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最需要强监管的行业,不管,人性就会泛滥成灾。 ——坤鹏论 本文的重点清单 1.什么是“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2.什么叫头寸? 3.什么叫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呢? 4.中国银行业曾经的同业业务疯狂扩张。 5.127号文件强力规范同业业务。 今天,坤鹏论继续讲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部分的“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它同样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专属,茅台的财报中此科目没有数据。 一、什么是“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是用于核算企业(金融)按回购协议卖出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入的资金。 这个名词解释中有以下重点: 什么企业——银行及金融机构。 什么金融资产——票据、证券、贷款等。 什么契约——回购协议。 也就是说,银行及金融机构向其他同业卖出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并用合同约定,未来要对这些金融资产进行回购。 简单理解,其实就是金融机构之间的抵押贷款。 抵押物是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 比如:A银行把自己持有的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先作价100元卖给B银行(或者是信托、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并用合同约定未来在某个具体时间加价再把它们买回来,如105元,这个加价部分就等于是抵押贷款的利息。 也就A银行拿着某种金融资产作抵押,从B银行那里借了一笔钱。 按照监管规定,A银行在财报中要将借来的钱计入资产负债表负债端的“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科目,B银行则在资产端计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二、“同业业务”的扩张 本来银行和金融机构间的“同业业务”的主要功能是调剂调剂资金头寸。 但是,自从2009年开始,金融机构基于绕过表内信贷行业限制、化解资本约束、降低存贷比和扩大资产负债表的动机,将同业业务实质演变为信贷类业务。 上面这段话有两个名词,坤鹏论认为有必须解决一下。 1.什么叫头寸? 金融术语,指的是个人或实体持有或拥有的特定商品、证券、货币等的数量。 汉语将其翻译为“头寸”,源于旧社会作为货币的“袁大头”每十个摞起来为一寸 。 在股市中,也称为“头衬”,就是款项的意思。 对于银行来说,它就是资金,指的是银行当前所有可以运用的资金的总和。 主要包括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放同业清算款项净额、银行存款以及现金等部分。 头寸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头寸占用,避免资金闲置浪费。 如果银行在当日的全部收付款中收入大于支出款项,就称为“多头寸”。 如果付出款项大于收入款项,就称为“缺头寸”。 对预计这一类头寸的多与少的行为称为“轧(ga)头寸”。到处想方设法调进款项的行为称为“调头寸”。 如果暂时未用的款项大于需用量时叫“头寸松”。 如果资金需求量大于闲置量时就称为“头寸紧”。 在外币交易中,“ 建立头寸”是开盘的意思,开盘也叫敞口,就是买进一种货币,同时卖出另一种货币的行为。 2.什么叫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呢? 这个表是指资产负债表,能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就叫表内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就叫表外业务。 就我国银行来说,存贷业务是主要业务,他们就属于表内业务。 因为贷款是银行的债权,属于资产;而客户的存款是银行问客户借的,属于负债,两者都需要记在资产负债表上。 表外业务可以形象地视为拍胸脯业务,也就是我拍胸脯向你保证,这个款项肯定会贷给你,你付我点手续费就行。 它包括: |
|