌诀之二

莫教断续一气研

(“研”在古汉语词典里有两层意思是一是细细的磨,二是研究探讨的意思。在本句歌诀里,我更倾向于动词细细的磨,太极拳作为一种动功,它本质是通过运动来体悟和感知身心的变化,轻灵是一种自我状态,它必须通过一定时日的锻炼才能改变原先的身体状态。断续是断断续续,不连贯,前辈要求对太极功的细磨锻炼要完整一气,运行流畅,中间转换没有断点。在太极拳式子与式子之间,有转换承接过程,如何能不断,关键在于起承开合的劲断而意相连的心法,形体看似乎断开了,如左掤到右掤的过渡,要有意气的下落,左掤定式向右掤转换时,注意上身意气下落松到脚掌,随着脚掌反弹开始转身左抱球,继而右掤。意气下落转身,看似外面形体断劲了,事实上左脚的意气始终是练着的,太极拳习练要有式短劲长意远。

太极拳讲义乾隆古谱6首歌诀之二

心意始终上下着落起翻,因此古人讲龙虎劲,太极拳上就是上下相随,能落能起,上下完整一气,在有落点时候,上下能一线贯穿,从涌泉贯穿到百会头顶。此歌诀要求我们太极拳行功走架,要细细研磨,不操之过急,循序渐进,怪不得陈耀庭说他自己经过几十年的体悟习练,才有找到太极的有和无之间的S玄妙之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因此这有限的文字,只能说个大概,肯定不能准确表达太极之道。)

左宜右有虚实处

(这句歌诀讲的是太极拳的虚实,我想借用杨家老谱的虚实诀内容,这样去理解该句会更有启发。)

《虚实诀》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动。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

虚守实发掌中窍,

中实不发艺难精。

虚实自有虚实在,

实实虚虚攻不空。

太极拳讲义乾隆古谱6首歌诀之二

太极拳讲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而双轻不为病,这是轻灵。《太极轻重浮沉解》

“双重为病,干于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一也。双浮为病,祗如漂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半轻半重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

偏轻偏重为病,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因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为病,失于太过也。

太极拳讲义乾隆古谱6首歌诀之二

以上是对双重和双轻的阐述,双重是重心不分,虚实不分,动作迟钝,容易挨打,所以为病。双轻是轻灵,不沉浮,是可实可虚转换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讲义乾隆古谱6首歌诀之二

因此本句歌诀是交代虚实的变化,要分虚实,而半句的左宜右有是指意气有无得转换,好像没有,好像又有了,忽隐忽现,所以本句注重意气在体内的灵活运转,虚虚实实神中会,要细心体会其中的运转。

我们再看杨班侯十八再诀里提到内容

滞在双重,通在单轻。

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这在太极推手和散手里就非常实用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真的太有智慧了。

意上寓下后天还

(此句我的理解关键在于后天还,可能很多人会不理解,这和文言文的语境有关,首先后天还和前面四字并没有关联,前面说明的是太极拳辩证关系,在心法上是如果想向上打,先有下沉,在空间上有三维度,人的空间,上的空间,下的空间,能辩证应用空间与空间的争力。而这个争力是怎么来的,太极拳拳理要求是随人而动,应物自然,是接触点自然而然出来的。所以后天还,是讲本能和自然而然的一种反应,它练的是后天还先天。)

有心有意皆为力,无心无意方为真。这样的境界当然是很难获得的,只有得道高手才会有,我们平凡人只有望尘莫及。

太极拳讲义乾隆古谱6首歌诀之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