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体化团队管理的三个核心:能不能干,有没有空间干,愿不愿意干

 四地闲夫 2020-08-29

大家好,我是小田,好久不见。

最近一两年,『一体化』这个概念在律师圈里越来越热。尤其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新一线城市,不仅出现了很多新成立的一体化小团队,许多传统大所也开始尝试向一体化的方向变革。

在与这些团队的管理者沟通交流的时候,我经常会听见他们说这样的话——

律师团队不好带,律师和其他公司里的员工不一样。大家太有想法/有个性/不好管/利益难以分配……

我们做一体化,是希望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提升作业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最终实现1+1>2的效果。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

要么团队领导者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成立了一体化团队,但依然在消耗自己原有的资源,团队的运营成本增加,反而不如自己在大所做提成合伙人轻松;要么团队对利益分配不满,人员流失严重。

一体化团队的管理问题,似乎成了绝大部分团队领导者的心病。这也让组织管理课程,成为了继商业思维和产品设计之后,我们着力研发的第三门核心课程。

律师团队作为一个由纯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每一个个体都很强,而且往往都自己承担创收职责,一个『强人』带来的业务收入,很可能多过团队其他所有人的业务收入之和。所以传统的律师事务所多采用轻管理、提成制的做法。在转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三个问题——

1. 团队能力同质化,大家都是业务好手,但是难以从『公司』的视角重新构建团队能力;

2. 分配难,业务来源集中在某一两个人身上,计点难以保证公平;

3. 管理难,领导者都是业务专家,而非管理专家。

团队能力同质化,本质上是员工能力的问题,再细化,是员工的选、用、育、留问题。既然是一个公司,大家就需要各司其职。如果仍然按照传统团队的模式配置能力,组织很难达到你想要的状态,稳定性也会不足;

而分配问题,本质上是员工治理问题,是组织的目标拆解与任务管理的问题。大家不清楚到底要做什么事,每个人在完成目标上做了多少工作,达成了什么成果,只用创收衡量贡献,自然不够公平。

管理问题,则是领导者个人的领导力问题。律师都是从业务专家成长起来的领导者,放不下业务,又被迫要进行管理,总觉得疲惫不堪。

而站在专业人力资源顾问的角度,要解决这三个问题,至少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 组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 构成这个组织的员工能力如何——员工能不能干
  • 组织如何进行员工治理——员工有没有空间干
  • 组织如何影响员工思维——员工愿不愿意干
  • 管理技巧——领导者的个人领导力

什么是一个组织的组织能力?

你可以先试着在团队内部做一个测验,每个人用一张白纸,写下一个词,定义你的团队具备的某种突出能力,大家会用什么词?

是极致专业,创新能力,超预期服务,还是极具性价比?每一个人写下的词一样吗?

所谓组织能力,就是组织的竞争力。是一个团队整体发挥的战斗力,它的核心是人,是构成这个组织的每一个个体。

而组织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一个组织运转的三个核心方面——

  • 员工能力(员工能不能干——员工的选、用、育、留)
  • 员工治理(管理制度是否允许员工干)
  • 员工思维(组织文化是否鼓励员工干)
一体化团队管理的三个核心:能不能干,有没有空间干,愿不愿意干

举个例子,当一个律师团队把自己的组织能力,定义为『专业领先』。那么在『员工能力』这个方面,就应该尽量选择更优秀的学生,保证相对领先的薪资水平,同时重视内部的知识管理和培训。在『员工治理』上,就需要尽量授权,只要能力强,就可以做更为复杂的业务。在『员工思维』上,也要鼓励无私分享、钻研问题的文化。

同样的,如果一个团队的组织能力是『性价比』,那么在招聘上,就不必花『专业领先』的团队那么高的人力成本,但内部要做好流程拆分和知识管理,在控制人力成本的基础上保证质量、提升效率。

组织能力是一个组织构建的『风向标』,如果你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具备『创业精神』的团队,却在员工治理上不给创新相应的激励,那么这个团队很难达到你期待的状态。

同样的,如果每个团队成员,对于自己组织的核心能力的认识都不一样,那么团队领导者应当反思,这个团队,是不是朝着一个方向,拧成一股绳地发展。

员工能力、员工治理和员工思维

员工能力

在清楚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之后,接下来,就是围绕自己的组织能力,构建自己的员工能力、员工治理和员工思维三角。

一个组织的『员工能力』,与五个方面息息相关——

  • Buy—招聘
  • Build—培养
  • Bind—留人
  • Bounce—淘汰
  • Borrow—借才

这五个『B』,决定了组织三角的第一环——员工能不能干。

用一套科学的方法进行招聘,找到最适合某个岗位的人才,进而培养这些具备基础的能力的人,让他们的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尽量降低人员流动性,这是一个组织具备战斗力的基础。

员工治理

员工有能力完成工作,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作为组织,它的规章制度、晋升机制、分配方式、目标管理方法等等,是否能够保证员工有足够的空间完成工作,并得到恰当的激励。

这也是我们日常听到的最多的问题——

我们现在一体化了,到底应该怎么计点?

事实上,分配问题,是在明确战略,拆解战略,制定目标之后顺势而为的。一个组织,连大家要一起干什么,怎么干都还没有想清楚,光谈好怎么分钱,就期待着大家能够做出卓越的业绩,这是没有道理的。

在商业思维课和产品课上,我们都曾讲过这张图——

一体化团队管理的三个核心:能不能干,有没有空间干,愿不愿意干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战略是发展的核心。而战略之所以听上去『虚』,是因为不够好,不够落地。好的战略应当能够让组织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明确自己在为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奋斗,而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其中的哪一部分,它不应该是梦想,应该能指引当下的行动。

当我们能把战略,拆解成每一个周期的目标和关键结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KR,再落地成每一天的工作任务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张类似这样的工作进度表——

一体化团队管理的三个核心:能不能干,有没有空间干,愿不愿意干

当我们可以清晰地衡量每个人每天的工作,在实现整体战略的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达成什么结果,分配、激励和晋升就只是在此基础上的技术手段了。

还是那一句话,先想好怎么做事,再谈怎么分钱。

员工思维

当员工具备了工作的能力,制度和分配方式也能激励他完成工作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员工愿不愿意在这里充分发挥作用,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

一个团队的『企业文化』,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愿景、使命、价值观,而是对内不断强化,对外不断传达的一种氛围和情感。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你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保持团队人员的稳定,保持业务方向的清晰,并得到利益相关体的认同。

定义企业文化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办法——讲故事。

团队成员坐在一起,每一个人都讲一讲自己经历的,让自己感受到被这个团队融入、激励的故事,从中总结你的企业文化。再通过有仪式感、常态化的分享、交流、鼓励来强化。

在组织能力、员工能力、员工治理与员工思维三角构建完整之后,领导者掌握管理技巧,提升领导力,可以让这个组织更加高效地运转。

以上,即是我们就『组织管理』这门课程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