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容易受伤的跑步动作,你有吗?

 濮水新声 2020-08-27

热爱跑步的人,都想要长久、持续奔跑下去。那么预防预防跑步损伤变得非常重要。我们邀请了知名跑步教练徐国峰,为大家讲解,什么跑姿容易造成受伤,应如何避免。

跑者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受伤,而受伤跟跑步技术有很密切的相关性。

跑步就好比开车,跑者的身体如同车体,有些汽车意外的确是因为组装不良、轮胎扁平、左右悬吊系统不平衡、剎车失灵……等车体本身的问题所造成的,但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的意外都是因为人为的不专心或技术不良。跑者的身体会受伤,其实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不专心(听音乐或讲电话),怪自己跑步技术不好。

当我们谈到“跑步技术”时,其实省略了“动作”这个词。我们要学习的是跑步技术动作。如果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就会知道,动画里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一张张的图片画面所组成的,当我们快速从画面一翻页到画面二,就形了一个微小的动作。跑者从左脚着地,到右脚着地,在这一步的跑步动作中,有无数的画面,每一个画面都是一个姿势。因此所谓容易受伤的跑步技术动作,正是由错误的跑步姿势所组成的。

哪一种跑姿最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呢?

最容易受伤的跑姿是下图中的“跨步”姿势:双脚以打开的姿势落地,前腿脚掌的落地点跑到重心的前方,此时落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就会形成剪应力(ShearStress),而剪应力是造成膝关节与小腿受伤的主因。



上图中实线与虚线的距离愈远,代表跨步跑愈明显,此时不管是脚跟还是前脚掌先着地都很容易受伤。

可以把人体的下肢想象成竹筷子,当筷子斜撑在桌面时,接着由上而下逐渐施加压力,筷子会逐渐弯曲,再加力道,它就会从中折断。剪应力所造成的运动伤害最常发生在膝盖,原因是它刚好位在大腿与小腿的接合处,当剪应力发生时就会造成不当滑动,不当滑动引起摩擦和拉扯,久而久之伤害就会产生。跨步跑愈严重,膝盖受伤的风险就愈大。

会出现这个跑姿的原因很多,大多是跑者在腾空阶段主动把脚掌向前跨造成的;但另一种情况是,后腿收回太慢,所以前腿会被动向前甩动以平衡后腿,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加速时,跑者主动向后推蹬,使得脚掌来不及收回(俗称腿尾巴),此时前腿不自觉向前甩,造成跨步的动作。

最理想的跑姿是:脚掌落地时,支撑脚的落地点很接近臀部下方(如下图),垂直向下的冲击力与腿部的力学结构平行,此时不只会使下肢的剪应力与剎车效应降低,更有助于跑者的重心快速转移到支撑点的前方,效率提高,受伤风险下降。落地点靠近臀部时,就好比筷子垂直撑在桌面上,此时当你用另一只手用力往下施压时,由于没有水平分力,所以不会形成剪应力,因此筷子亦不易断折。

有不少论文在研究脚跟、全足还是前脚掌这三种着地方式跟受伤之间的关系,但透过上面的说明你现在应该已经知道,哪边先着地跟受伤的关联性不大,如果跨步跑,就算是前脚掌先着地也会受伤。

跑步技术的重点不是脚掌的哪个部位先着地,而是落地点位置与重心之间的夹角;角度愈小,剪应力愈大,受伤风险也跟着愈高。顶尖跑者的角度会很接近90度。

想要跑步不受伤,重点是:脚掌在落地时要尽量靠近臀部下方。落地角度愈小,愈容易受伤,跟脚掌的哪个部位先着地没有绝对关系。

既然不强调哪边先着地,那为什么“姿势跑法”的创始人罗曼诺夫博士(Dr. Romanov)还在书中多次提到“前脚掌着地”这件事呢?

因为前足着地只是正确跑步姿势下的结果,并非我们要刻意执行的动作。只要站起来「原地跑」马上就可以体会到上面这句话的意思:请先站起来,试着原地跑30秒。

请问你刚才原地跑时,是脚掌的哪边先着地?你是否很自然地以前脚掌先着地,脚踝放松,而且前足触地后脚跟接着下降轻触地面。如果现在再原地跑一次,我要你在原地跑时刻意改成“全脚掌着地”(也就是前足与脚跟同时着地),觉得很怪是吧;若改成“脚跟先着地”就会觉得更怪。

试着从下面的逻辑来思考:想要跑步不受伤,脚掌应该落在接近臀部的正下方,而不管是谁,只要原地跑,脚掌一定只能落在臀部下方。只要脚掌落在臀部正下方,脚掌就会自然地以前足先着地,脚踝放松没有踮脚、脚跟自然下垂后轻触地面。前足先着地只是脚掌落在臀部下方的结果,并非刻意追求的着地方式。

所以自然的跑姿应该是:像原地跑一样向前跑,但速度愈快,愈难做到,需要有体能、力量与技巧的结合才能在整场赛事中把跑姿维持在原地跑的框框里。

///

学会了正确的跑姿

现在就跑起来!

想要有计划地跑步,逐渐提升自身水平,华为运动健康APP跑步计划” 来帮你!

打开华为运动健康APP - 运动 - 户外跑步

下拉点击“跑步计划

5公里/10公里/半马…多种里程

选择适合自己的,即刻练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