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的信:1971年,换种方式让伯克希尔正式走向世界

 坤鹏论 2020-09-02

1971年巴菲特的信与之前有所不同。

之前,信是写给合伙公司合伙人的,包括1970年的信,虽然巴菲特在信中没有谈及投资事宜,而是介绍了债券

自1971年开始,巴菲特的信是写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一直到现在。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渊源,有人将巴菲特的信说成是致股东的信,也有人说是致合伙人的信。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1971年之前的信是写给合伙人的,1971年以后的信是写给股东的。

巴菲特在1970年主要处理合伙公司的收尾工作,还曾1969年的信中建议合伙人可以购买债券。

于是,他在1970年的信中,重点介绍了债券。

因为与投资关系不大,坤鹏论将其忽略。

1969年之前,巴菲特的投资分为四部分:contrlos、Generals-Private Owner、Generals-Relatively Undervalued和Workouts。

1971年以后,他主要是通过伯克希尔公司为主体进行投资,所以投资方式也与之前那四部分有所不同。

一、1971年致股东信要点速览

1. 这一年伯克希尔股东收益是14%,收入算不上高,但也很难得。

2. 纺织业务仍然一如既往的艰难,虽然在肯·蔡斯的带领下做了很多努力。

3. 保险业务和再保险业务在1971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得益于1967年收购的国民赔偿公司。

4. 银行业务发展的也不错,伯克希尔拥有伊利诺伊州国家银行和信托公司(Illinois National Bank & Trust Company)97.7%的股份,税后利润超过平均存款的2%,对银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利润率。

5. 基于子公司的业绩增长,巴菲特重组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贷款,以便为子公司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二、收益高于道琼斯

1971年伯克希尔的收益率是14%,高于道琼斯指数,非常难得。

要知道,在巴菲特收购前,伯克希尔的主要业务一直是纺织。

收购以后,巴菲特从1967年开始将该公司的剩余现金用于收购国民赔偿公司,开启了投资之路。

正是这些投资,为伯克希尔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如果仅仅依靠纺织业务的话,即便在1971年,也只能是勉力维持不亏钱的局面。

三、纺织业务经营艰难

伯克希尔纺织业务经营非常困难,这是大势所趋。

当一个行业成为夕阳行业时,人为的努力最多也就是让公司多经营几年,想改变整个行业的趋势是不可能的。

好在以总裁肯·蔡斯为首的管理层不断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公司并没有出现亏损。

一直以来,巴菲特对肯·蔡斯的要求只有一条:公司的钱不能随便花,要交给他用于其他投资。

肯·蔡斯经营的并不容易,想继续投入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是控制成本,在不继续投入更多资金的情况下尽力经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