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杜甫学写诗!杜甫的政治才能到底多高?从这首诗能看出来

 六不和尚 2020-08-27

和尚有话说

        今天王和尚继续解读杜甫经典诗作。

     上回书说到: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逃出长安来到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新皇帝肃宗李亨,皇帝感其赤诚,授为左拾遗。由于受“房琯案”牵连,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在这一年多时间,是杜甫长安为官时期,这期间他作品从自信昂扬慢慢变为低沉萧索,虽然对国家的忠诚从未改变,但是其心情却越来越郁闷和压抑。

      杜甫家学恪守“奉儒守官”,对国以忠,侍君以诚,交友以义,但是杜甫政治上比较幼稚,并且性格比较激烈偏狭,所以心情容易大喜大悲。房琯,是杜甫旧友,同时也是从玄宗处归来拥立肃宗的早期大臣之一。肃宗登基未稳时,相对比较倚重他;但是肃宗帝位已固,并且和其父亲玄宗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夹在两者之间的房琯难免被肃宗猜忌。同时,房琯此人志大才疏,崇尚虚名,好论兵事而不切实,他夸下海口要带兵评判,但是陈陶和青坂两场大溃败,让房琯的威望跌落到谷底,其政敌也开始攻击他。

       此种情况下,房琯虽仍领宰相之职,但是时常称病赋闲在家,和一班道士清谈虚无,并且他的琴师董庭兰收受贿赂,充当朝官和房琯会面的媒介。这引起了政敌的攻击和肃宗的嫌厌。他终于在五月被贬为太子少师。而杜甫被皇帝授为左拾遗之时,正是肃宗和房琯矛盾最紧张的时刻。

       杜甫只看到房琯少年时享有盛名,晚年成为“醇儒”,每每谈到国家的灾难,就义形于色,而没有看到房琯不切实际的工作态度,同时又觉得那些攻击房琯的人行径更为卑污,于是他就执行拾遗的职权,不顾生死,上疏援救房琯。这种情况下,杜甫的仕途就变得危险了。皇帝对杜甫的喜爱也越来越淡漠,杜甫的政治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这就是杜甫长安为官时期的大概情况。这一阶段的诗作,和尚会详细评述,还原一个复杂纠结的杜甫,敬请期待。(六不和尚微信公众号:midouwei)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

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郑公樗散鬓成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王和尚解诗

      先交代下背景:郑虔,是杜甫长安求官时期结识的朋友,是盛唐著名高士,潇洒诙谐,是唐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同时精通经史、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是一位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他曾题诗在自己的画上,献给玄宗,玄宗在上边题了“郑虔三绝”四个字。

      肃宗还京时,御史中丞崔器把那些接受安禄山父子官爵的官员们都召集在含元殿前,叫他们脱去鞋帽,顿首请罪;郑虔虽然受安禄山命为水部郎中,却因为他装病没有就任,以次三等论罪,贬为台州司户参军。杜甫这首作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题目断句为: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郑虔被贬之时,杜甫没有来得及跟他面别,所以心怀愧疚。这首诗从肺腑流出,万转千回,纯是泪点,都无墨痕,一片血泪,更不辨是诗是情。新君登基,光复在望,在此大喜之日朋友却被贬万里之外,作者心情之矛盾,感慨之悲凉,不问可知,而对朋友之同情,对自己之愧疚更是百转千回,欲言又止。下面细看:

     首联“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这联是给郑虔画像,直言郑虔的风采和特点。樗散,用庄子典故“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意思是一棵不中绳墨,大而无用的树。樗散(chū sàn),喻不为世所用而闲置。

       杜甫用无用之才比喻郑虔,可见用心良苦:其一,郑虔诗书画三绝,但是只能彰显盛世气象而无实用,所以伤其被闲置;其二,虽无用但是足可自得其乐,所以赞其潇洒诙谐;其三,郑虔偶一失足就被皇帝贬斥,郑虔有罪罪至远贬么?杜甫不忍直言,但是意在言外。而“鬓成丝”,言其老迈,据史料,郑虔大杜甫21岁,被贬之日已经66岁,可见其年老。而整句比较有趣,郑公,言其尊敬,樗散言其无用而优游,鬓成丝言其老迈,樗散重点在精神,鬓成丝描写在外貌,虽然只有短短七字,其神貌已经跃然纸上了。

       而对句“酒后常称老画师”也妙。酒后,郑虔嗜酒如命,好酒是名士风流;常称,乃是常自称老画师,可见郑虔很有自知之明,并不以官职俸禄为意,自称不过一个老迈画师而已。这就照应前句“樗散”。据史料记载,郑虔为人风趣幽默,常常使得郁闷奔波的杜甫开怀大笑。所以“酒后常称老画师”,虽画其貌,更见其风神。首联先画其貌,后记其言,可见作者对郑虔之熟悉,也对他很多称许之意,而“老画师”,是郑虔自知语,也是杜甫知己语,更是闲置无用的悲慨之语。如此一个无关政治的老迈画师竟然也被皇帝贬斥在外,其内含同情和愤激就不言而喻了。

      二联“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这一联是名句,妙在对比强烈。郑虔由于没有保持好气节,所以被新朝皇帝贬斥在万里之外,此时郑虔应该伤心,作者也伤心。万里直言其远;严谴,直言皇帝威不可侵犯,而伤心则是直抒胸臆了。严谴之严,暗含作者对皇帝处置的不满。皇帝登基中兴有望,此时正是举国振奋之时,但是郑虔却被远贬在外,年老之际,挣扎外出,更见作者之同情,也对郑虔前途深深担忧。这一联细读之下,含义丰富,作者的感情也比较幽微曲折。

