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有清谈之风,始于魏之正始之说”:浅谈魏晋南北朝国文发展

 四地闲夫 2020-08-29

引言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其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渗透,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这一时期文化具有多样性,对其研究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历史概说

(一)魏晋南北朝的政治

我国社会长期分裂和动荡,历史情况复杂。东汉后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迅速,阶级矛盾的激化引发黄巾大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反动统治。起义虽被地主阶级镇压了,但东汉已名存实亡。从献帝初平元年始,豪强军阀混战破坏了社会经济,带给人们沉重灾难。曹操实行改革,抑制豪强,广兴屯田,以发展生产和壮大军事力量,逐步统一北方,后形成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

“史有清谈之风,始于魏之正始之说”:浅谈魏晋南北朝国文发展

西晋的腐败和东晋的苟安。司马氏的胜利结束了司马氏与曹魏争夺政权的斗争。后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统一全国。西晋时现实矛盾加剧,九品中正制保障士族政治特权,由此门阀制度确立,士族靠此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特权,寒门与世族矛盾尖锐。司马氏为巩固统治,大封同姓。晋武帝死后,诸王争权,国力削弱,西北匈奴鲜卑等入侵。西晋覆亡,进入南北分裂时期。

司马睿建立东晋后社会矛盾发展,士族力量膨胀,门阀制度发展到顶点。东晋时内部争权夺利,皇室、军阀和大士族的冲突打击了东晋政权。刘裕兴起,东晋于公元四二零年灭亡。

南朝的动乱和北朝的改革。自刘裕代晋到陈灭于隋,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因物质生活富裕,南朝帝王和士族渐腐朽荒淫,政治混乱。588年南朝覆灭。西晋亡后,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入居中原的统治者互攻打兼并,严重破坏了中原经济和文化。

北魏太武帝结束混战,统一北方。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均田制促进经济发展,推行汉化政策以加速民族同化,促进了封建文化发展。但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终在六镇起义下分裂为东、西魏,又为北齐、北周代替,后为杨坚统一建隋。

(二)社会经济

魏晋南北朝农业。三国时,曹操实行屯田制恢复农业发展;蜀以劝农业、薄赋敛方针发展农业;吴国自然条件好,农业发达。西晋时,占田、课田和户调法令,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东晋剥削农民,破坏农业发展。南朝时江南农业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后,农业发展较大。

“史有清谈之风,始于魏之正始之说”:浅谈魏晋南北朝国文发展

魏晋南北朝手工业。三国时,蜀国的兵器、农具制造、煮盐业和丝织业发达。吴国造船业发达。东晋和南朝时,麻革织业发达,造纸、冶炼、造船、烧瓷也较发达。北魏手工业发展。

魏晋南北朝商业。三国鼎立店商业发展,吴国商业活跃。西晋商品丰富。东晋和南朝江南经济发展,扬州成商业中心,海外贸易发达。北魏时洛阳是北方政治、经济中心。

魏晋南北朝社会管理。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南朝加强中央集权,提拔寒士,恢复发展经济。北朝颁布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

(三)民族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汉末儒学独尊已不存在。由于统治阶级斗争激烈,老庄学说盛行,玄学兴起。佛教中国化,佛道儒融合,学术思想和文学发展。此时期全国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科技有较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

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点,包括汉魏初期的文学。建安文学在诸多因素下发展繁荣,成就突出。建安文学以诗歌为主,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慷慨激昂的风格。曹操开创了建安文学新局面。曹丕作了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专门性论著。曹植在建安文人中留作最多,影响很大。建安七子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蔡琰是建安时著名女诗人。

“史有清谈之风,始于魏之正始之说”:浅谈魏晋南北朝国文发展

正始诗歌指魏齐王时期和其后到西晋立国时的文学,表现了理性思考和人生的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刘伶、王戎、阮咸、向秀和山涛。太康作家代表是三张、二陆、两潘和一左,诗风繁杂。左思继承了建安风骨。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以田园诗和咏怀诗抒发情感。风格恬淡自然、醇厚隽永,情景理交融,语言朴素自然。

南北朝文人诗与乐府民歌。主要是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鲍照和庚信的诗歌创作和包含吴歌和西曲的南朝民歌。

(二)小说

这一时期以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为主。因当时宗教迷信盛行,其内容多是谈神谈鬼谈佛,艺术上片短且粗糙、注意细节、情节曲折、富于浪漫、技巧成熟,为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作了准备。

志人小说的产生与当时士大卡崇尚清谈和品评人物有关。其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有代表性。其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等36门,主要是记录魏晋文人的秩事和言谈。其表现生动、语言简练含蓄、隽永传神。

(三)散文和文论

正始时期的散文创作以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为代表,个人意识和个性自由精神突出,用反语讽刺。南朝文坛骈文占统治地位,较为出名的有《后汉书》和《水经注》等。

“史有清谈之风,始于魏之正始之说”:浅谈魏晋南北朝国文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批判以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墉《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具有代表性。

魏晋南北朝国文选

  • 曹操的《蒿里行》。此作品展示出作者非凡的谋略和远见的卓识,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通过此诗可以了解当时历史,还可领略曹操的独特文风。
  • 王粲的《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遗患。此时表达了作者在逃离长安的路上目睹一幕幕悲剧后心中的酸楚,遣责军阀作乱,并借典表达作者“思治”求安,“思明王贤伯”的心愿,也隐喻了对贤明的汉文帝的怀念。
  • 陶渊明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此诗洋溢着田园生活的古朴纯真的情味,表达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感,同时也渗透着诗人,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感情质朴而真实。
  • 干宝的《三王墓》,它选自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描述了干将为楚王铸剑反被楚王杀害,子为父报仇的故事,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反抗暴君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居民平等的期望,描述的悲壮动人,思想情感鲜明。
  • 谢灵运的《岁暮》。用细致的笔法描绘南方山川奇秀之美,是一首岁暮感怀诗,所描写的情感复杂而丰富。
  • 谢眺的《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此诗着重抒发诗人情怀,表达怀乡之情以及壮志未遂的忧愤。
  • 刘义庆的《雪夜访戴》。其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 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刘勰认为写作要有风骨,应将文采与骨力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史有清谈之风,始于魏之正始之说”:浅谈魏晋南北朝国文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具有多样性,研究魏晋南北朝国文既有利于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历史,有对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