        上两联主要写郑贬台州,作者伤其临老获罪,因严谴所以万里伤心,百年垂死却在中兴之时,严谴中兴四字,含无限痛楚。这两联主要从郑虔角度着笔,首联画影,二联叙事,首联写其潇洒而无用,无用则无野心,无野心却被严谴,作者同情和不满可见;二联叙述其被贬始末,内含无限凄楚之情。

      三联“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前句从郑虔角度来写:郑虔走得匆忙,仓皇赴长途,其孤单可知;由于走得仓皇,所以不及和杜甫面别,对句就写作者没来得及告别郑虔的愧疚之情。需要注意,“仓皇”二字含义很深,因为严谴,不得逗留,所以走得仓皇匆忙,可见天威不可测;其二,郑虔霜鬓成丝,老迈奔波,其仓皇萧索可知,蕴含作者无限同情之意;其三,郑虔老迈,天威严苛,所以杜甫来不及饯别朋友,内含又有无限愧疚之情。所以“邂逅无端出饯迟”,就叙述“阙为面别情见于诗”之意。

       细看中二联:万里句整饬工整,表意沉痛;仓皇句写眼前情绪,老苍磊落,表意惭愧。二联写郑虔,三联写作者,两相交互,一气盘旋,清而不弱。

       尾联“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作者不及面别郑虔,只好寄诗写情。但是这最后一别可能就是永诀,所以结句直抒胸臆,将感情推向高潮。首句说“郑公”,此句直言“先生”;前面说“仓皇”,此言“永诀”,收束前文更增沉痛。这一联直抒胸臆,直言九泉之下我们也应该再见面再叙有情,真是一字一血,诗到真情处,其忧愤缱绻之情勃然不可抑制。结句尽情放笔,无限淋漓,文进乎情,真诗家至处也。

       整首诗以气运笔,曲折扣题,深得沉郁顿挫之妙。顿挫者,一句一断,两句分写两意,而中有暗合,如泣如诉,呜呜咽咽,言不尽意无穷,百转千回,令人肝肠寸断。细读此诗,不仅要看杜甫笔法巧妙,铺排错综,更应该看其真情流露,内涵丰富,作者的同情,悲愤和无奈之情尽在其中。以气运笔,婉转写情,内含讽喻,步步紧逼,步步放开,一起一跌,回环往复,到最后直笔写情,不可抑制,是这首诗的妙处所在。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王和尚解诗

        这首诗在格调上无甚可取之处,无非是在节日表达对皇帝的敬爱之情。和尚简述下,可作为一种了解。看杜甫怎么写节日诗,怎么写颂圣诗,怎么以景写情。写诗写到最后就是如何用技巧来表达感情,这一点可以跟杜甫学一下。

      腊日:古时腊祭之日。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应劭 《风俗通·祀典·灶神》引汉荀悦《汉纪》:“ 南阳阴子方积恩好施,喜祀灶,腊日晨炊而灶神见。”这是古人常过的节日,现在已不多见。此时正是冬季最冷,阴极阳生之时,杜甫在这一天得到皇帝赏赐防冻的药物,不由得感慨皇恩浩荡起来。

     首联“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作者忠爱填骨髓,虔敬满肝肠,对皇帝的些许恩赐都感激涕零,这是杜甫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得到皇帝上次,作者感觉冬天就不冷了。所以他说,往年腊日之时,离春暖还很遥远,今年腊日却有万物复苏的迹象,丝毫不感到寒意。这未必是写实,之时作者心情的一种表现。首联叠字句法和对比,值得学习。

     二联“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这一联细节刻画今年腊日冻全消之意。萱草: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其根肥大。古人以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称忘忧草。雪色侵陵之际,萱草未死,渐渐泛出生意,这是冬景。而春色已渐露,柳条似乎也萌发出春意。作者这一联写得生机勃勃,满眼喜色。作者不写自己之喜,而是以景写情,用满含生机的景色来衬托自己的喜悦,这种手法值得学习。

     三联“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这联是倒装手法,正常语序应该是“初散紫宸朝还家,良夜纵酒欲谋醉”,作者为了表达方便而运用倒装手法,这在其他诗人中很少用这种手法。作者散朝回家,带着皇帝的赏赐,心情喜悦所以晚上欲谋一醉。为何要倒装?因为尾联是承接散朝而来,而“纵酒”句只是倒插在此。这种手法很少见,值得揣摩学习。

     尾联“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承接散朝而来。腊日至,皇帝亲赐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表示对臣下的关心,这也代表是一种荣誉。所以作者说这是皇帝的恩泽,这种从天而降的恩泽,让作者欣喜不已。而这种药膏用精美的器皿盛放,更显得尊贵。翠管:碧玉镂雕的管状盛器;银罂:银质或银饰的贮器。注意,这一联强调口脂面药,从盛其器皿中着色,这也是一种写法。不言其贵和效果,但写其器皿已经表达足了。

      这首诗,虽然立意比较浅,格调也略卑下,但是其写法还是值得称道的。冬至阳生,乱后易治,经过安史之乱,皇帝登基,此时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所以其心情是昂扬和自信的,对皇帝也是充满敬爱,所以其笔下,尽显温暖和煦之色,虽然是冬天,但是作者心情是温暖热爱的。全诗章法谨严,雪色承冻,春光承暖,侵陵反承冻全消,漏泄反承暖尚遥;三联用倒插法,使得全诗跌宕有致,而不一笔直下。

       当然,此时杜甫对皇帝还抱有幻想,对国事还没失去信心,并且杜甫此人,对皇帝的恩赐感恩戴德,诚惶诚恐,使得他的此类颂圣诗总少了一些雍容气度,反而显得小家子气,这是作者性格使然,也是作者沾沾自喜之处,后文还有类似作品,届时再做细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